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甘孜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北宋,下列情景有可能遇到的是

    A.占城稻在黄河流域广泛种植 B.辛弃疾的词作传唱大江南北

    C.铁木真征战蒙古草原 D.四川地区已经开始使用“交子”

  • 2、为了强化专制统治,进一步加强皇权,雍正帝设立( )

    A.锦衣卫

    B.三司

    C.军机处

    D.东厂

  • 3、明朝曾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是后期产生的多种社会危机却让它逐步走向覆亡。下列各项不属于明朝覆亡原因的是(   )

    A. 统治阶级日益腐败,不断加强对人民的剥削 B. 李自成等人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的打击

    C. 东北后金(清)政权的不断进攻 D.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

  • 4、关于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B. 宋朝的武将能按照自己的意志指挥军队作战

    C. 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 D. 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 5、历史影视作品是历史史实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史实,下列情节与历史史实不相符合的是(  

    A.明朝时,科举考试用纸答题

    B.唐朝时,远航的船上装有指南针

    C.宋朝时,人们过节放鞭炮

    D.元朝时,阅读活字印刷的书籍

  • 6、“白龙马,蹄朝西,驼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西天取经不容易,一走就是几万里…”,歌曲中的唐三藏到达西天(天竺)后,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并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他口述、弟子记录的哪一本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A. 《大唐西域记》

    B. 《大唐西游记》

    C. 《全唐诗》

    D. 《资治通鉴》

  • 7、下列著名历史人物中,成就属于同一类别的是

    A. 汤显祖、辛弃疾 B. 颜真卿、阎立本

    C. 罗贯中、施耐庵 D. 吴道子、李  白

  • 8、以下“瓦内说书”诗配画中的情境,最有可能出现在城市

    A.唐朝长安

    B.北宋东京

    C.元朝大都

    D.明朝北京

  • 9、清朝时,社会上流传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民谣。它反映出的社会状况是:(     

    A.文字狱的盛行

    B.官吏贪污成风

    C.商业贸易繁荣

    D.人口快速增长

  • 10、元末明初,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的“倭寇”主要来自

    A. 日本

    B. 美国

    C. 葡萄牙

    D. 英国

  • 11、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中共十六大

    B.中共十七大

    C.中共十八大

    D.中共十九大

  • 12、以下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窗口”的城市是

    A. 厦门

    B. 汕头

    C. 深圳

    D. 珠海

  • 13、在北宋末年有这样一个情景,一位大商人从四川到南方采购物品,他可能会携带的货币是

    A.

    B.

    C.

    D.

  • 14、有人说:“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这种说法的法律依据是

    A.《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B.《尼布楚条约》

    C.《马可﹒波罗行纪》

    D.《大唐西域记》

  • 15、下面是北宋杰出的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毕昇发明的一项科技成就。他描述的是

    A.火药的制成 B.造纸术的改进 C.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D.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 16、小明同学制作了下面两则读书摘要,请你判断这些内容与哪位皇帝有关摘要一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摘要二历史上称他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A.唐太宗

    B.汉武帝

    C.武则天

    D.元世祖

  • 17、在元朝,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被称为“腹里”。当时被称为“腹里”的是(     

    A.山东、山西、河北

    B.山东、山西、陕西

    C.山东、山西、河南

    D.山东、山西、北京

  • 18、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属于辽、宋、夏、金、元时期阶段特征的是

    A.政权并立走向统一

    B.繁荣与开放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 19、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立国的社会,土地一直是农民追求的主要的生产资料,下列农民起义中曾明确提出“均田免赋”口号的是

    A. 陈胜吴广起义

    B. 黄巢起义

    C. 元末农民大起义

    D. 李自成起义

  • 20、在四大名著中被称为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是(  

    A.西游记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

    D.红楼梦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为鼓励海外贸易,宋朝在主要港口设立 ,加以管理。

  • 22、填空题: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 》。

  • 23、生产工具的革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生发展。唐朝时期创新的耕种工具和灌溉工具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4、开通大运河

    (1)目的:加强____,巩固____

    (2)时间:从____年起

    (3)在位皇帝:____

    (4)中心:____;端点:北抵____,南至____   

    (5)四个组成部分(自北而南):永济渠、____、邗沟、____

    (6)连接的水系:连接了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大水系。

    (7)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____________交流。

  • 25、北京城成为典型的大一统王朝的都城是在________时期。

  • 26、作者不仅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_________、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还热情地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愤怒地批判了以________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 27、北宋时,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   》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元代最优秀的杂剧家是   ,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 28、唐朝时期,我国对外交往频繁。

    (1)唐都   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2)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   ”。

    (3)据玄奘口述,由其弟子记录成书的《   》,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 29、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________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改国号为宋,以________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________

    (2)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首先解除___________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军队。在中央,宋太祖采取__________的办法,削弱相权。在地方,宋太祖派________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还在各州府设置________,以分知州的权力。宋太祖还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后来又陆续在地方设置______________,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 30、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强盛,文教昌盛,历史称之为“________”;武则天统治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________”,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罗贯中   A.《红楼梦》

    关汉卿   B.《窦娥冤》

    吴承恩   C.《水浒传》

    李时珍   D.《西游记》

    施耐庵   E.《三国演义》

    曹雪芹   F.《本草纲目》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写出与下列人物相对应的代表作品

    ①司马光

    ②李时珍

    ③徐光启

    ④汤显祖

    ⑤曹雪芹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   阅读下列材料:

    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来被历史淘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科举考试内容

    科目

    初试

    二试

    三试

    明经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

    《尔雅》,每经帖十条。

    作诗、赋、文

    各一篇

    作时务策五道

     

     

    材料二  宋朝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宋代科举扩大了录取范图,名额也成倍增加,只要登科一般都授予官职,逐渐形成庞大的文官集团,在考试内容上有较大改变、加大对儒家经典义理的阐释,强调语言组织,表达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参考书

    材料三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唐代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武则天对科举制度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2)据材料二,归纳宋朝科举考试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宋朝“注重文教事业”相关的政治政策。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顾炎武认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的原因。请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科举制度的评价。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