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延边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在尚未普及电影和电视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拥有一本精美的连环画是很多孩子的梦想,很多人都是在童年时代通过连环画来阅读名著的。下图中搭配错误的是

     

    A. 大闹天宫-《西游记》

    B. 三顾茅庐-《三国演义》

    C. 黛玉葬花-《牡丹亭》

    D. 武松打虎-《水浒传》

  • 2、下列哪项不属于努尔哈赤与成吉思汗的共同之处(       

    A.统一本民族各部落

    B.建立民族政权

    C.推动本民族的发展

    D.先后统一中国

  • 3、如图是唐代的两个重要发明,以此为史料可印证

    A.繁荣的唐朝经济 B.开放的社会风气

     

    C.民族交往与交融 D.多彩的文艺

  • 4、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   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   ④都重视农业生产(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 5、大运河、明长城、北京城都是中国古代

    A.杰出的水利工程

    B.木结构和石结构建筑的杰出代表

    C.保卫边防的防御工程

    D.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 6、下列关于辽、宋、西夏、金时期的政治特点的描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 地方军阀割据

    B. 南北政权对峙

    C. 民族政权并立

    D. 战乱长期不息

  • 7、汉承秦制,唐袭隋规,都出现了盛世,然而秦朝与隋朝却都二世而亡。某校七年级(1)班的四位同学归纳分析了四种主要原因,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同学:周边少数民族骚扰

    B.乙同学:横征暴敛苛政黩武

    C.丙同学:宦官擅权外戚临朝

    D.丁同学:统治集团内讧变乱

  • 8、南宋的建立者是

    A. 宋高祖 B. 宋钦宗 C. 宋徽宗 D. 宋高宗

  • 9、近期,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一档大型文化类益智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打造了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小明也自拟了一道题目:“词风清新婉约;著名女性词人;生活在两宋之交;代表作是《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符合上述条件的词人是

    A.李清照 B.辛弃疾 C.柳永 D.苏轼

  • 10、假如你是生活在宋代的一位市民,你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A. 使用景德镇的瓷器

    B. 用“交子”购物

    C. 到瓦舍中看戏

    D. 练习八股文的写作

  • 11、在我国封建社会,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一理想的途径是( )

    A.农业生产

    B.文化交流

    C.科举制度

    D.贸易往来

  • 12、“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有关这一主题的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唐朝时,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B. 元朝时,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事务

    C. 明朝时,设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D. 清朝时,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对新疆地区的统治

  • 13、司马光评价唐太宗:“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下列对于唐太宗的史实描述正确的是

    A. 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开创了殿试

    B. 知人善任,任用了姚崇、宋璟等著名的谏臣

    C. 以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族的拥戴,被奉为“天可汗”

    D. 统治时期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史称“开元盛世”

  • 14、在中华大地上,长期的民族交融,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在多元一体格局中,56个民族是基层,中华民族是高层。下列古诗词中的中“胡”所指的少数民族分别是

    A.突厥、女真 B.匈奴、契丹 C.吐蕃、女真 D.吐蕃、契丹

  • 15、历史考试时间有限,学会抓住关键词也是提高做题速度的关键。当你看到“1368年”、 “应天府”,你能联想到的人物是

    A.忽必烈 B.朱元璋 C.朱棣 D.李自成

  • 16、唐朝杜佑所撰《通典》中记载:“隋炀帝大业元年,更令开导,名通济渠。西通河洛,南达江淮。……运漕商旅,往来不绝。”这段史料体现了隋朝大运河开通的主要作用是

    A. 提高了隋朝造船技术 B. 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C. 便利了隋炀帝巡游玩乐 D. 结束了南北分裂局面

  • 17、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就有了。“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写的是宋朝过什么节日的场景(  )

    A.中秋节 B.春节 C.重阳节 D.端午节

  • 18、如果真的有时空飞船,回到唐都长安,你可能做的事情

    A.用交子到“瓦子”中游玩 B.跟工匠师傅体验一回活字印刷全流程

    C.和杜如晦探讨《资治通鉴》,感叹王朝兴衰 D.采购青瓷、白瓷、唐三彩

  • 19、下列民族与其建立的政权,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党项族——辽 B.女真族——金 C.蒙古族——西夏 D.契丹族——元

  • 20、长城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凝聚力的精神象征。明长城的起止点为

    A.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

    B.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C.东起鸭绿江边,西至临洮

    D.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1)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且其作品被称为“诗史”的诗人是____

    (2)“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评价的是宋代词人____

    (3)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其代表作品是_____

    (4)关汉卿是元杂剧的杰出作家,他的______是一部到今仍“感天动地”的伟大作品。

    (5)清代的小说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的是曹雪芹的_____

  • 22、科举制的创立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1)隋炀帝时创立________,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2)武则天在位时期,创立________制度,亲自面试考生,扩大了统治基础。

    (3)宋朝注重发展________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 23、颁布"禁海令",严厉限制海上贸易的皇帝是________

  • 24、近代中国落伍于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实行________的政策。

  • 25、蒙古和________结盟,南北夹击金朝。 _______年,蒙古灭金。

  • 26、589年,隋文帝灭掉________朝,统一全国。1279年,元军灭________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 27、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阅读《毛泽东诗词选》时,看到《沁园春·雪》“……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的词句,便开展讨论,你能和他们一起讨论吗?

