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辑佚 解差 狭肝义胆 佶屈聱牙
B.诚勉 畿辅 再接再厉 竭泽而鱼
C.褴褛 箕踞 涎皮赖脸 委屈求全
D.饕餮 及笄 席不暇暖 囤积居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娴熟(xián) 辗转(zhǎn) 围歼(qiān) 信手拈来(niān)
B.惬意(qiè) 跌宕(dàng) 通衢广陌(qú) 殚精竭虑(dān)
C.膏腴(yú) 踽踽独行(yǔ) 矢志不渝(yù) 不无裨益(bì)
D.拓本(tà) 饯别(jiàn) 咄咄逼人(duó) 并行不悖(bèi)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语文课上,王老师咬文嚼字,引经据典,深受同学喜爱。
B. 王祥同学学习上锱铢必较,一丝不苟,令人敬佩。
C. 对那些搬弄是非、唯恐天下不乱的人,我们深恶痛绝,恨不能把他们全部扫地出门。
D. 经过三个月的奋战,我们终于甩掉了后进的帽子,大家不禁自鸣得意起来。
5、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下列诗句中没有表现春节习俗的一项是( )
A. 儿童却立避其锋,当街击地雷霆吼。
B. 千家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C. 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屠。
D. 明月皎皎千门秀,华灯盏盏万户春。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行走的姿势
禅香雪
母亲坐着,神色高度紧张。她不敢将身体松弛在靠背上,猫得像根拉紧的弓弦,两手死死地抓住坐垫,生怕行驶的车辆三晃两晃的,将她给晃出去。车窗外,中秋节白亮亮的日光,像轻薄的绢绸,笼住笔直伸向城市的路面,笼住两旁婀娜摇曳的柳丝,笼住了柳丝外正在成熟的苞谷林,还有地里正在劳作的三两个农人……
母亲从没有坐过车,从没有出过远门。她去的最远的地方是外婆家。外婆家在富平塬上,离我家四十华里。
母亲回娘家,仅限于春节。
又是一年春节来临了。整个冬天都没有见到雪花。爆竹声响起时,漫天的雪粒赶集似的落下来。大年初一,雪下得不管不顾,整整一天也没有停歇。后院的雪,脚伸进去,连膝盖都看不见了。母亲拿着扫帚,来来回回地扫雪。门前的小径,刚刚扫过,又落下厚厚的一层。父亲母亲,站在屋檐下,望着阴沉沉的天,没有半点过年的喜悦。他们祈祷着,望老天能开开眼,收回他那随意抛洒雪花的手臂。
初二早晨,天还没亮,母亲就起床了。她拉来架子车,铺上一层麦草,再铺上一床棉被,给两个弟弟穿好新衣服,把他们抱上架子车,再盖上一床新棉被。车辕上,挂着给外婆家送的两大袋油包子。梳洗得当,母亲拉着架子车,父亲推着自行车,出发了。我坐在冰冷的自行车横梁上,脚冻得一点儿也不敢活动。我很想坐进温暖的被窝。母亲不开口,我也不敢对母亲说。再说车里也坐不下。虽然雪停了,却不见太阳,路面上全是冻得硬邦邦的积雪。被雪覆盖的道路,看不见凸起的地方,也看不见凹陷的小坑。母亲拉着架子车,一不小心,就滑一跤。她跌倒了,两臂却高高地举起车辕。父亲扶着她站起来,她拍拍屁股上的雪,又继续拉着车上路。
跌跌绊绊的,过了阎良,太阳已升上头顶。路上的行人渐渐多起来,路面也平整了。父亲给母亲说,他先走,把我送到外婆家,他和舅舅一起来接母亲。母亲同意了。于是,父亲骑上自行车,带着我,很快到了外婆家。外爷没有见到母亲,有点生气,赶快让舅舅和父亲去接母亲。
但天都黑了,还没有见到母亲的影子,父亲和舅舅也不见回来。外爷急得在厅堂上团团转圈。一屋子的人,都不说话。你看我,我看你,满脸焦急的神色。大半夜,母亲回来了,满身的雪泥。两个弟弟冻得直打哆嗦。小姨把他们抱到火炕上,给他们暖身子。舅妈拿来一件新棉袄,一条新棉裤,让母亲换上。母亲靠着老外婆,絮絮叨叨地说她走迷失了。父亲走了没多久,看看西斜的太阳,她心里着急,就想走近道。那条小路她记得清清楚楚,可是给积雪一遮,她就找不着了。岔路很多,她凭感觉选了一条小路,拐进去。起初还能看到脚印,走着走着就没有了。觉得不对劲时,要返回已经太迟了。她想,哪条路都能回家的。没料到,雪天路滑,到了大坡底下,架子车怎么都上不去。两个孩子下来帮忙推,也动不了几步。稍不留意,还时不时地向后退。她想等个人过来帮忙,可等了大半天也不见个人影。两个孩子看着天快黑了,哭一阵歇一阵,歇一阵再哭一阵。
