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连江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政治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4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人民至上”这一执政理念,这说明在我国(     

    ①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②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③将国家和人民视为一个命运共同体

    ④个人利益要高于国家利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2、周恩来身居党和国家重要领导岗位数十年,但他始终把自己当作普通劳动者,当作人民公仆。他不论对什么人,从不摆架子,从不以领导自居,在他身上看不到官气的影子。周恩来身上展现的优秀品质是(     

    A.平等待人

    B.欣赏他人

    C.诚实守信

    D.自尊自信

  • 3、以下案例与违法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①张某因殴打他人致重伤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刑事违法行为

    ②王某因为刻划文物古迹被公安机关拘留五日并处罚款——行政违法行为

    ③李某在高铁上霸座,被处警告——刑事违法行为

    ④吴某网上购物,买到假货,商家拒绝赔偿——民事违法行为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 4、下列名言警句中与责任有关的是(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③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④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5、为适应电子商务和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规范电子交易行为,我国民法典完善了电子合同订立规则,增加了预约合同的具体规定,完善了格式条款制度等合同订立制度。这表明(       

    A.规则没有规律可循,可以随时改变

    B.每个人都可以参与法律等规则的制定

    C.我们要遵守规则,将规则外化于行

    D.随着社会的发展,要积极改进规则

  • 6、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中华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表示谦虚、恭敬的礼貌用语。下列情境中用语恰当的是(     

    ①向人祝贺说“恭喜”,请人指点说“赐教”②起身作别说“久违”,求人谅解说“拜托”

    ③探望别人说“拜访”,请人赴约说“赏光”④麻烦别人说“打扰”,请人别送说“留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7、《杭州第19届亚运会文明观赛礼仪》提出:“尊重各参赛国家、地区,在升旗、奏歌环节,请肃立并行注目礼,不要在场内随意走动。”“无论胜负,对各国参赛运动员的精彩表现给予应有的尊重。”提出上述要求的最主要原因在于,文明有礼(     

    A.体现国家形象

    B.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C.促进社会和谐

    D.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 8、一位市民骑着电动车从南向北行驶,民警发现,该市民头上只戴了遮阳帽,被拦下后,她表示自己因为天热,为了防晒,所以只戴了遮阳帽而未佩戴头盔。民警对其进行了教育并处罚。这教育广大市民(     

    ①佩戴头盔可杜绝交通事故的发生②要自觉遵守社会规则,敬畏规则

    ③遵守社会规则只能依赖外在约束④应该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9、2023年6月,周某在某公寓32楼楼顶天台向地面人群投掷砖头,砸中楼下行人娄某,致其死亡。经法院审理判决周某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此案例启示我们(     

    ①任何人的违法行为都应受到刑罚处罚

    ②刑罚是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

    ③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

    ④要认清犯罪危害, 自觉远离违法犯罪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 10、当前,国家安全早已不限于“保卫国家不受侵略”,而是拓展到了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网络空间等各个领域,国家安全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这表明我们要(  )

    A.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

    B.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C.顾全大局、放眼世界

    D.珍惜难得的发展机遇

  •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已于2024年1月1日生效实施。道德与法治课上,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爱国行动,你认同的是(     

    ①在学校组织的升旗仪式上庄严肃立

    ②自觉同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③倡议大家坚决抵制所有的国外品牌

    ④利用网络平台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2、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近日,网传“兰州新区职教园区某学校有学生失踪,并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经当地公安机关查证,该信息为谣言,涉嫌造谣的违法嫌疑人已被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拘留,并关闭了其造谣的相关网络平台。面对网络谣言,青少年应该(     

    ①尊重事实,遵守法律②顺手转发,不管后果

    ③冷静判断,学会查证④不经思索,一味认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3、据民法典规定,用户在转载网络信息时,对其真实性负有法律责任,这意味着未经核实转发别人的信息,也属于违法行为,这启示我们,辨别网络谣言要(     

    ①向家长、老师、专家求教     ②学会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

    ③注意信息的出处是否权威     ④学会辨识信息内容的真伪,远离虚假信息,远离网络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14、下列行为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是(     

    ①吸烟、饮酒②参与赌博赌资较大

    ③盗窃、哄抢、抢夺或者故意毁损公私财物④多次旷课、逃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5、鲁迅有段话:“我以为别人尊重我,是因为我很优秀。”后来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为别人很优秀。”这说明(     

    A.尊重他人是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B.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

    C.要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

    D.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

  • 16、为了缓解看病挂号难、排队等候时间长等问题,深圳本土企业开发软件“健康160”,以互联网手段连接医院、医生和患者,提供预约挂号、在线问诊等医疗服务的平台。该互联网平台能(     

