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三门峡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历史歌谣:送儿去当太平军,为着穷人打不平。只要打得清兵败,清水当餐也甜心。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三元里人民抗英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黄花岗起义

  • 2、作为洋务派的代表,受命于危难之际收复新疆。清政府在他的建议下于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人物是

    A.林则徐

    B.魏源

    C.曾国藩

    D.左宗棠

  • 3、新中国成立初期,三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这得益于(  

    A.《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

  • 4、某校要举行主题为“林则徐生平”的展览活动,与该活动主题直接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 虎门销烟 B. 火烧圆明园 C. 甲午海战 D. 洋务运动

  • 5、小明参加网络竞猜,他回答的题目是“近代史上侵略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他应选择(     

    A.英国

    B.俄国

    C.美国

    D.日本

  • 6、90多年前(今2019年)的一声枪响,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这件事是

    A.南昌起义

    B.武昌首义

    C.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

  • 7、对国民党这场“假和平,真内战”的会谈戏码,毛泽东在1945年的一次谈话中说道,“这一次表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语言。”毛泽东谈论的是

    A.重庆谈判

    B.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

    C.辽沈战役

    D.抗日战争胜利

  • 8、1911年谁在南京被选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A.袁世凯

    B.孙中山

    C.黎元洪

    D.曹锟

  • 9、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谁窃取

    A.孙中山 B.黎元洪 C.袁世凯 D.黄兴

  • 10、党史专家认为,这次会议最终完成了从“两个凡是”到实事求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到开放的三个转变。由此可见,“这次会议”(       

    A.揭开了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序幕

    B.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C.概括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D.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11、虎门销烟的领导者是(            

    A.道光帝

    B.林则徐

    C.关天培

    D.左宗棠

  • 12、我们常把学习生活中的重大突破称为“发现了新大陆”,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就是今天的( )

    A.亚洲 B.非洲 C.美洲 D.大洋州

  • 13、2009年“丰田汽车召回”事件在世界引起轩然大波。那么,我国第一批国产“解放”牌汽车是属于何时的成就(     

    A.新中国成立时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 14、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口号、标语往往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下列口号、标语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是(     

    A.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B.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C.以阶级斗争为纲

    D.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 15、有人说,洋务运动“一手欲取新器,一手仍握旧物”、“只想新其貌,不想新其心”。其中“握旧物”和“新其心”分别指的是

    A.旧式武器和新式武器

    B.旧式武器和新的制度

    C.旧的制度和新的制度

    D.旧的制度和新式武器

  • 16、宣扬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报刊著作有

    ①严复的《国闻报》  ②邹容的《革命军》  ③陈天华的《猛回头》  ④《民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7、“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这一主张( )

    A.废除了封建土地私行制 B.实现了农产品绝对平均分配

    C.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愿望 D.有利于调动农民斗争积极性

  • 18、1945年9月。毛泽东幽默地说:“国共和谈,宛似两个人谈恋爱,总要论及婚嫁。现在吾党有诚意,事情先成功一半。”毛泽东所说的“国共和谈”是指(     

    A.北平谈判

    B.重庆谈判

    C.南京谈判

    D.西安事变

  • 19、泰州白马庙是新中国海军诞生地。我国近代第一支海军舰队——北洋舰队的建立与哪一事件有关

    A. 太平天国

    B. 洋务运动

    C. 辛亥革命

    D. 解放战争

  • 20、密切了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进程的是(  )

    A、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社会主义制度   D、爱国统一战线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开始:______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

  • 22、1935年爆发的 _________ 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_________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 2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从此____初步形成。1945年8月,为争取国内和平,毛泽东、周恩来率领中共代表团同国民党进行____签订《双十协定》。

  • 24、新中国的每一个历史时期,在人民群众之中都涌现出一批英雄人物,他们对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着重要作用。请完成以下内容的填空。

    (1)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用身体堵住敌人枪口的英雄人物是①__________。而为了不暴露目标,忍受烈火烧灼的剧痛,坚持在原地一动不动,直至牺牲,从而保证了整个战斗胜利的英雄是②____________

    (2)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创业的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其中“铁人”③______、“党的好干部”④_______、“解放军的好战士”⑤_______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3)这些英雄人物身上拥有⑥ __________等优秀品质,强烈影响着我们的社会,震撼了人们的心灵,成为感动中国的人物。

  • 2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和政治协商制度。

  • 26、________是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 27、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它规定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4年,《____》颁布,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 28、影响: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________运动蓬勃发展。________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胜利,书写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

  • 29、_______年,鸦片战争爆发,从此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_______年是农历辛亥年,这一年爆发的推翻清王朝的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

  • 30、1895年,康有为等人发起的 _________ 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1923年2月, ________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外交是一个国家在国际联系方面的活动,外交的基础是国家综合实力。请结合新中国外交发展的历程,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我国1950年进行的保家卫国战争的司令员是谁?

    (2)依据所学写出材料中1955年“团结反帝”会议上我国提出什么外交方针。

    (3)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1971年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胜利”的史实。

    (4)结合所学回答材料中的1972年“破冰之旅”的含义是什么。“破冰之旅”的标志是什么?

    (5)写出材料中1997年“洗血国耻”的史实一例。

    (6)结合所学归纳我国外交取得的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32、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是谁?他于1851年1月在哪里发动起义?领导的军队称为什么?

    (2)使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果如何?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 33、制度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与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请回答:

    (1)1954年我国确立了怎样的根本政治制度?在基层民主建设、新型民族关系建设过程中分别确立了怎样的基本政治制度?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是哪一次会议?

    (3)制度的创新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港、澳的回归成为哪一制度构想的成功实践?试分析港澳回归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材料二:“……农民虽然分到了土地,可是由于仍旧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使得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也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抗自然灾害等,这就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

    材料三: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目

    1957

    1960

    下降(%)

    粮食(亿公斤)

    1950.5

    1435

    26.4

    棉花(万担)

    3280

    2126

    35.2

    油料(万担)

    7542

    3405

    54.9

    生猪存栏数(万头)

    14590

    8227

    43.6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内容出自国家颁布的一部重要文件,这个文件名称是什么?

    (2)为了解决材料二出现的问题,国家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式是什么?

    (3)材料三中导致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