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古诗文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下列古诗文与其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是( )
序号 | 古诗文 | 蕴含的道理 |
①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乐于助人,甘于奉献 |
② |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 真诚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 |
③ | 人而无礼,焉以为德 | 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
④ |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 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12月6日,2023年“一带一路”数字地球论坛在北京开幕,来自埃及、俄罗斯等33个国家和相关国际组织的100余位专家代表参会。某校师生聚集在一起,共同观看论坛盛况,这说明( )
A.学校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B.学习需要劳逸结合
C.要关心国家与社会发展
D.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集体
3、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下列做法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有( )
①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做义务讲解员②在“两会留言板”上提出自己的建议
③在公共场所追逐嬉戏打闹、放声歌唱④为出行方便将共享单车推进社区消防楼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下列关于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的看法,正确的是( )
①他们都在为社会发展作贡献
②都是国家建设者
③都值得我们尊敬
④他们只是岗位不同,从事的劳动不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党的二十大报告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出发,首次将国家安全单列一个部分进行集中部署。首次将国家安全单列是因为( )
A.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一位公民的共同责任
B.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C.国家利益是实现国家安全最根本的保障
D.我国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6、“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下列名言警句与之相对应的是( )
A.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B.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C.木受绳则直,人学法则慎
D.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7、青少年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亲社会行为有助于( )
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②塑造健康的人格
③非成良好行为习惯④获得所有人的接纳与认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下列属于同一种违法行为的是( )
①一女子在火车上不听劝阻,强行霸座,被处以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
②因司机没有随意停车让自己的父亲上厕所,女子朱某强拔车钥匙致大客车失控撞到路边上,已被刑拘
③王某为了逃避道路违章抓拍,故意遮挡汽车牌照
④张某借朋友10万元钱购买轿车,朋友多次催要仍拒不还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李某因抢劫他人财物,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1000元。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李某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受到了刑罚处罚
②有期徒刑三年是主刑,罚金1000元是附加刑
③李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
④李某的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受到了行政处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中学生小倩和妈妈周末一起去西宁园博园游览,一路上她看到这些场景:小商品批发市场外师傅们在忙碌地装卸商品,公交车站里安检人员在有序地开展工作,园博园里各种活动正拉开序幕。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
A.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的
B.人的成长是知识不断丰富的过程
C.要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D.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
11、《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的重点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这表明,劳动能让我们( )
A.掌握全部的生存技能
B.体会到社会的进步
C.丰富对社会生活的感受
D.充分体验社会生活,创造经济的效益
12、“安全带=生命带”。不管您是打车还是乘坐私家车,坐后排没有系安全带,交警都将依法实施处罚。国家规范交通秩序,是因为( )
①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的状态
②良好的交通秩序为人民安居乐业提供保障
③每位文明市民都要系好安全带、养成好习惯
④良好的交通秩序可以营造有序、安全的社会环境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3、同学们就“文明养宠”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你认为活动开展的合理程序是( )
①形成解决方案并征求有关部门意见 ②实地调查并记录好居民养宠的情况
③研究治理不文明养宠的方式方法 ④分析不文明养宠现象产生的具体原因
A.①→③→②→④
B.②→④→③→①
C.③→④→②→①
D.④→②→①→③
14、2023年10月8日,小德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第19届亚运会闭幕式,为中国代表团获得383枚奖牌的好成绩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小德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是( )
A.观看电视
B.实地考察
C.上网浏览
D.社会实践
15、如遇所示情况,青少年应( )
A.忍气吞声,任由父母打骂
B.坚决反抗,愤怒离家出走
C.辱骂父母,与父母进行暴力对抗
D.求帮助,用合法方式维护权利
16、“国兴我荣,国衰我耻。”维护国家利益是每个公民应尽的基本义务。这告诉我们( )
A.人民利益是国家利益的集中体现
B.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
C.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完全放弃个人利益
D.维护国家安全利益与普通公民无关
17、自2023年7月1日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正式施行。作为党的二十大后国家安全领域的首部专门立法,该法的修订( )
①有利于构筑国家安全法治保障②能够杜绝危害国家安全的现象发生
③有利于防范、制止、惩治间谍行为④有利于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小乐勤奋好学,但个性要强,与同学相处喜欢斤斤计较,说话做事不顾及他人感受,因此同学和朋友慢慢疏远他,小乐内心很苦恼。为帮助小乐,你给他的建议是( )
A.专注学习,减少与人交往
B.避免冲突,满足他人要求
C.据理力争,对人晓之以理
D.换位思考,顾及他人感受
19、漫画《就这个看得很清楚》反映的内容提醒我们( )
①从根本上说,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是一致的
②从根本上说,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是一致的
③捍卫国家尊严,积极维护国家团结稳定的局面
④应当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能只重视个人利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情景对话:以下是发生在八年级(1)班的一段对话
小丽:“小华的一只耳朵听不见声音,我们叫他‘一只耳小姐’吧!
