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回顾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深刻教训,我们更要反对战争,珍爱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由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卷入战争,导致这场战争爆发的因素有( )
①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②同盟国和协约国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
③法西斯势力不断扩张④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电影《上帝的使者》讲述了穆罕默德与城市强权者们的斗争,穆罕默德和信徒们鼓励人们忘却旧偶像,只崇拜唯一的真主。据此可知,他们信奉的是
A.佛教
B.基督教
C.道教
D.伊斯兰教
3、12世纪晚期,日本进入了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以下关于这一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幕府与天皇朝廷轮流执政
B.国家大权掌握在天皇手中
C.武士集团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
D.武士效忠的对象是国家
4、高尔基评价阿拉伯文学《天方夜谭》是民间口头创作中“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这部作品属于( )
A.史学巨著
B.数学专著
C.文学名著
D.医学论著
5、2018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下列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一战”的导火索,说明个人恐怖主义手段并不是解决政治问题的良策
②俄国退出“一战”,大大削弱了同盟国一方的力量
③战场主要集中在亚洲,先后有30多个国家卷入战争
④德国的投降宣告战争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A. ②③④ B. ①④ C. ③④ D. ①②④
6、公元前509年,罗马废除了“王政”,改行共和制度,结束王政时代,开始了近500年的罗马共和国时期。下列关于这一时期的史实叙述错误的是
A.与迦太基进行了三次布匿战争
B.公元前2世纪,成为地中海的霸主
C.元老院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D.公元前49年,凯撒夺权,但被刺杀
7、手工工场的出现被喻为工业文明的“曙光”,这是因为
A. 手工工场比手工作坊的规模大
B. 西欧各国君主大力发展工商业
C. 随着手工工场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新的社会阶层
D. 工人之间分工合作
8、下列关于黄埔军校建立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
A.说明孙中山已接受马克思主义
B.国共两党在军事上实现合作
C.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
D.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9、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由此可见,中国梦就是(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实现四个现代化
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实现共产主义
10、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有哪些不同点( )
①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②几乎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
③电力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④自然科学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艾周昌的《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写道:“非洲到处在流血……过去住着人的村落现在变成了废墟,那些修建村落,耕种田地的人都到哪里去了呢?”当时这些人离开家园是因为
A. 非洲环境恶劣,大量人员外出
B. 欧洲殖民者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
C. 印第安人死亡,美洲劳动力不足
D. 工业革命需要更多的自由劳动力
12、美国纽约港口的自由岛上矗立着自由女神像。女神右手高擎火炬,左手拿一铜板,铜板上刻着“1776.7.4”。1776年7月4日( )
A.来克星顿打响抗英第一枪
B.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
C.波士顿倾茶事件
D.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13、“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这一名言出自
A、《人权宣言》 B、《独立宣言》
C、《共产党宣言》 D、《权利法案》
14、15—16世纪,英国、法国、尼德兰等西欧国家和地区的农村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即租地农场。其经营具有
A.奴隶制性质 B.封建主义的性质 C.无产阶级的性质 D.资本主义的性质
15、18世纪60年代,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成了工业革命的起点,由此看来,英国工业革命中最先进行技术革命的部门是 ( )
A.农业
B.交通运输业
C.棉纺织业
D.面粉加工业
16、下列事件具有重大转折性意义的是
①大化改新 ②安史之乱 ③处死查理一世 ④萨拉托加大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二十八日,和约签字;中国代表拒绝签字,不出席会场,而发电报告北京政府,说:“……不料大会专横至此……若再隐忍签字,我国……将更无外交可言。”下列选项与该会议相关的是( )
A.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B.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让给日本
D.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18、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的是( )
A. 古埃及人 B. 希腊人 C. 古印度人 D. 阿拉伯人
19、它的民主被认为是西方民主的源头,典范,这是指哪个地方的“民主”( )
A.斯巴达 B.罗马 C.雅典 D.马其顿
20、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说:“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做到了。”能体现这句话的改革措施是
A. 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B. 地主不许买卖农奴
C. 农奴可以获得一块份地
D. 农奴必须出钱赎买份地
21、(题文)英国共和国时期的“护国主”-----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时间-----
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先驱-----
“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的文化巨人-----
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被处死的国王是-----
22、“布匿战争”(前两次)是罗马人和 ______ 为了争夺地中海霸权而进行的战争。
23、古埃及的科学和文化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中天文学、数学和医学成就最为突出。___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
24、1929年10月下旬,________(国家)股票价格突然暴跌,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会议,讨论对德合约及战后安排,会议的实质是__________。
25、在4世纪末至5世纪初,________吞并了其他小国,首次实现了日本的政治统一。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正式实行政治、经济改革,史称“________”。
26、________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27、人类社会第一个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国际性组织是
28、下图为《日本幕府斗争示意图》,请将下列地点的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鸟羽之战发生地点
B.1869年3月后日本天皇居住地
29、冷战的发生
★含义 | 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____、____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 |
背景 |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军事、____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几百个军事基地,并建立起以____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和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____体系,称霸的欲望十分强烈;美国认为它的制度和观念是最优越的,全世界都应该实行和它一样的制度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西部边界大大地向西推移。苏联还在____建立起与苏联类似的社会主义制度;苏联认为战争是资本主义垄断和竞争的产物 (3) 美、苏两国的国家战略的对立和____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 |
★表现 | 政治 | 1947年3月,____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
经济 | 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____”,即马歇尔计划,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
30、1916年,德、法两国进行的____战役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因此,该战役有“绞肉机”“地狱”之称。1941年6月,德国向苏联发动突然进攻,苏联军民顽强抵抗,赢得了____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1、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它的历史只有200多年。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美国独立战争开始于哪一年?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美国宣布独立的具体时间是什么?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是什么?战争期间,美国得到了欧洲哪个国家的支持?战争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3)美国独立战争是谁领导的?写出战争期间颁布的法律文件一部。
(4)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5)美国独立战争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32、科学文化与技术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今天人们使用公历的基础是什么?由谁命人编制的?
(2)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是什么?列举一例阿拉伯的医学成就。
(3)12世纪,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哪里?
(4)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哪一事件后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列举一例该事件中的发明成就?该事件把人类带进什么时代?
33、中世纪西欧庄园有什么特点?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随着大萧条的到来,西方经济变得一团糟。与此同时,苏联的五年计划经济却形成鲜明对比。这种独特的经验虽然伴随着严格的压制和民众的穷困,但它确实使苏联从一个农业国家迅速上升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到1935年初,新政成为公众激烈抨击或热情支持的焦点。保守势力和大商业领袖抨击新政是“敲富人竹杠”、“社会主义”,批评罗斯福抛弃了自由政策。不过,广大中下层民众热情讴歌了“新政”,甚至把罗斯福视为“救星”。
——据[美]布林克利《美国史》等
材料三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摘自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联通过第一、二个五年计划取得的成就并指出存在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前提是什么?新政的特点是什么?新政哪些措施使“广大中下层民众”视罗斯福为“救星”?
(3)根据材料三,归纳“罗斯福新政”与“中国改革”的共同点。
(4)从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经济体制改革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