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凉山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13世纪,下列哪一位历史人物曾在中国元朝为官17年,回国后口述向西方人生动介绍了繁荣富庶的东方,从而使得西方人在海上开辟了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A.屋大维   B.哥伦布

    C.马可·波罗   D.亚历山大大帝

     

  • 2、“埃及因为有了文字,账本和合同书的出现和使用才成为可能。法律文书可以用文字记录下来,官员们可以上报文书给国王,国王也可以给官员们颁布命令。”这说明(     

    A.当时科技与文化很发达

    B.古埃及发明了象形文字

    C.文字推动古埃及文明发展

    D.尼罗河孕育古埃及文明

  • 3、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学习的国家。公元646年的大化改新学习的对象是

    A. 阿拉伯帝国

    B. 拜占庭帝国

    C. 亚历山大帝国

    D. 中国

  • 4、学会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主要方法之一,下列与 “非暴力不合作” 这一关键词相吻合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领导人是

    A.章西女王

    B.甘地

    C.尼赫鲁

    D.卡德纳斯

  • 5、古代阿拉伯有一句著名的谚语“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下列不属于阿拉伯帝国重视知识的措施是(   )

    A.大量翻译希腊、波斯和印度的典籍

    B.为延揽翻译人才,哈里发支付与译著重量相等的黄金作为稿酬

    C.创办教会学校,保证学校的自主权

    D.哈里发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

  • 6、“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C. 两岸关系的发展   D. 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 7、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

    A.莫斯科保卫战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登陆

    D.攻克柏林

  • 8、拿破仑对外战争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但又具有积极性的一面。其中“积极性”主要表现为

    A.颁布《人权宣言》

    B.拓展了法国的疆域

    C.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

    D.将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 9、14世纪中叶,饱受黑死病摧残的欧洲进入了全面崩溃的动荡时期。但是,就在这毁灭和绝望之中,一片灿烂的阳光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和威尼斯诸城中冉冉升起。这里“灿烂的阳光”指的是

    A.资本主义出现

    B.文艺复兴兴起

    C.殖民扩张兴起

    D.石油化学工业产生

  • 10、世界三大宗教的共同点有

    ①都诞生于公元以前                        ②都诞生于亚洲

    ③最后都为统治者所利用             ④它们的传播有利于各地区间文化交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11、罗马国王最初拥有帝权,咨询委员会和民众大会对国王的约束力有限。后来贵族成为社会的统治者,国王的帝权就转到了两名执政官手中,而平民们有权选择保民官来保护自身的利益。据此可知罗马(     

    A.主要维护平民的利益

    B.君主专制进一步的强化

    C.元老院掌握最终实权

    D.政治制度有一定的民主

  • 12、下面示意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武王伐纣

    B.国人暴动

    C.诸侯争霸

    D.百家争鸣

  • 13、下图为湖南湘西(秦代洞庭郡)出土秦简中的木方,木方上用小篆对“王”、“皇”、“制”、“诏”等部分书写用字进行了规范,并对卿、太守等部分官职名称变更提出了要求。这一史料可以(     

    A.说明秦代采取了有效措施建立君主专权制度

    B.说明秦代皇权已发展到乾纲独断的崇高地位

    C.为了解秦代推行郡国并行制度提供实证材料

    D.证明秦代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加强直接管辖

  • 14、列宁说:“在战争(指苏俄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的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里说的俄国能“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土地法令》的颁布

    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 15、学习历史需要正确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下列因果关系错误的是(     

    A.孔子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B.西汉朝廷设置了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C.刘秀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出现“光武中兴”

    D.清朝推行垦荒政策----出现苏湖熟,天下足

  • 16、随着工业化的迅速推进,苏联出现了粮食收购危机的问题。斯大林认为:“小农个体经济已无法满足工业化对粮食和原料的需要”。据此,他提出了实行(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两个五年计划

    D.农业集体化运动

  • 17、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有关欧洲国家演变的思维导图,下列选项序号与国家或王朝对应正确的是

