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吉林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唐朝时期“天竺”是指今天的哪个地区或国家

    A.今伊朗 B.今印度半岛 C.今阿拉伯半岛 D.今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地区

  • 2、中日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唐朝时期曾为中日友好交往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

    A.鉴真和尚

    B.高僧玄奘

    C.阿倍仲麻吕

    D.马可·波罗

  • 3、下列历史事件与“戚继光抗倭”性质相同的是( )

    ①岳飞抗金  

    ②郑成功收复台湾

    ③文天抗元

    ④雅克萨之战

    A. ②④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②

  • 4、清朝采取的哪项措施起到了巩固我国西北边疆的作用

    A. 雅克萨反击战重创俄军

    B. 粉碎准噶尔部贵族割据势力

    C. 设立台湾府

    D. 设立驻藏大臣

  • 5、与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他们分别对应的少数民族是

    A.蒙古、吐蕃、匈奴 B.契丹、党项、女真

    C.满族、鲜卑、回纥 D.匈奴、回纥、吐蕃

  • 6、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诞生于(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 7、“隋文帝命令水陆大军50余万,进行攻灭江南陈朝的大规模渡江作战。589年逼降陈后主,陈亡。”上述历史史实属于

    A. 隋的建立

    B. 隋的统一

    C. 隋末动乱

    D. 隋的灭亡

  • 8、”凌晨,将士突入馆驿中……太祖未及回答,有的人就把黄袍加太祖之身,众皆拜于庭下,大呼称万岁,声闻数里……太祖既得天下。”该材料描述的是哪一事件?(   )

    A.陈桥驿兵变

    B.玄武门政变

    C.八王之乱

    D.七国之乱

  • 9、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与图中③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隋朝建立

    B.开凿大运河

    C.隋统一全国

    D.唐朝建立

  • 10、“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这首七言绝句记载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 戚继光抗倭

    B. 乌兰布通之战

    C. 郑成功收复台湾

    D. 中俄雅克萨之战

  • 11、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这次会议上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

    A.毛泽东思想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科学发展观

  • 12、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下列历史人物与其事迹贡献搭配正确的是

    A.隋文帝——创立科举制度,扩大选官范围

    B.宋太祖——创立行省制度,有效管理疆土

    C.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

    D.乾隆帝——平定葛尔丹叛乱,维护国家统一

  • 13、元朝的行省制度是具有开创的制度,隶属于中书省管理的被称为“腹里”,下列被称作“腹里”的是

    A.山西 B.四川 C.云南 D.湖广

  • 14、如图所示《梦溪笔谈》中对我国古代一项发明的描述。与该项发明直接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A.蔡伦

    B.张衡

    C.毕昇

    D.宋应星

  • 15、衣食住行是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我国人民能够普遍穿上棉布衣服最早应该是在

    A.半坡时期

    B.传说中的黄帝时期

    C.汉唐时期

    D.南宋时期

  • 16、“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这首诗追述了唐朝文化对(  )的影响

    A. 日本 B. 朝鲜 C. 印度 D. 阿拉伯

  • 17、“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长安百花时,风景以轻薄。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反应的是(  )

    A.盛唐经济繁荣 B.唐朝由盛转衰 C.唐朝粮食丰收 D.唐朝统治腐败

  • 18、清朝是我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这个封建王朝的第一位皇帝是( )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康熙帝 D.雍正帝

  • 19、清朝前期,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很多荒地被开垦出来,土地面积大大增加,但却出现了人均耕地减少的现象,这是因为

    A.官僚、地主、商人兼并土地

    B.农民变成了地主的佃户或雇工

    C.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D.人口数量的迅猛增加

  • 20、下列四件历史故事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①收复建康 ②取得郾城大捷

    ③“冻光不拆屋,饿死不摅掠”   ④“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A.卫青北击匈奴 B.岳飞抗金 C.文天祥抗元 D.戚继光抗倭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  )1.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北宋。

    错误: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

    (  )2.瓦舍、勾栏是唐代市民的娱乐场所。

    错误: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

    (  )3.明太祖时设锦衣卫监视官民。

    错误: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

    (  )4.1553年,西班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

    错误: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

    (  )5.昆曲是中国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

    错误: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

  • 22、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_____,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 23、元朝时期,为了加强同各地的联系,建立了四通八达的________

  • 24、清初,在福建沿海坚持抗清的郑成功决心收复被______殖民者侵占的台湾。1662年,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_________

  • 25、填空题:将下列各小题补充完整。

    (1)581年,________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他就是隋文帝。626年,________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2)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________”。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________

    (3)________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军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________年,清朝设置台湾府,巩固了对东南边疆的统治。

     

  • 26、列举唐太宗任用的人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7、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_______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_______。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 28、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人才的标准是________;隋唐以来选拔人才的标准是________;隋炀帝设立________,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确立;武则天创立了________制度;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答卷的格式采用________形式,题目出自"四书、五经",内容解释必须以朱熹的《________》为标准。

  • 29、________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四大发明中,在北宋时期发明的是________

  • 30、唐朝时对外交往频繁。

    (1)唐朝时,_________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2)贞观初年,_________西游天竺,求取佛经。

    (3)_____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4)唐朝实行______的对外政策。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

    关汉卿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资治通鉴》

    吴承恩 《西游记》

    司马光 《窦娥冤》

    罗贯中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三国演义》

    李白 《送子天王图》

    吴道子 《天工开物》

    宋应星   《静夜思》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该事件推动了中日文化的友好交往,将中国先进的佛教、医药、建筑、雕塑、文学、绘画、书法等技术知识传播到日本。郭沫若先生曾写诗这样描述该事件的中心人物: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4世纪,火药从阿拉伯人那里传入西欧,它使整个作战方法发生了变革,这是每一个小学生都知道的。”

    ——恩格斯

    材料二 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沈括《梦溪笔谈》

    材料三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萍洲可谈》

    (1)在我国,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是在什么时间?宋元时期火药武器有哪些?

    (2)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分别发明于哪一个朝代?它们的发明有何意义?

    (3)指南针发明于哪一个朝代?由什么人传到欧洲?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