父亲和舅舅顺着原路找,一直找到和母亲分手的地方,也没见到她。他们就一条小路一条小路找,最后在坡底发现了冻得直跺脚的母亲,还有哭得声嘶力竭的两个弟弟。我难以想象,母亲和弟弟们蹲在雪天半夜孤立无援的情景,更不敢想象父亲和舅舅找不到他们的后果。从那次后,每年走亲戚,我都告诉父亲,绝不能离开母亲半步。走也罢,骑自行车也罢,一家人都不要分开。我们长大后,没钱买自行车,去舅舅家更加困难。于是,父母亲商量,两人轮换着带我们走亲戚。
这期间,老外婆去世,外爷去世,母亲疼爱的小姨也远嫁他乡。家中几次变故,让母亲变得漠然。她不再关心外面的世界,包括她至爱的亲人。她再也不走亲戚,包括我结婚后的家。谁都不能把她从家里叫出来。她围绕着生活了几十年的小村庄,来来回回转悠。两条腿是她行走的工具,泥土路是她行走的地方。因而,她行走的半径就极其有限,她看到的风景也就更加有限。有时,她会去最近的街道买生活用品,要么惯性地去田里耕种收获。她不想跟任何人说话,也不过问别人的家事。母亲在自己的世界里,过着与世隔绝的封闭生活。
多少次,我都想把母亲摇醒,让她看看现在的我,坐坐我新买的车,住住我新买的房子。只要我征求她的意见,她就摇头。然后转身走进厨房,做她喜欢吃的饭菜。弟弟生了儿子,母亲忽然和弟媳妇说话了。看到孙子,母亲笑得很开心,脾气也变得格外温和。我尝试着请她坐车出去,没想到母亲竟然答应了。
没有坐过车的母亲,上车都很艰难。她抓住车扶手,先把一个膝盖放上去,再把另一个膝盖放上去。双腿跪定后,两臂按住车座,爬上座位,拍去膝盖上的灰尘,扭转身体,把屁股稳稳地搁在座位里,一动不动地坐着。她上身穿着老蓝色的碎花布衫,上套枣红的碎花棉坎肩。灰白灰白的头发,拧着两个短短的小辫,软软地耷拉在棉坎肩上。
中秋节的天气很好,阳光灿烂,把整个车厢照得暖暖的。我让母亲脱下棉坎肩,她摇摇头。弟媳妇给母亲吃水果糖,母亲也摇摇头。三岁的侄子,递给母亲一小把红红的石榴籽,母亲接过去,一粒一粒地,喂给孙子吃。看到孙子稚嫩的模样,母亲笑了,笑得很正常,像一个心中蓄满爱的年轻的母亲。我也仿佛回到了童年,看见阳光下的母亲,撩起围裙,擦掉掌心的泥灰走到柿树底下,给弟弟摘火晶柿子吃的那张圆润的笑脸……
(摘自《青海湖》2018年第4期,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从没有坐过车,也没有出过远门,到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外婆家,而且也只有在春节时才回去一次。
B.“她跌倒了,两臂却高高地举起车辕”这是母亲爱的表现,因为车辕上挂着油包子,“我”的两个弟弟也在车上。
C.在家中几次变故之后,母亲变得漠然,她不再关心外面的世界,不再走亲戚,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这说明母亲性格孤僻。
D.直至弟弟生了儿子,“看到孙子,母亲笑得很开心,脾气也变得格外温和”,说明母亲终于从自己的世界里出来了。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母亲坐车的神情与姿势开头,刻画了一个坐车时高度紧张的母亲形象,不仅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还与结尾处母亲坐在车上看着孙子稚嫩的模样笑了相呼应。
B.“从那次后,每年走亲戚,我都告诉父亲,绝不能离开母亲半步。走也罢,骑自行车也罢,一家人都不要分开。”这里运用了插叙的手法,表明了“我”的后怕以及“我”对走亲戚一事的建议。
C.本文在讲述春节“我们”一家去外婆家时,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雪,表明了环境的恶劣,为下文母亲的走迷失埋下了伏笔。
D.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融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于一体,刻画了一个平凡的母亲形象,展现了一位普通母亲的质朴与慈爱,从而抒发了对母亲的无限敬爱之情。
