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政权中,被蒙古灭亡的是
①辽
②西夏
③金
④南宋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
2、词风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的词作者是( )
A. 李白 B. 苏轼 C. 李清照 D. 辛弃疾
3、1405—1433年,航海家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其舰队最远到达的地方是( )
A.马来半岛
B.地中海沿岸
C.非洲东海岸、红海沿岸
D.阿拉伯半岛
4、他兵败被俘后,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他被关押近四年,宁死不屈,写下了大义凛然的《正气歌》。他是
A.岳飞
B.寇准
C.文天祥
D.陆秀夫
5、下列选项中,与长江流域有关的语句有
①“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②“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③“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④“苏湖熟,天下足。”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6、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中国美术史的丰碑,用色彩记录了中华绵延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横直万里的锦绣河山。《步辇图》就是其中的一幅,它的作者是
A. 唐代的阎立本
B. 宋代的张择端
C. 东晋的顾恺之
D. 唐代的吴道子
7、唐朝一位余杭(今杭州)商人,要到洛阳去经商,如果走运河水路,他不必经过
A.江南河
B.邗沟
C.通济渠
D.永济渠
8、西藏置于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之下开始于( )
A. 汉朝 B. 唐朝 C. 元朝 D. 明朝
9、有一位唐朝时期的读书人,要从江南的余杭(今杭州)经大运河进京赶考。请你说说这位读书人不可能经过下列哪一段运河
A. 永济渠
B. 通济渠
C. 邗沟
D. 江南河
10、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下列属于邓小平理论的内容有:
①“一国两制”构想 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三步走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解决姓“社”还是姓“资”的争论问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阎立本的《步辇图》是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的见证。它形象地描绘唐与下列哪一民族政权的密切关系
A.南诏
B.吐蕃
C.渤海
D.高丽
12、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一档大型文化类益智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打造了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下图是该节目提到的古典诗词,它属于:
A.汉赋 B.唐诗 C.宋词 D.元曲
13、据《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从大都有许多道路通往各省。按照市镇的位置,每条大路每隔大约25哩(英里)就有一座驿站,在元朝的疆域之内,驿站超过10000多所,驿马超过30万匹,各种物资都很齐备,不管来自何地的使臣都能得到供应。马可·波罗作为忽必烈的使者,正是用这些驿站在中国各处旅行的。上述材料反映了
A. 元朝战争频繁
B. 元朝交通便捷
C. 元朝商业繁荣
D. 元朝农业发展
1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进步强化。下列属于清朝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的是
A. 八股取士 B. 分化相权 C. 设立厂卫机构 D. 设立军机处
15、史书记载郑和船队经过爪哇国,当地“一般国人最喜中国青花瓷器...则用铜钱买易”。材料反映郑和下西洋促进了( )
A. 明朝国威的树立
B. 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交流
C. 明朝航海技术的发展
D. 中国和亚非国家的政治交往
16、歌曲《春天的故事》中写道:“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句歌词反映的是
A.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 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实行对外开放建立经济特区
17、创立进士科,正式确立科举制的皇帝是
A.隋文帝 B.唐太宗 C.隋炀帝 D.武则天
18、为了歌颂他的伟大创举,印尼的三宝垄有这样一剧对联:“继张班立功异域,开哥麦探险先河。”他就是( )
A.玄奘 B.鉴真 C.马可•波罗 D.郑和
19、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是历史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史实的是
A.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强化中央集权
B.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
C.军机处的设立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D.文字狱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20、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几乎在所有中国传统科学技术领域都留下了新的记录。以下科技成就属于宋代的是
①发明活字印刷术
②改进造纸术
③指南针用于航海
④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21、背景:辽太宗时,占领____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22、黄巢起义:_____率领起义军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23、元朝时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________。
24、宋朝在主要港口设立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__________;清朝规定由朝廷特许的“__________”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25、重文轻武的政策
(1)目的:为防止唐末以来________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政策:宋太祖有意重用______________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____________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________。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3)作用: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__________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__________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26、《红楼梦》这部________强、________高的小说已成为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虽被统治者列为禁书,但在民间却流传开来,始终无法禁绝。至今,被译成多种文字。
27、清朝前期,我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至________,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________。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____钓鱼岛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一个幅员辽阔,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28、唐朝时,高僧玄奘西行至 ____________,将大量佛经带回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29、元朝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理,设置了________。
30、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于605年开始开凿沟通南北的大运河。请完成下列有关隋朝大运河的问题。
(1)请写出隋朝大运河由北向南各段的名称。
(2)隋朝大运河连接 、 、 、 、 五大水系。
(3)隋朝大运河全长 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加强了我国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 。
31、
隋炀帝 统一蒙古
铁木真 陈桥兵变
宋太祖 始设进士
元世祖 开元之治
宋高宗 建元灭宋
唐玄宗 宋金和议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答案。
(1)中国第一个平等的边界条约——
(2)清初设置的监督西藏地方政务的机构——
(3)推翻明朝政权的农民起义——
(4)15世纪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3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文化上的体现是: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某班历史兴趣小组举办了一次有关中国古代文明的历史探究活动,请你参加。
(文明之光)
材料一 公元前6—5世纪东西方社会几乎同时诞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先哲。其中一个人在黄河边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一个人在恒河边思考人与神的关系;一个人在爱琴海边思考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的问题。
——摘自《千年一叹》
(1)“在黄河边思考”的是我国春秋时期哪位大思想家?他的学说在西汉时被立为正统思想,是因为董仲舒的什么建议?
(文明传播)
材料二 古代丝绸之路开创性地打通东西方大通道,首次构建起世界交通线路大网络……推动了科学技术的交互传播;助推了多样性文化交流,是东西方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相互浸染、相互包容的重要纽带。
——摘自《求是》
(2)“打通(陆上)东西方大通道”的是谁?中国发明的哪项技术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文明交融)
材料三 《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3)《步辇图》反映了唐朝与哪个少数民族的交往?
(文明之殇)
材料四 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限制对外贸易。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4)材料四反映了清政府制定了什么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政策带来的危害。(文明之思)
材料五 世界上公认的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中国。除了中国以外的其他三个文明都出现过断层,被野蛮文明取代、同化,然后灭绝。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邓敏《走读历史》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文明延绵流传的因素有什么?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