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代法国频繁更换宪法,1789年到1875年的近90年内,法国平均每十年换一次宪法。但是,很多宪法仍将《人权宣言》作为序言,或者确认宣言的基本内容,这主要是因为《人权宣言》有它的进步之处,它进步的意义在于
A.体现了启蒙思想的政治主张
B.否定封建专制特权制度
C.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D.提出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2、古希腊被誉为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其在哲学、文学、建筑学、绘画、雕塑等方面为后世相应领域奠定了基础;而罗马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希腊的文化。下列有关古希腊、罗马文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荷马史诗》是古希腊宝贵的文学遗产
B.《掷铁饼者》是古罗马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
C.古希腊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神庙
D.古罗马的儒略历是今天我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
3、绘制历史示意图有助于从整体上理解历史。下面的示意图可以帮助我们学习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C.凡尔赛体系下蕴含的矛盾
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4、下图报纸上的社论中有这样的话:举凡一切均效法西方列强,以图傲视亚洲诸国。……不如脱离其行列(指东亚),而与西洋各文明国家共进退。该言论是下列哪国近代化的指导思想( )
A.俄国
B.日本
C.中国
D.美国
5、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支配者,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这反映了14世纪欧洲农业出现了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是( )
A.开展垦殖运动
B.土地高度集中
C.雇佣农业工人生产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6、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
A. 新航路开辟开始把世界联结成一个整体
B. 联合国成立导致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C. 世界贸易组织建立有效地维护了世界和平
D. 20世纪90年代,三大区域性经济组织建立导致全球化进程中断
7、英国首相丘吉尔说:“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由此可见,抗日战争
A.使中国遭受重大损失
B.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C.促进了中华民族觉醒
D.是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8、下列书籍,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是
A.《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B.《高老头》
C.《战争与和平》
D.《西线无战事》
9、某班开展了一次探讨拜占廷帝国衰弱原因的历史研究性学习,有四个小组分别确定了以下研究主题,其中最准确的是
A. 穷兵黩武导致帝国衰弱
B. 信仰差异导致帝国衰弱
C. 民族融合导致帝国衰弱
D. 种族矛盾导致帝国衰弱
10、学会全面客观的分析历史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表中评价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选项 | 史实 | 评价 |
A | 新航路开辟 | 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揭开了近代殖民扩张的序幕 |
B | 光荣革命 | 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但革命具有不彻底性 |
C | 拿破仑对外战争 | 传播了法国大革命思想,但有利于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 |
D | 明治维新 | 日本社会性质发生转变,但使其走上军国主义道路 |
11、从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起,英国正式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政治原则,并逐步建立起适合国情和生产力需要的政治体制。这里的“政治体制”是
A.总统共和制
B.君主专制
C.君主立宪制
D.议会共和制
12、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会报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328年前,为把王权“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英国资产阶级确立的政治原则是
A. 主权在民
B. 议会至上
C. 君权神授
D. 三权分立
13、“万隆会议”“非洲年”“纳米比亚独立”“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这些关键词描绘的时代发展特征是( )
A.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确立
B.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巩固壮大
C.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
D.亚非拉国家着力新发展
14、有人说,是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是林肯拯救了美国。其中“林肯拯救了美国”是指
A.打败英国殖民者,赢得民族独立
B.制定美国宪法,创建民主政体
C.废除黑人奴隶制,维护国家统一
D.组建大陆军,起草《独立宣言》
15、“14日,星期二,无事。”这是路易十六对1789年7月14日的描述。但是路易十六认为无事的这一天,却成为一个改写法国历史的最重要的日子因为这一天
A.召开三级会议 B.攻占巴士底狱
C.颁布《人权宣言》 D.推翻专制王朝
16、1945年联合国成立时,有51个成员国。2012年联合国已经有192个成员国,其中新增的成员国绝大多数在联合国成立时还是殖民地。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践行 B.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
C.玻利瓦尔领导的独立运动的胜利 D.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17、西方有一句谚语说:“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属于罗马。”希腊的“辉煌”主要得益于
A. 中央集权制 B. 雅典民主政治 C. 种姓制度 D. 君主立宪制
18、下图所示人物一生创作了30多部戏剧和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他的作品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充分体现 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下列作品属于他的是
A.《哈姆雷特》 B.《蒙娜丽莎》 C.《天方夜谭》 D.《最后的晚餐》
