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过秦末农民战争和隋末农民战争可以看出,农民起义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 )
A.实现了改朝换代
B.迫使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
C.改变了封建社会阶级力量对比
D.消灭了大批地主官僚
2、观察下列政权形势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是
A.安史之乱示意图
B.黄巢起义路线图
C.五代十国形式图
D.陈桥兵变示意图
3、晋商俗称“西商”、“山贾”。在漫长的历史中,晋商以山西富有的盐、铁、麦、棉、皮、毛、木材、旱烟等特产,进行长途贩运,设号销售,套换江南的丝、绸、茶、米,又转销西北、蒙、俄等地,其贩运销售活动遍及全国范围,形成了成为能与南方徽帮相抗衡的最有经营实力的北方晋帮集团。晋商的历史虽然可以追溯到周朝的晋唐时期;但真正崛起于明代,至清乾隆、嘉庆、道光时期已发展到鼎盛。特别是到清朝中叶,山西商人逐步适应金融业汇兑业务的需要,由经营商业向金融业发展,咸同时期山西票号几乎独占全国的汇兑业务,成为执全国金融牛耳的强大商业金融资本集团。并形成山西“北号南庄”两大晋商劲旅。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我们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A.晋商的活动范围十分广泛,遍及全国甚至销售至国外
B.从清代中期开始,山西的票号发展非常迅速。
C.清朝时期,我国对外贸易十分活跃,领先于世界
D.晋商是明清时期著名的商帮
4、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
A. 辽朝
B. 西夏
C. 金朝
D. 元朝
5、“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尊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材料表明当时宋代
A.积贫积弱局面己经形成
B.军事力量强大打败了契丹
C.与辽保持了长期和平局面
D.对辽给与了巨大的帮助
6、如果你生活在宋代时期,可以做到的事情有( )
①在浙江一带吃到当地产的占城稻
②到在泉州坐海船出海
③在黄河流域种植大片的棉花
④带纸币在四川经商⑤加强海外贸易管理设置市舶司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⑤
7、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是
A.地动仪、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 B.印刷术、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
C.浑天仪、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 D.地动仪、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
8、“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这首诗追述了唐朝文化对( )的影响
A. 日本 B. 朝鲜 C. 印度 D. 阿拉伯
9、下列哪一项关联是错误的( )
A. 李春——赵州桥 B. 玄 奘——《大唐西域记》
C. 孙思邈——《丹经》 D. 唐太宗——《霓裳羽衣舞》
10、唐朝时期造型美观、釉色绚丽,被誉为世界工艺珍品的著名陶器是( )
A.白瓷
B.青瓷
C.唐三彩
D.青花瓷
11、下列关于隋朝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国皇帝是杨广 B.实现了统一 C.定都洛阳 D.因外戚专权而亡国
12、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请你从下列历史朝代中选出由分裂走向统一的王朝
①隋朝
②北宋
③唐朝
④元朝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
13、一位同学在电脑上搜索以下几个关键词:“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训练新式军队”、“废除八股文”,你觉得他要查找的资料是
A.洋务运动 B.公车上书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14、记录片《帝国商行》,展现了一个已逐渐被人们遗忘的商人群体。他们曾经营了大清王朝全盛时期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此对外“通商口岸”是
A. 北京
B. 南京
C. 广州
D. 上海
15、唐朝农民创造了新的灌溉工具是
A.风车 B.筒车 C.水车 D.机动车
16、961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宋太祖为“稍夺其权”而采取的措施有
A.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利
B.派文官担任地方州县长官
C.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D.设转运使
17、下图人物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10岁即位,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但其中却有20年不上朝与大臣见面。这反映明朝中后期
A. 繁荣与开发并存
B. 政权分立
C. 政治腐败
D. 经济高速发展
18、下列四幅反映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的示意图中,你认为哪一个是错误的( )
A.图1
B.图2
C.图3
D.图4
19、观察表格,哪一项不是导致耕地面积发生变化的原因?
A.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B.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C.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D.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20、下图所示发明用于
A.耕作 B.灌溉 C.冶铸 D.防洪
21、根据玄奘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________》,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和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的珍贵文献。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________进入鼎盛时期。
22、经济特区的建立使一个昔日的边陲小镇。在短短的几年内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成为我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它是________。2001年,我国加入________组织,这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23、唐朝的全盛局面出现__________在位时期,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4、元朝建立的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是________。
25、某校举办“中国古代重大工程”的展览。“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这首诗与下列哪一工程有关( )
A. 都江堰 B. 秦长城 C. 隋运河 D. 赵州桥
26、618年,唐朝建立,建立者________,都城________
27、郑成功最大的历史功绩是________。
28、唐朝时,闻名中外的陶器( ),造型精美,色彩亮丽。北宋时兴起的江西( ),后来发展为著名的瓷都。
29、明朝的北京城是在_______的基础上,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即________,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
30、__________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朝,定都______,史称_____。
31、将下列剧作家及其作品连线。
A、汤显祖 ①《桃花扇》
B、洪 昇 ②《牡丹亭》
C、孔尚任 ③《长生殿》
32、唐朝著名的三大诗人。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上,隋朝尽管短命,却拥有非凡而传奇的历史特征:统一、富强、文明与暴虐、造反、短命并存。它有昙花怒放、艳压群芳的不可一世,又有横征暴敛、民不聊生的混乱不堪。每一个场景都不同寻常,每一瞬间都耐人寻味。
材料二 贞观年间涌现出一批著名的政治人物,唐太宗以惊人的领导能力,举重若轻的驾驭着这些身负超凡才略的英才,做到了治国与治人的完美结合。
材料三 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有绝顶的才能和超人的智慧。她取李唐江山而代之,改国号为周。当政期间,她任用酷吏,并以强硬的手段统治她的王朝。她在历史上的第一个贡献是打击了保守的门阀贵族;第二个贡献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第三个贡献是稳定了边疆形势;第四个贡献是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1)隋朝的开创者是谁?他是怎样造就隋朝“统一、富强、文明”的?请用具体史实说明隋朝“暴虐、造反、短命并存”的特点。
(2)以贞观年间涌现出的著名的政治人物为例,说明唐太宗是如何做到“治国与治人的完美结合”的。
(3)材料三中的“她”是谁?有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4)历史是一面镜子,无论国家还是个人,都能从感悟历史中受益。通过对以上历史知识的回顾,作为中学生的你,为了构建和谐的班集体,你将做出怎样的努力?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