    A.①西罗马帝国②波斯帝国③英格兰

    B.①亚历山大帝国②阿拉伯帝国③荷兰

    C.①西罗马帝国②查理曼帝国③法兰西

    D.①阿拉伯帝国②德意志帝国③波斯帝国

  • 18、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在图中我们看出新中国成立后出现了三次建交热潮,在1972年达到顶峰,以下建交事件发生在1972年的是(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日建交

    C.中美建交

    D.中国加入WTO

  • 19、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     

    A.法国大革命

    B.巴黎公社

    C.俄国十月革命

    D.新中国成立

  • 20、掌握历史事件间的因果联系是探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选项中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   )

    选项

    A

    亚历山大东征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B

    屋大维建立独裁统治

    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

    C

    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

    形成英、法、德三国的雏形

    D

    日本大化改新

    日本发展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是_____。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很多著名的文学艺术家,作品《哈姆雷特》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作者是_____

  • 22、《法典》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23、23思维导图填充

    构建学科思维导图,有助于形成“关联化知识”“理解性记忆”“结构化思考”“可视化思维”的历史学习能力。下面是某同学根据所学教科书目录制作的有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学科思维导图。请你帮助他完成未填写的内容。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①战后的“新秩序”②对亚太地区的“安排”

    第4课经济大危机①“繁荣”及其崩溃②罗斯福新政

    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①纳粹政权的建立②反犹狂潮

    E. ___________ F.______________ G.____________

  • 24、____________一生创作了30多部戏剧和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些作品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生活理想。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英国宣布成为共和国,____________成为护国主,独揽大权。

  • 25、创立:公元前6世纪,____________(后被称为“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 26、佛教的创始人________.伊斯兰教的创始人________

     

  • 27、在下图方框中填出:(填字母代号)

    A.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的地点   B.麦哲伦海峡

  • 28、唐朝时,被誉为“诗仙”的诗人是_________,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了______

  • 29、古希腊的______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公元前5世纪后期_____主政时期。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 30、1848年,__________________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观察“世界地图”,将下列事件的代号填写在横线处。

    A.明治维新       B.“光荣革命”       C.罗斯福新政       D.处死国王路易十六E.废除农奴制改革

    示例:于图中国家1发生的事件是B_____________。

    于图中国家2发生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于图中国家3发生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

    于图中国家4发生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于图中国家5发生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

    (2)下列材料中,属于原始史料的是哪些?

    A.《人权宣言》石碑(1789年)

    脱离了农奴依附身份的农民享有其他自由的农村居民同等的权利……每个农民可以遵照自由农村居民有关法规,获得不动产和动产为私产……农民可将份地赎买为私产,但须向地主缴纳赎金。

    B.《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一般法令》

    第三条:天皇神圣不可侵犯。

    第四条:天皇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依本宪法规定实行之。

    第七条:天皇召集帝国议会,命其开会、闭会、停会及解散众议院。

    C.《大日本帝国宪法》

    D.《拿破仑法典》原件(1804年)

    (3)上述史料中,能用于研究以“资产阶级革命成果”为主题的史料是什么?(写字母)说明理由。

  • 32、世界两次大战对国际格局有何重大影响?

  • 33、某历史学习小组,在探究俄国和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轨迹。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8世纪初期的哪次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19世纪中叶的哪次改革成为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2)19世纪中叶,威逼日本打开国门的是哪个国家?日本“走上了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社会变革”是什么?

    (3)俄日两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有何相似之处?改革对两国有什么相同的作用?

    (4)两国的改革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世界经济经历了一个区域性交流到全球化发展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索才开始。在这以前,只有各民族相对平行的历史,而没有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美】斯塔夫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信息高速公路将永远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和相互沟通的方式,产生比工业革命更深刻的影响。

    ——美国总统国情咨文(1992年2月)

    材料三: 一组国际经济组织徽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索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请简单写出这一事件的重大历史意义。

    (2)信息高速公路 更加密切了世界间的联系,加速了世界一体化进程。材料二中的信息高速公路是第几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3)材料三反应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该趋势出现的根本原因及其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4)纵观上述材料,人类社会由孤立分散逐渐走向联合统一,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对此略谈你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