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白城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广为流传一首民谣:“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寇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这首民谣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A.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 2、宋朝时,我国造船业发达的城市是( )

    A.泉州和广州

    B.泉州和杭州

    C.杭州和刘家港

    D.广州和浏家港

  • 3、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俄建交70周年。请你回忆一下历史上中俄双方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中俄伊犁条约》

    C.《中俄北京条约》

    D.《中俄尼布楚条约》

  • 4、唐朝时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它们是

    A.垦田面积扩大 B.曲辕犁和筒车 C.兴修水利工程 D.耕作技术提高

  • 5、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反映了宋朝

    A.重农抑商

    B.重文轻武

    C.商业繁荣

    D.科举发展

  • 6、下图所示的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的科技成就是

     

     

     

    “用胶泥刻字……伙烧令坚……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互用之,瞬息可就。”

     

    A. 蔡伦改进造纸术

    B. 华佗制成“麻沸散”

    C.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D.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佛教在西汉初年传入我国

    ②《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史书

    ③道教在东汉时期兴起于民间

    ④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汉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

    A.①③④

    B.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 8、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设立哪一机构直接统辖

    A.澎湖巡检司

    B.宣政院

    C.枢密院

    D.市舶司

  • 9、列宁说:“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战争,它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惨祸、暴行和痛苦,但它们仍然是进步的战争。”以下战争中,最符合这一特征且规模最大的是

    A. 蒙古统一中国

    B. 金与南宋之战

    C. 辽攻北宋之战

    D. 辽攻金之战

  • 10、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全国除直属中央的“腹里”外,设置十个行省,其中不含

    A. 山东

    B. 岭北

    C. 江浙

    D. 湖广

  • 11、某博物馆举办唐朝书画艺术展,能入选的作品有( )

    ①柳公权的《玄秘塔碑》②王羲之的《兰亭序》

    ③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④阎立本的《步辇图》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 12、《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宋代商业贸易繁荣 B.我们现在所说的现代化在宋代中国已经实现了

    C.宋代文化生活丰富 D.临安是全国最大的商业城市

  • 13、在北宋与辽的澶州之战中,坚决请求皇帝亲自率兵征讨辽军的宋朝大臣是(     

    A.赵普

    B.寇准

    C.岳飞

    D.石守信

  • 14、“豪放风格;抗金斗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符合以上条件的词人是

    A. 李清照

    B. 辛弃疾

    C. 岳飞

    D. 苏轼

  • 15、秦朝和隋朝都是短命王朝,却分别为汉唐盛世奠定了基础,它们共同的历史贡献是( )

    A.都出现了盛世

    B.都创立了有利于统一的制度和措施

    C.都开凿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

    D.都修筑过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程

  • 16、宋太祖下列改革措施中因果联系不正确的是

    A. 行政权改革一机构重叠—财政困难

    B. 财政权改革一机构随肿一一财政围难

    C. 军权改革一民将不识一战斗力削弱

    D. 军权改革—藩镇消失一一外部威胁消失

  • 17、对下图所示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A.民族政权的对峙

    B.封建社会的危机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 18、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写得一手好文章,曾参加反抗武则天的队伍,撰写声讨武则天的檄文。武则天读了檄文后,感慨不已,惋惜地说:“这么好的人才,没有得到重用,是宰相的过错!”材料表明武则天

    A.爱惜人才

    B.大力发展科举制度

    C.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D.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 19、数据反映历史。下图表格中南北方人口的变化主要能说明

    朝代

    南方

    人口(户)及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北方

    人口(户)及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西汉

    2470685户19.8%

    9985785户80.2%

    唐朝

    3920415户43.2%

    5148529户56.8%

    北宋

    11224760户62.9%

    6624296户37.1%

    A.南方海外贸易发达

    B.北方自然灾害频发

    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D.古代人口迁徙频繁

  • 20、清朝后期,“如有打造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主要表明,清政府(       

    A.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B.断绝中外贸易往来

    C.厉行重农抑商政策

    D.禁止官员出海经商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北宋时兴起的江西德化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错误: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

  • 22、在中国古代史上,清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安定边疆作出不懈努力并取得很好的成效。请补充完整下列内容。

    1662年________收复台湾后,1684清政府设置________,隶属福建省。1885年正式建制________,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在西藏设置________代表清政府与顺治时册封的达赖喇嘛和康熙时册封的________共同管理西藏事务。乾隆时设置________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新疆地区。

     

  • 23、北宋时期,著名的瓷都是________

  • 24、1727年,清朝开始在西藏设置__________,监督西藏的地方政务。

  • 25、战争:元昊称帝后,多次率军进攻________,宋朝被动挨打,损失惨重。________虽然在军事上屡屡获胜,但由于立国时间短,人力和物力有限,连年的战争使西夏遭受很大损失

  • 26、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明王朝派年轻将领______________抗倭。他统领的军队,由于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被人们誉为“______________”。

  • 27、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_______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山西商人组成的晋商,到乾隆时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 _________”,便于货币流通。

  • 28、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_____垄断,选官看重____,不太注重才能。

  • 29、黄袍加身,他在________年,建立了北宋,他指的是________

  • 30、女真族的崛起

    (1)女真崛起:女真族居住在____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11世纪末,完颜部的首领______进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

    (2)金朝建立:1115年,______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____,他就是_______。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______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女真势力迅速壮大。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将下列历史现象(事件)与相关人物连接起来。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根据作品,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牡丹亭》——

    (2)《红楼梦》前八十回——

    (3)《三国演义》——

    (4)《农政全书》——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戚继光以前,在军队中受到重视的是个人的武艺,能把武器挥舞如飞的士兵是大众心目中的英雄好汉。等到他们被有组织的倭寇屡屡击溃以后,当局者才觉悟到一次战斗的成败并非完全决定于个人武艺。戚继光在训练这支新军的时候,除了要求士兵娴热技术以外,就充分注意到了小部队中各种武器的协同配合,每一个步兵班同时配置长兵器和短兵器。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材料二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连横《台湾通史》

    材料三 

    (1)据材料一分析,戚继光在训练新军时的首要原则是什么?戚继光的军队抗击了哪个国家的侵略者?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的话出自哪位历史人物?“贵国”指哪个国家?材料二、三中的两位历史人物有何共同之处?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在西藏和新疆分别设置什么官职进行治理?其治理措施有什么积极的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