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俄国
时间 | 企业数 | 工人数量 | 产值(千卢布) |
1860年 | 99 | 11600 | 7954 |
1879年 | 287 | 42000 | 51937 |
A. 推翻了沙皇统治
B. 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
C. 实行了“五年计划”
D. 废除了农奴制
2、辛亥革命期间,安徽境内革命高潮迭起,皖籍革命志士前赴后继英勇献身。下列人物属于黄花岗72烈士之一的是
A. 柏文蔚 B. 徐锡麟 C. 吴樾 D. 宋玉琳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以上材料反映了党的重要大会的召开距今
A.80周年
B.90周年
C.100周年
D.110周年
4、下列有关拿破仑事迹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主持制定了《民法典》,名为《拿破仑法典》
B. 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C. 多次打败欧洲反法联盟军队,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
D. 把法国大革命推向了高潮
5、以下文物能够反映汉朝历史的是( )
A.刻有文字的甲骨
B.司母戊鼎
C.“汉并天下”瓦当
D.契丹鸡冠壶
6、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催生了社会思想的变化,刺激了各派学说的兴起,对各种社会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这反映了下列哪一局面( )
A.统一战争
B.诸侯争霸
C.七雄并立
D.百家争鸣
7、(题文)“大工业创造了现代化的世界市场,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这段话的作者认为( )
A. 世界各国的孤立有利于大工业发展 B. 大工业不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C. 世界市场的形成阻碍了历史的进步 D. 工业革命促进了整体世界的形成
8、某中学邀请一学者作报告,下列适合作为海报主题的是( )
海报 时间:公元2021年12月26日 主题:…… 内容:《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 |
A.薄伽丘
B.莎士比亚
C.彼特拉克
D.达·芬奇
9、《凯歌悲壮》一书认为:苏俄(苏联)在1921~1927年允许多种经济并存,是历史上的“退却年代”。“退却”的出现是由于
A. 实行新经济政策
B. 实现农业集体化
C. “斯大林模式”形成
D. 戈尔巴乔夫改革
10、某历史著作写道:“15世纪结束时……葡萄牙人开始了对亚洲的渗透,西班牙人开始了对美洲的渗透。”其中“西班牙人开始了对美洲的渗透”的标志性事件是( )
A.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B.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C.达·伽马到达印度
D.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11、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
A. 《人民宪章》的发表 B. 巴黎公社的成立
C. 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立 D.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2、西欧中世纪农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
A.手工工场 B.现代工厂吧 C.大种植园 D.封建庄园
13、他为了创立自己的学说,汲取了各方面的知识,涉及领域广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的卓越贡献主要在逻辑学、物理学、生物学和人文学科诸领域,他实际上是这些学科的创始做人。这里的“他”来自( )
A.古希腊 B.阿拉伯帝国 C.古罗马 D.查理曼帝国
14、1942年1月1日,资本主义国家英、美,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国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这表明( )
A.战争形势得到根本扭转
B.不同制度的国家实现团结合作
C.各国的矛盾已完全消除
D.德国陷入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
15、4月19日凌晨,800名英军开赴波士顿西北郊搜查民兵军火,与埋伏在那里的武装村民交火。这一事件( )
A.导致英国军队进驻波士顿
B.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C.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D.迫使英国承认美国的独立
16、在欧洲某个时期,为了到东方寻求黄金,海外探险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事。促使欧洲人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地去海外探险的根源是( )
A.工业革命的驱动
B.向新世界传播上帝的福音
C.对骑士荣誉的强烈渴望
D.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
17、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 )
A.电力广泛应用
B.蒸汽机的出现
C.内燃机的出现
D.新的运输工具的出现
18、钱乘旦的《英国通史》中说:1407年确定了税收的动议权,即“由下院制定,上院同意”从而形成了税收法案的完整流程。这段材料说明
A.征税权掌握在国王手中 B.征税权掌握在议会手中
C.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D.英国推行君主专制
19、“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下列关于科举制的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巩固了西周统治
B.改善了选官制度
C.加强了经济交流
D.妨碍了中外往来
20、11世纪后,欧洲租地农场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进而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出现集中的手工工场。集中的手工工场的特点有
①在共同的地点集中统一指挥劳动
②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
③商业提供原料和统一的生产工具
④现代工厂制度逐渐建立起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1、什么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22、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建立 | 美国 | 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颁布了《________》,实行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向无依无靠者提供救济;20世纪50年代,美国几次修订此法,扩大受益群体,提高最低工资,资助贫困学生 |
英国 | 1948年宣布建成“________” | |