19、郑必坚在《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中指出:从18纪中叶到19世纪的一百多年间,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了第一轮经济全球化;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以电、内燃机技术基础上,经济全球化进入第二轮;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从20世纪中期的信息革命开始特别是到了20世纪末,经济全球化浪潮再次到来。可见,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因素是( )
A.世界大战的推动
B.思想理论的进步
C.科技的进步
D.跨国公司推动
20、20世纪30年代,大量的犹太人被迫抛弃财产,逃往世界其他国家,中国也接受和保护了不少犹太人。当时犹太人主要受害于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日本法西斯
C.意大利法西斯 D.德国法西斯
21、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是_____。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历史迈入“______时代”。
22、_________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__________”构想的提出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提供了途径。
23、1775年,_________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开始; 1789年,__________标志着法国大革命开始。
24、结合所学知识,根据题意将空格补充完整。
音乐文化陶冶情操,也是人类文明成果的体现。
(1)冼星海创作的《 》,作为中华民族音乐经典,震撼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2)贝多芬创作的《 》,热情歌颂了法国大革命时期拿破仑的业绩。
(3)凡·高的代表作《 》,是他情感之火的体现,也是他苦难生命的缩影。
25、1787年美国宪法依据__________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实行行政、立法、司法三全分立。 1871年3月巴黎人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___________。
26、古埃及的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历史非常悠久。
27、意大利人_____(人名)被誉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英国科学家_____(人名)的三大成就。
28、下图中的东法兰克王国、中法兰克王国、西法兰克王国分别是现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国的雏形,它们是在________年由________分裂而来。
29、“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这首歌唱响全世界的无产阶级战歌——《国际歌》的词作者是
A. 瓦尔兰 B. 比尔.狄盖特 C. 欧仁.鲍狄埃 D. 巴尔扎克
30、世界上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很多国家民法的参考蓝本。
31、某学校九年级一班准备以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主题办一期黑板报,要准备如下资料,请你帮助完成:
(1)开启人类工业文明之先河的是哪一个国家?请你指出该国工业革命具备的政治、经济条件。
(2)“人们把生产领域的这种革命性变化称为‘工业革命’”,其中“革命性变化”是指什么?通过这次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组织形式怎样的变化?
(3)请你列举本次工业革命中的动力机器和交通工具。写出第一次工业革命积极和消极影响各一条。
(4)通过对工业革命及其作用的学习,你有何启示?
32、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工人运动的兴起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发明是什么?它的发明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是谁?它诞生的时间及及其标志?
(3)这一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诞生了什么思想?
33、用时间轴的方法,可以把罗马历史上发生的重要事件串联起来,给我们更为直观的历史脉络,帮助我们掌握历史,熟记历史。下面是彤彤同学画的时间轴,请你帮她把未完成的部分及设计的相关试题完成。
(1)请根据提示的时间,写出数轴中A、B、C的时间。
①罗马建立奴隶制共和国的时间:A__________________。
②罗马进入帝国时期的时间:B__________________。
③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时间:C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别写出数轴中已经存在的时间发生的重大事件。
①公元前3世纪初:__________________
②公元前2世纪:__________________
(3)纵观罗马的历史,充满了血与火的斗争,是什么使罗马成为拥有辽阔地域的强大国家?请你谈谈自己的见解。
34、成为世界性大国的道路布满艰辛。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读了15世纪以来世界大国崛起的历史。
材料一: 15世纪,欧洲最早的两个民族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国家力量支持下进行航海冒险,当麦哲伦完成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后,原先割裂的世界终于由地理大发现连接成一个完整的世界,世界性大国也就此诞生。
(1)依据材料一,指出葡萄牙和西班牙远洋航行的影响。
材料二: 英国在世界近代历史上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它是第一个迈进现代社会的国家,在17—19世纪时它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当时的英国曾经号称“日不落帝国”和“世界工厂”。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7—19世纪英国成为世界发展领头羊的原因。
材料三: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教育、科技的德意志,迅速站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沿,用30多年的时间超过英国,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3)列举两项体现德国“迅速站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沿”的发明创造。并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四:150多年前,在四艘美国黑船的胁迫下,长期闭关锁国的岛国日本选择了不战而开国。外部压力成为国家内部变革的动力,在“求知识于世界”的纲领指导下,日本派出由政府高官组成的岩仓使节团到欧美各国考察。
(4)材料三中,日本的“内部变革”指哪一事件?举出最能体现这次“内部变革”性质的内容?
(5)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程,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可以从这些大国崛起中获得什么重要启示?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