1、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史(1949- 1965年)》一书中写到:“作为一项经济改革方案,土地改革成功地把43%的中国耕地重新分配给约60%的农村人口。...土地改革对总的农业生产力的贡献究竟有多大,这个问题仍可以争论。总之,这个运动的主要成就是政治上的”。这种政治上的成就主要表现在( )
A.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
B.为抗美援朝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
C.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得到农民的支持
D.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顺利进行
2、下列各项,人物与事迹对应有误的是( )
A. 林则徐——虎门销烟 B. 洪秀全—抗击英法联军
C. 左宗棠—收复新疆 D. 左宝贵—一平壤战役抗击日军
3、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在报纸上颁布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不属于的是( )
A.劝禁缠足
B.称先生
C.成年男子留长辫
D.废除跪拜礼
4、1954年《人民日报》记者袁水拍写遥“他们从车床边来,从田地里来,从矿井来,从海岸的防哨来同他们所爱戴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们一起,商议国家的大事”,他们参加的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政协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5、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认为:“随着自强运动(洋务运动)的推进,中国人越来越认识到财富是权力的基础一一个国家要强大就必须富有。新式国防远比传统国防花费大,它必须有更好的交通体系、工业和企业作支撑。”下列符合作者观点的企业有( )
①汉阳铁厂
②江南制造总局
③轮船招商局
④开平煤矿
A. ①②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④
6、“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提出这一观点的民族企业家是( )
A.詹天佑
B.侯德榜
C.张謇
D.张之洞
7、历史学习中,我们应注意区分历史史实与历史结论。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判断或评价。下列关于“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表述,属历史结论的是( )
A.19世纪后半期,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
B.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变化特征。
C.近代中国大都市里,很多时尚女性烫发、穿旗袍,逛公园、饮咖啡。
D.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法令,劝禁女子缠足。
8、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后,指挥西北野战军同国民党军队作战的主要将领是( )
A.邓小平
B.彭德怀
C.刘伯承
D.聂荣瑞
9、到了这个时候,它(指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了。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0、梁启超曾说:“李鸿章坐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由此他强调的是( )
A.洋务运动的先进性
B.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C.共和革命的紧迫性
D.文化革新的时代性
11、下图是豆豆家收藏的一枚银元,该银元发行年份发生了
A.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B. 上海工人武装起义
C. 黄埔军校创建
D.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12、关于两次鸦片战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西方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
B.都使中国丧失领土和主权
C.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D.都有俄国参加
13、《中国历史上错失的三次战略机遇期》一文中说:“在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人却在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发动大运动。”这里的“运动”指( )
A.三大改造
B.“大跃进”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14、“200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谈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材料中的“他”是( )
A.王进喜
B.邓稼先
C.焦裕禄
D.袁隆平
15、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自己祖国最崇敬的心情”。升国旗、唱国歌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国歌是
A.《义勇军进行曲》
B.《黄河大合唱》
C.《毕业歌》
D.《东方红》
16、经过“一五”计划,我国共完成156个工业项目,使中国的重工业在近现代化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在中国大地上史无前例地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雏形”。这描述的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 )
A.实施背景
B.进行经过
C.完成意义
D.存在缺点
17、1954年,《人民日报》记者在《六亿人民心花开》一文中写到:“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商量着国家的大事。”材料中“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指(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国务院
18、“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冤案是( )
A. 邓小平被打倒 B. 刘少奇被开除出党,含冤病逝
C. 许多知识分子被下放改造 D. 许多老干部被批斗
19、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她的回忆录中谈到中英《联合声明》时承认:英国在谈判开始时并不打算把香港整个交还中国,但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这是不情愿而又不得不做的。英国“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中国领导人高超的外交技巧和不妥协的态度
C.“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D.英国需要中国广阔的市场
20、2015年国家文物局发布消息称,已基本确认在辽宁丹东港海域发现的“丹东一号”沉舰,是121年前沉没的致远舰,建议进行整体打捞。打捞成功后可以用以研究( )
A. 甲午战争的爆发
B. 近代民用制造业的发展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近代“师夷长技”的情况
21、中国近代第一块被割让的土地是___________________
22、1851年,________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太平天国颁布了《_________》,但未能实现。
23、_____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______年12月,我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24、请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奋斗历程将下列表格补充完整。
重大关头 | 重要事件 | 伟大意义 |
日出东方 | ① | 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
星火燎原 | ② |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
星火燎原 | 遵义会议 | ③ |
灯塔指引 | ④ | 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 |
25、中国近代史上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民族英雄是_____;百日维新失败后喊出“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是____。
26、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______。
27、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此文件指的是《___________》。
28、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最后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感党恩,学党史,跟党走”,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什么?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是什么?
(2)国民大革命失败后,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哪一历史小件?在武装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开辟了怎样的一条正确革命进路?
(3)在古田会议中确立了怎样的建党建军原则?在长征中,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什么?
(4)中共七大是哪一年召开的?大会确立了什么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从党的光辉历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9、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1)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______,扩大侵略利益。
(2)借口:“______事件”(英国)和“______事件”(法国)
(3)起止时间:1856年10月至______年10月。
(4)发动国:______;帮凶:俄、美。
(5)经过:英法联军先后攻陷广州和大沽炮台,逼近______。
(6)结果:
①与俄、美、英、法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外国公使进驻______,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______自由航行等。
②与英、法、美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被迫承认______的合法化。
30、_______________提出了三民主义,_______________在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
31、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是什么?
32、新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成就非凡。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在国防尖端技术、农业、医学领域分别取得了哪些成就?列举一位在国防尖端技术领域作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这些科学家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品质?
33、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历史意义是什么?
34、某中学八年级(3)班开展“走进抗日救亡历史”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
【走进历史】——搜集资料,了解真实的历史。
(1)要了解抗日战争的真实历史,同学们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搜集资料?
【重温历史】——学唱抗战歌曲,了解创作背景,感受抗战精神。
(2)下列哪一首歌曲是在抗战全面爆发前就已经创作和传唱的?这首歌曲是在哪一历史事件后创作的?
A.《松花江上》
B.《在太行山上》
C.《保卫黄河》
D.《游击队歌》
【探究学习】
(3)歌曲是用音符写成的历史。在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时期,如果你要创作一首抗日歌曲,歌词要彰显怎样的精神?
【牢记历史】
世界上多个国家设有战争胜利日。2014年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将9月3日定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4)假如你是全国人大代表,要提出设立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提案。简述你提出这一提案的依据。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