完善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发展 | |
主要内容 | 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等 | |
意义 | 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资产阶级也认为实行这种制度,可以缓和阶级矛盾,创造一个有利于________的稳定的社会环境 | |
局限 | 社会保障制度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
23、代东西方文明各有特色。
(1)大约公元前1894年,西亚地区的一个古代民族一阿摩利人建立了________王国。
(2)阻碍了社会不同等级间的自由流动,严重束缚了印度社会发展的活力的制度是________
(3)通过一系列对外战争,在公元前2世纪称霸地中海的是________
24、________和租地农场的出现,促进了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5、_____________起源于欧洲,它既是培养高等专业人才的学校,又是学术研究的场所。18世纪开始,这场以法国为中心,波及欧洲其他国家的反对旧制度的思想文化运动被称为“_______________”,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26、多元的古代文明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去探究。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探究方式 | 探究实例 | 探究问题 |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
| 欣欣在印度拍摄的照片,这是佛教八大圣地之一的佛出生地蓝毗尼园。据所学可知,该宗教创立的时间是① ,其创始人是② 。 |
“电影是现实的片断” |
| 萌萌观看电影《亚历山大大帝》,由牛津大学历史教授担任顾问,可谓巨作。亚历山大大帝原本是③ 国王,发动东征灭掉④ 帝国,建立亚历山大帝国。 |
“这是网络与云的时代” |
博洛尼亚大学 | 这是华华对“博洛尼亚大学”的网络检索结果。该大学被称为“大学之母”。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于⑤ 世纪,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欧洲中世纪教育⑥ 。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 2018年8月28日,小馨前往南京图书馆听公益讲座,了解古罗马建筑。⑦ (人物)建立罗马帝国后,版图不断扩张,至公元⑧ 世纪达到最大。罗马建筑对后世影响深远。 |
27、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影响深远,请按以下提示,写出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伟大贡献的历史人物。
(1)他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作品被认为是欧洲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标志。
(2)他是人类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发明家,是把“电”的福音传播到人间的天使。
(3)他们的科学理论,指导着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 (2) (3)
28、_________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明朝时_________率领的船队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开创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29、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______》的签署,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194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26个国家代表代表签署《_____》,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30、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_______________。
31、创新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源泉,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新中国成立后为实现祖国的富强、统一,在内政外交上不断进行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新中国成立前夕,为团结各阶级、阶层人民共同建设新中国,我国初步创立了什么制度?新中国成立后,为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什么制度?
(2)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在外交上提出了创造性的主张。其中1953年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基本原则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这个原则是什么?1955年在亚非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的破坏活动和各国间的矛盾分岐,周恩来又提出了什么方针使会议得以圆满召开。
(3)改革开放后,为解决祖国统一问题,邓小平创造性提出了什么伟大构想?有哪些成功的实践(列举一例即可)?
32、《罗马民法大全》包括哪四部法律文献?
33、根据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维护美国统——
(2)“俄国革命的镜子”——
(3)提出“进化论”——
(4)领导苏联进行工业化建设——
34、大国崛起
材料一:随着中央政府的力量日渐强大,美国经济在一套比较成熟的制度体系的保障下,实现了跳跃式发展,在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这个新兴的工业园家以重大发明为基础,在19世纪末迅速赶上并超过了在过去两个世纪里一直走在前面的欧洲强国。
材料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比重表(1870年和1913年)。
国家 时间 | 英国 | 法国 | 美国 | 德国 | 其他 |
1870年 | 32% | 10% | 23% | 13% | 22% |
1913年 | 14% | 6% | 38% | 16% | 26% |
材料三:19世纪最后25年里电力和电机产品在一些国家受到重视,但英国有运行良好的蒸汽机,因此英国人问:“煤价很低廉,它对于我的父辈一直很合用,现在我为什么要改弦更张呢?”……当时德国的大学教育堪称楷模,德国的科学家和学者都出自大学,它的大学首先与科学研究结合在一起,大学成为科学研究的根据地。英国大学与此不同,其目的是培养绅士,而不是科学技术人才,剑桥和牛津大学的毕业生更愿意在政府工作,而不愿经商或从事专业技术工作。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美国在19世纪末超过欧洲强国的因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趋势。根据材料三,分析英、德两国相关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