【3】本文画线部分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本文以“行走的姿势”为题,对此你如何理解?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7、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句,通过写诗人想象与贤才亲密交往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贤才真诚交往的强烈愿望。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感慨人生短暂,羡慕自然无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秦论》指出 __________________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3)《归去来兮辞》中写诗人享受园中之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伶官传序》中告诫人们要居安思危的警戒性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借助两种动物的表现侧面烘托蜀道的高峻雄奇,不可攀越。
(6)杜牧《阿房宫赋》中,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描写宫中音乐表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7)《报任安书》中表现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或师焉,或不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2)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__;吾尝跂而望矣,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3)关山难越,__________________;萍水相逢,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都门帐饮无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紧扣老师解决疑难问题来说,指明了不从师的危害,语句精警,发人深省。
(2)在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人通过视觉描写,用夸张手法,着力描绘了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与下文的欢乐场面形成对比。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说,蚯蚓没有“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是因为“_________”;螃蟹有“六跪而二鳌”,没有蛇鳝之穴,它就无处存身,是因为“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蜀道之难以通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古诗中的“东风”一般是指春风,常含有生机勃勃之意和喜春之情,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用法。如含有“东风”二字的诗句中,渲染离别之情的诗句有“_________”,比喻重要的条件的诗句有“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耕织叹(节选)
赵汝鐩
春催农工动阡陌,耕犁纷纭牛背血。
种莳已遍复耘耔,久晴渴雨车声发。
往来逻视晓夕忙,香穗垂头秋登场。
一年苦辛今幸熟,壮儿健妇争扫仓。
官输私负索交至,勺合不留但糠秕。
我腹不饱饱他人,终日茅檐愁饿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采用古体,朴实而厚重,而且通篇用仄声韵,给人一种郁结难伸的感觉。
B.“往来逻视晓夕忙”写出了农夫不断地往来巡视,放心不下,惟恐出现差错。
C.“香穗垂头秋登场”,表现“农民一年辛苦,终于迎来了大丰收”的喜悦心情。
