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长春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我国西安市有一座阿倍仲麻吕的纪念馆,他是唐朝来华外国人的杰出代表,他来自

    A.新罗 B.日本 C.天竺 D.大食

  • 2、《汉书》记载:“臣以为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该言论反映了(  )

    A.各国变法,竟相改革

    B.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C.秦始皇焚毁大量书籍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3、“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是( )

    A.灭亡金朝

    B.统一蒙古

    C.建立元朝

    D.定都大都

  • 4、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山下有个三宝井。你知道这些“三宝”都是为了纪念谁吗?(   

    A.郑和 B.张骞 C.鉴真 D.哥伦布

  • 5、人民法院报2016108日文章:宋朝司法中的“情理法不协”及对判例的影响。下列与科举有关的措施出现在宋朝的是(

    A. 创立考试办法选拔官员   B. 开创进士科

    C. 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D.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 6、元朝时,我国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

    A. 回纥

    B. 回族

    C. 藏族

    D. 蒙古族

  • 7、与下图人物有关的史实是

    ①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汗国

    ②创立的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③重视农业生产,鼓励人民开荒种粮,推广棉花种植技术

    ④建立元朝,结束了唐末以来国家分裂的政治局面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 8、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史学家和学者向往宋代主要原因包括(  )

    ②灿烂的科学技术  ②安定的社会环境  ③丰富的文化生活  ④包容的开放意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9、“发生在17世纪末;中国与欧洲国家的首场战争;中国获胜”。与上述信息相关的历史事件可能是

    A.山海关之战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雅克萨之战

    D.葡萄牙占领澳门

  • 10、大唐以她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又以她豪迈的性格,向各国传播着中华文明。不能佐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是(  

    A.“遣唐使”来华

    B.鉴真定居日本

    C.玄奘天竺取经

    D.文成公主远嫁

  • 11、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中国八大起了重要作用,下列关于中国八大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

    B.决定进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

    D.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 12、《诗经•小雅北山》中有这样的记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大田》中有这样的记载:“有苗姜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上述材料中出现从《诗经•小雅北山》到《诗经•小雅大田》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

    A.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B.青铜器的制造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使用

  • 13、历史探究学习中,同学们准备围绕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的交流与碰撞的主题创办一期历史板报,收集的下列史料中不属于这一主题的是

    A.张骞能西域 B.文成公主入藏 C.岳飞抗金 D.郑成功收复台湾

  • 14、南宋后期,我国杭州一带有一位从事棉纺织业的富商要去采购先进的棉纺织工具,他应该去的地方是 (  )

    A. 四川   B. 澶州

    C. 开封   D. 海南岛

  • 15、清朝学者赵翼写诗说:“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与这句诗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A. 杨坚   B. 李世民   C. 赵匡胤   D. 忽必烈

  • 16、培根在评述中国古代文明的三项成果时曾说:“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的事物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材料中的“三种东西”是指

    A.甲骨文、火药、指南针

    B.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C.造纸术、指南针、火药

    D.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 17、辽朝与北宋、金朝与南宋先后对峙,实际上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南北朝时代,结束这一局面,实现“再次统一”的朝代是

    A. 隋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 18、下面是历史老师在小专题复习时制作的卡片内容。该小专题的名称最有可能是(       

    ·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宋应星编成《天工开物》,该书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曹雪芹著作《红楼梦》,这是我国清代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作品。

    A.璀璨的科技成就

    B.先进的科技文化

    C.昌盛的文学艺术

    D.衰落的封建制度

  • 19、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宏伟庞大的帝国,它的建立者是(  )

    A. 唐高祖   B. 唐太宗   C. 唐高宗   D. 唐中宗

  • 20、戚继光抗倭和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共同之处是

    A. 抗击了西方列强的侵略

    B. 维护了祖国的海疆安全

    C. 加强了明朝的对外交往

    D. 打破了淸朝的闭关锁国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根据提示信息写出相应的内容。

    (1)隋朝大运河的中心在____

    (2)元朝时,负责管辖台湾的行政机构是____

    (3)宋真宗时,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这次宋辽盟约被称为___

  • 22、唐太宗在位期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史称“________”;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辖,元朝实行________,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奠定了后世行政区划的基础。

     

  • 23、李时珍经过27年不断努力,编写的药物学巨著是________

  • 24、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是________

  • 25、元朝境内因民族融合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______________。

  • 26、中国的四大发明中,最有利于将世界各地联系在一起的发明是________

  • 27、目的:为了加强_____,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 28、11世纪前期(1038年),党项族首领________建立西夏。

     

  • 29、朱元璋设立__________,明成祖成立__________,监视并镇压官民,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 30、李白的称号是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我国是多民族国家,疆域辽阔。将下列朝代与其发生的民族、边疆事件对应连线:

    唐朝   岳飞抗金

    宋朝   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元朝   设置台湾府

    清朝   文成公主入藏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列举历史人物:

    发明活字印刷术,对传播知识和世界闻名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的是:________________ 

    编写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记载历代王朝的兴衰得失的是:________________ 

    创作“感天动地”的《窦娥冤》,成为最负盛名的元杂剧作家的是:________________ 

    创作了《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篇,他的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中华文明之脉的载体

    文字的起源

    材料一   文字发明以前的口头知识不利于传播和积累,原始人类使用了结绳、刻契(刻符号)图画的方法辅助记事。传说文字起源于仓颉造字……从历史的角度看,汉字系统不可能是由一个人发明的,仓颉应该是在汉字的搜集、整理、统一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所以被认为是汉字的创造者。

    ——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组成果集《我们的文字》

    (1)依据材料一,从文字起源传说中,提取较为可信的历史信息。

    文字的演变

    材料二   

    (2)请你参考“木”字的演变特点,写出A、B两处对应的汉字。通过体验,你认为甲骨文与今天的汉字存在怎样的联系?

    文字的载体

    材料三   

    考古学家在陕西西安、甘肃天水和敦煌等地多次发现了西汉时期的麻纸,有的纸上面还有文字和地图。但这种纸质地粗糙,使用不便。蔡伦在此基础上改进工艺,扩大造纸原料,使纸的质量和产量有了很大改进和提高。此后,纸的使用日益普遍,纸逐渐取代简帛,成为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国使用纸作为书写材料至迟出现在什么时期?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纸逐渐取代简帛,成为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的意义。

    文字的力量

    材料四   汉字是中华各民族各地区共同使用的交流工具。汉字对中华文化、中华民族、对几千年的中国政治等方面的贡献值得引起高度关注……如果没有一种通行的文字,中央政令不能通行全国,中国将分成多个国家……我国是多民族统一的大国……我们这个综合国力来自多民族的统一大国,汉字是不可缺少的联系纽带。

    ——任继愈《汉字为中华民族立了大功》

    (4)阅读材料四,在秦统一全国后,秦朝“通行的文字”是什么?并依据材料,分析文字统一的作用。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