小华:“小丽,请你不要再这样叫我了,我不喜欢这个称呼。”
班主任:“小丽,你这样做是不对的,请你立刻向小华道歉!”
以上对话启示我们,尊重他人( )
①要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②要欣赏他人,给予他人积极评价
③要学会换位思考,考虑他人感受④不能因身体原因轻视、歧视他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观察漫画后,有的同学认为,是否文明有礼仅仅是个人的事,与国家和民族无关。请你辨析。
22、居民委员会成员和村民委员会成员由居民直接或间接投票选举产生。
判断:(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小军自从接触网络后,就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几乎是一刻也离不了网络:看第二天的天气情况,查网络;想找美图,上网;想找学习资料,上网……用他自己的话说:“网络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投有网络我都感觉没有了呼吸,我要以网络为家。”
请你对小军的上述言论进行辨析。
24、学习宪法,践行宪法
2022年12月4日是我国第9个国家宪法日。也是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2022年全国“宪法宣传周”宣传活动从12月4日启动,持续至12月10日,“宪法宣传周”宣传活动的主题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
(1)2023年将迎来我国第10个国家宪法日,请为这一宪法日拟一个活动主题。
(2)请从宪法地位的角度,谈谈国家为什么大力开展宪法宣传活动?
(3)学校准备开展宪法宣传周,你提议举办哪些宪法宣传活动?写出三种活动形式。
25、【角色与责任】
在社会的舞台上,每个人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现在,我们作为中学生,是父母的儿女,是老师的学生,是同学的同学……将来,我们会做爸爸或妈妈,会成为科学家、教师、艺术家、公务员、农民、工人……随着所处环境和场所的变化,我们会不断地变换自己的角色,而每一种角色往往都意味着一种责任。
下表是我们现在所扮演的主要角色,请说出每个角色应承担的相应责任。
角色 | 责任 |
①子女 |
|
②学生 |
|
③朋友 |
|
④公民 |
|
26、【网络生活 你我共享】为营造良好的未成年人网络环境,2020年8月,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联合开展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启动开展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专项治理行动。
(1)网上存在哪些不良信息?请你列举2例。
(2)这些不良信息有哪些危害?
(3)公民应怎样理性上网?
27、中学生宁宁常常通过写信与人交往:
“爸爸、妈妈,我爱你们!在家里经历的许多事情,让我懂得了‘羊有跪乳之恩’的内涵。我会改掉睡懒觉的习惯,谅解爸爸偶尔的暴躁。”
“老师,您辛苦了!您给予我们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培育了我们健康的心理:自信、坚强……”
“××同学,你好!别忘了我俩‘净化网络,从我做起’的约定哟。”
父母看信后,心里洋溢着幸福;老师看信后,增添了几分欣慰;同学看信后,感受到了责任。是的,文明交往是一束光、一朵花,它温暖了家庭,扮靓了社会。
(1)以上材料涉及哪些交往领域?(4分)
(2)宁宁在家里可能经历了哪些事情,触动她给父母写这封信?(4分)
(3)给老师信中的省略号“……”,省略的内容还有哪些?(2分)
(4)从信中,我们看到宁宁懂得哪些与人交往的道理?(至少答3条)(6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2年4月7日,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致信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志愿者,下面选自部分内容。
亲爱的志愿者们: 你们为奥运会奉献了真情与激情,你们的表现和行为真正暖人心灵。你们同样向全世界展现,只有大家团结在一起,我们才能跑得更快、瞄得更高、变得更强! 你们的一张张笑脸温暖我们每个人的内心! |
(1)志愿者活动说明亲社会行为在什么中养成的?
(2)志愿者们做各种服务工作,让我们感受到参与社会的过程是怎样的过程?
(3)请你列举两例亲社会行为。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