    1)小华说:汉武帝是汉朝一个有作为的皇帝,做了许多对后世产生影响的事。

    2)小丽说:唐太宗实行比较开放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族的拥戴,大家尊奉他为各族的(   )

    3)小梅对词中宋祖到底是北宋还是南宋发生了疑问,你认为应该是(  )宋的皇帝。

    4)小成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建立了元朝,是吗?你应该告诉他,元朝是( )建立的。

    5)你补充说:由此我还想到,元朝人口大面积流动,元朝民族间相互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   )。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元朝还创立了(   )制度,对后世省级行政区设立意义深远。

  • 28、“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康俱丰实。”诗中称颂的是唐朝皇帝_________统治时期的盛世情景。

  • 29、下图能反映北宋时少数民族并立状况的是

  • 30、“罄南山之竹书罪无趣,决东海之波流而难尽”痛斥的是________________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一些看似矛盾的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学习历史就要在这些看似矛盾的现象中寻找历史真相。

    材料一  (唐)杜甫《忆昔》

    “忆昔开元全盛日(遥想当时开元盛世年间)。

    小邑犹藏万家室(小县城里也有万户人家),稻米流脂粟米白(丰收的稻米泛着白玉光),公私仓廪俱丰实(公家私家的粮食存满仓)。”

    (唐)杜甫《垂老别》

    万国尽征戍(全国男子应征入伍去参战),烽火被冈峦(叛乱的烽火已弥漫了山峦)。

    积尸草木腥(尸体堆积如山草木也变腥),流血川原丹(流血把河流平原都染红了)。

    (1)材料一中杜甫的两首诗描写了同一位皇帝在位时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情景。这是哪一位皇帝?

    (2)《忆昔》和《垂老别》分别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社会情景?

    (3)造成《垂老别》中所描述情景的事件是什么?

    材料二  (元)刘因《白雁行》

    “北风初起易水寒(蒙古势力初次南下占领河北),北风再起吹江干(再次南下占领整个长江以北)。

    北风三起白雁来(三次南下席卷整个中华大地),寒气直薄朱崖山(蒙古大军直逼崖山灭掉南宋)。

    乾坤噫气三百年(宋朝政权生存了三百年之久),一风扫地无留钱(如风扫落叶般没有一丝残留)。……”

    (元)虞集《挽文丞相》

    “徒把金戈挽落晖(您想同鲁阳公一样挥动金戈挽回落日,却是徒劳),南冠无奈北风吹(被俘入狱,眼见蒙古势力如北风般劲吹日益横骄)。

    子房本为韩仇出(张子房本是为韩国复兴而出,最终没能达到目的),诸葛宁知汉祚移(诸葛亮虽鞠躬尽瘁,但汉家终于灭亡他岂能料到)。……”

    (4)材料二刘因诗中“北风三起白雁来,寒气直薄朱崖山”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影响?

    (5)材料二虞集《挽文丞相》,文丞相指的是谁?有人说文丞相的活动阻碍了国家的统一,应该否定,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文丞相?

    材料三  (清)纪昀《凯歌十六首其六》

    “满耳秋风入短箫(秋风中耳畔回响着箫声),黄榆叶落草萧萧(黄榆叶落草原一片萧瑟)。

    回部已破无征战(回部已被平定再无战乱),只向高原试射雕(再来高原无非打猎射雕)。”

    (6)纪昀的这首诗歌颂了乾隆皇帝的哪一历史功绩?说一说这件事的历史意义。

    材料四  “一把心肠论浊清”

    ——清·胡中藻

    “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

    ——清·沈德潜

    “半轮明月西沉夜,应照长安尔我家。”

    ——清·世臣

    “举杯忽见明天子,且把壶儿抛半边。”

    ——清·徐述夔

    “蒹葭欲白露华清,梦里哀鸣听转明。”

    ——清·方芬

    (7)材料四中的这些官员或者诗人因为写了这些诗,全部被乾隆皇帝被下狱或者处死,甚至满门抄斩。这种冤狱被称为什么?造成了怎样的恶果?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皇帝。

    (1)建立隋朝_____

    (2)建立唐朝____

    (3)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_____

    (4)建立北宋_____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材料二   乾隆给英王的敕谕说:“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假(借助)外夷(外国)货物以通有无。”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图中,你可以归纳出关于唐朝对外交往的什么信息?这说明唐朝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2)材料二①反映了清朝统治者怎样的思想?②为此,清朝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③实行此政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以上两种政策导致的结果各是什么?

    (4)这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有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