    A.保障所有人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B.使寻医问药和看病问诊变得便利快捷

    C.消除我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

    D.拓宽民主渠道并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 17、近年来,行人、电动车闯红灯现象屡禁不绝,甚至还出现“中国式闯红灯”的怪象,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针对这种现象,某市交警出新招,在多地安装了带有高清人脸识别功能的自动抓拍系统,一旦信号灯变红,系统马上进行自动抓拍。施行一段时间后,该市闯红灯现象逐渐减少。这则材料告诉我们(     

    A.遵守规则全靠他律来实现

    B.遵守规则需要敬畏规则

    C.遵守规则全靠自觉来实现

    D.特殊情况可以不遵守规则

  • 18、2023年9月21日,《河北省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已由河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自2023年11月1日起施行。这是为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立法工作,有效推动河北省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法治化、规范化而制定的法规。这说明(       

    A.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

    B.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C.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促进社会发展

    D.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

  • 19、互联网在增加社会生活便捷性的同时,也容易把人限制在电脑前,限制在固定的住所之中,由此出现了“宅男宅女”现象。对此现象,我们的正确评价是(     

    ①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生活和工作

    ②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

    ③使用互联网,容易使个人隐私被侵犯

    ④互联网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但是不应该把自己“宅”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20、9月27日,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宣判了一起在境外针对境内居民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的案件,21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1年至1年6个月不等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特征

    B.同违法作斗争是公民责任

    C.有期徒刑和罚金都属于附加刑

    D.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

二、辨析题 (共3题,共 15分)
  • 21、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在亿万人民的瞩目下,全票当选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习近平左手抚按宪法,面对全体人大代表,进行宪法宣誓。这是对宪法最庄严的宣誓

    对此,有同学认为:“宪法是根本法,只要举行宪法宣誓仪式就能够切实维护宪法的权威。”请你对该观点进行辨别与分析。

  • 22、(题文)2018年3月11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经投票表决,高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同学们对这一事件的通过高度关注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 23、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等。”

    (1)请针对我们身边存在的某一不良行为谈谈它的危害,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材料二   15岁的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进入八年级后,他就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他开始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并因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偷窃财物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为了搞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多次作案,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

    据此,有的同学认为:“陈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只要远离不良行为,就能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2)结合案例,运用所学知识,请对上述观点作简要评析。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24、【诚信校园、你我做起】

    诚信,就个人而言,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企业而言,是宝贵的名片;就社会而言,是保障有序发展的通行证;就国家而言,是立国之本。2021年9月20日是全国第十九个公民道德宣传日,为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某校决定以“做诚信学生,建诚信校园”为主题,开展教育活动,同学们发起“诚信做人到永远”的倡议。

    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诚实守信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为此,我们倡议每位同学在生活中要讲诚信,做到:

    XX中学全体同学

    2022年1月4日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补充完整。

  • 25、   材料一  2020年7月22日,玉州区法院公开宣判玉州区恶势力案件。恶势力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高某玮犯开设赌场罪、抢劫罪、敲诈勒索罪、寻衅滋事罪数罪并罚领刑20年,剥夺政治权利1年,并处罚金35万元。

    材料二 三年前,小新认识了一哥们,经常一起去网吧玩,小新开始沉浸在网络里,学习成绩陡然下降。后来家里不再提供上网的钱,小新就偷了爸爸2000多元在网吧呆了一个星期,仅仅几天后,上网的欲望又像虫子一样噬咬着他的心。此时,他起了偷爷爷奶奶钱的歹心。某日晚上,看爷爷奶奶都已经睡了,就去翻,响声惊动了睡梦中奶奶,不顾一切的小新又将菜刀砍向了奶奶,奶奶倒在了血泊中……

    (1)高某玮的行为是什么行为?为什么?

    (2)结合材料二分析小新是如何一步步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

    (3)上述材料警示我们应如何加强自我防范?

  • 26、材料2015年1012日,一堂特殊的课程在青岛某中学开讲,课下坐的全部是学校的老师,在课堂上讲课的却是学生。

    当日站在讲台上的学老师表示,只有站在讲台上才更加理解老师们的辛苦和不易。而当日的学生表示,此次活动也让我们看到学生心目中理想的课堂是什么样,老师们可以根据此次角色互换所了解到的情况,来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1)开展角色互换教学活动有什么意义?(两个方面)

    2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老师、尊敬老师?(两个方面)

     

  • 27、今天互联网已成为我们重要的学习工具和交往平台。

    我们应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 28、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国家利益】“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并以这一红色主线贯穿了报告的始终: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维护国家安全】“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贵焉耳矣。”--《日知录》

    (1)“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这说明在我们国家,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关系是怎样的?

    (2)维护国家安全,人人有责。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怎么做?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40
题数 28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辨析题
三、简答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