D.全诗写法上是直陈其事,有铺垫,也有升华,语言凝练雄健,较能打动读者。
【2】本诗感叹农民的不幸,用词形象传神,并带有情感,试予以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本一:
或谓郑王①曰;“昭釐侯,一世之明君也;申不害,一世之贤士也。韩与魏敌侔②之国也,申不害与昭釐侯执圭而见梁君,非好卑而恶尊也,非虑过而议失也。申不害之计事曰:‘我执圭于魏,魏君必得志于韩,必外靡于天下矣,是魏弊矣。诸侯恶魏必事韩,是我免于一人之下,而信于万人之上也。夫弱魏之兵而重韩之权,莫如朝魏。’昭釐侯听而行之,明君也;申不害虑事而言之,忠臣也。
“今之韩弱于始之韩,而今之秦强于始之秦。今秦有梁君之心矣,而王与诸臣不事为尊秦以定韩者,臣窃以为王之明为不如昭釐侯,而王之诸臣忠莫如申不害也。
“昔者,穆公一胜于韩原而霸西州,晋文公一胜于城濮而定天下,此以一胜立尊名,成功名于天下。今秦数世强矣,大胜以千数,次胜以百数,大之不王,小之不霸。尊名无所立,制令无所行,然而春秋用兵者,非以求主尊成名于天下也。昔先王之攻,有为名者,有为实者。为名者攻其心,为实者攻其形。
“昔者,吴与越战,越人大败,保于会稽之上。吴人入越而户抚之。越王使大夫种行成于吴,请男为臣,女为妾,身执禽③而随诸御,吴人果听其辞,与成而不盟,此攻其心者也。其后越与吴战,吴人大败,亦请男为臣,女为妾,反以越事吴之礼事越,越人不听也,遂残吴国而禽夫差,此攻其形者也。攻其心乎宜使如吴攻其形乎宜使如越。夫攻形不如越,而攻心不如吴,而君臣、上下、少长、贵贱,毕呼霸王,臣窃以为犹之井中而谓曰:‘我将为尔求火也。’”
(选自《战国策·韩策三》,有删改)
文本二:
申子④尝请仕其从兄,昭侯不许,申子有怨色。昭侯曰:“所为学于子者,欲以治国也。今将听子之谒而废子之术乎,已其行子之术而废子之请乎?子尝教寡人修功劳,视次第;今有所私求,我将奚听乎?”申子乃辟舍请罪曰:“君真其人也!”
(选自《资治通鉴·卷二》)
【注】①郑王:指韩桓惠王。②侔:指齐等,等同。③执禽:手拿着禽鸟来朝见,表示臣服。④申子:指申不害。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攻A其B心C乎D宜E使F如G吴H攻I其J形K乎L宜M使N如O越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好卑而恶尊也”与“年十七,好古文”(《师说》)中的“好”含义相同。
B.“申不害之计事曰”与“吾得兄事之”(《鸿门宴》)中的“事”含义相同。
C.“成功名于天下”与“而寒于水”(《劝学》)中的“于”含义不同。
D.“从”指堂房亲属,“从兄”指堂兄,类似的还有“从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申不害认为手拿玉圭去朝拜魏国,魏王一定会因自傲向天下诸侯用兵,从而可以消耗魏国的国力,魏国就会衰败。
B.昭鳌侯能听取申不害的意见并加以实行,可谓是一个明君;申不害能认真考虑问题并说出来,也是一个忠臣。
C.从前秦穆公和晋文公都是依靠一次胜利就建立了威权;现在秦国发动了多次战争而不称王称霸,是因为没有名利之心。
D.桓惠王要瓦解秦国的斗志就应学习吴国,想攻取秦国土地、得到秦国的人口就应学习越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弱魏之兵而重韩之权,莫如朝魏。
(2)臣窃以为犹之井中而谓曰:“我将为尔求火也。”
【5】韩昭侯为什么拒绝申不害的请求?请根据文本二简要概括。
14、微写作。
有个太太多年来不断抱怨对面的太太很懒惰,“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看,她晾在外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我真的不知道,她怎么连洗衣服都洗成那个样子”。直到有一天,有个明察秋毫的朋友到她家,才发现不是对面的太太衣服洗不干净。细心的朋友拿了一块抹布,把这个太太的窗户上的灰渍抹掉,说:“看,这不就干净了吗?”
阅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何感悟与体会?请你写一则不少于100字的微评论。要求:观点明确,不得透漏个人信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