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里的“转折”指的是( )
A.党的工作中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经济建设上来
B.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由农村转到城市上来
C.经济改革的目标由建立计划经济转到建立市场经济
D.国家的对外政策由奉行闭关锁国转到实行对外开放
2、如图中的人物是在19世纪末我国的一次变法运动中被杀害的,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有
①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②开办新式学堂 ③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④训练新式军队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3、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下列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A.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 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C. 列强获取大量赔款
D.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洗劫并焚毁了圆明园
4、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内乱毁梦”是指( )
A.永安建制
B.创立“拜上帝会”
C.天京事变
D.颁布《资政新篇》
5、从“红卫兵”“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等关键词,可推测相关的事件是( )
A. 长征 B. “大跃进”运动 C. “文化大革命” D. 十一届三中全会
6、不断涌现的新词汇见证了时代的变化。某同学搜集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词汇,能入选的有( )
①大跃进②股份制改革③耕者有其田④包产到户⑤连锁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⑤
7、文物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给我们提供艺术的享受,更是一个民族历史的见证。如图文物于今年初被法国一家拍卖公司公开拍卖,激起我国政府和民众的强烈反对,众多网民声讨这是销赃行为。因为它们是下列哪次侵略战争的历史罪证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第二次鸦片战争
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 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 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 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9、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1938年3月底到月初,日军遇到了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抗,伤亡达三万人之众。这是自南京沦陷后中国方面的第一个“大捷。”此“大捷”是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
10、我国古代的军机处开始设立于。
A. 明太祖时
B. 明成祖时
C. 清康熙时
D. 清雍正时
11、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表明
A.我国少数民族的经济建设得以加强
B.八字方针已经开始实施
C.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
D.国企改革已经取得成效
12、我国每年的“禁毒宣传月”从6月3日开始,这是为了纪念
A. 虎门销烟
B. 戊戌变法
C. 五四运动
D. 南京大屠杀
13、中国现代漫画家丰子恺的抗战漫画《凯归》描绘了1938年的时事。漫画中的军人可能刚参加了( )
A.百团大战
B.淞沪会战
C.平型关大捷
D.台儿庄战役
14、英国史学家马士说:“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材料中“禁烟运动”的领导人最有可能是( )
A. 林则徐 B. 左宗棠 C. 邓世昌 D. 李鸿章
15、下面关键句是小张同学所做的读书卡片“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口号:“扶清灭洋”性质:反帝爱国运动结果: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虎门销烟
B.戊戌变法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16、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个汉人在聊天,张三说“我读过《申报》”,李四说“我看过戊戌六君子赴法场”,王五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赵六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他们中说谎的是( )
A.张三
B.李四
C.王五
D.赵六
17、海峡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是在
A. 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B. 海峡两岸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C. 汪辜会谈
D. 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的八项主张
18、“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提携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以上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A.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使中国开始走上富强道路
C.刺激了近代民族工业产生和发展
D.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19、以下关于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振兴中华”大事年表,对应错误的是
A | 1894年成立兴中会 | 成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
B | 1905年成立同盟会 | 把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进到新阶段 |
C | 1911年武昌起义 | 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 |
D | 1912年中华民国的成立 | 实现了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
A. A
B. B
C. C
D. D
20、列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迫使清政府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上述事件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21、19世纪6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为自强求富开展的自救运动是________;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上书光绪帝,要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________”。
22、观察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开国大典,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
B.先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的地方。
C.沿江开放城市起“龙尾”作用的城市。
23、1952年底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完成,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__________的大讨论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4、___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1935年,“______”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25、1839年,______领导的______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
26、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取得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史称“__________”。1938年春,_______指挥中国军队歼灭日军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27、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大革命运动包括______、______和镇压反革命。
28、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一批英雄模范人物,其中县委书记的好榜样是 ______ ,被称为“铁人”的是 ______ 。
29、1894年,孙中山等人在檀香山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________。辛亥革命以________作为指导思想。
30、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____》,真正的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决定____为国务院总理。
31、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以上材料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史上的三个不平等条约,请写出它们的名称。
(2)材料二中对中国危害最大的条款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条约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条约签订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结合以上的史料,说说你的感悟。
32、五四运动是因为什么而引发的?这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有哪些深远意义?
33、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关系党和国家的发展,中国产党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请完成“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发展分析报告”的部分内容。
(政策回顾)
(1)1950年,中央政府公布了________,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展开。
(2)1953年,党中央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决定对农业实行________。
(3)1958年,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随后在全国开展了________和________运动。
(4)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 其主要内容是在农村实行_______。
(5)1958年,党的农村政策给农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后果?
(6)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土地改革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农村政策所产生的共同作用。
(7)通过上述分析对比,你认为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34、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喜报频传;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到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中国第一辆汽车;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长江南北的交通有;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到“世界屋脊”。材料二: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的支持下,在全国率先推行了农村改革,人民公社体制解体,
在农村普遍推行……双层经营体制。农民又重新取得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即使用权……农民的积极性空前提高。
——王郁昭《家庭承包经营与农业现代化》
材料三: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平安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中共十九大报告
(1)根据材料一,列举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第一个五年计划对我国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8年后我国在农村逐渐推行了什么政策?为什么该政策能使农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家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