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A.张择端 B.李白 C.阎立本 D.董其昌
2、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A.市舶司 B.澎湖巡检司 C.台湾府 D.枢密院
3、秦汉时期,丞相一职由一人担任,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丞相,后来,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到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员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 B.皇权进一步加强
C.丞相权力不断优化 D.民主政治逐渐完善
4、从下图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1966—1968年我国经济状况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B.“文化大革命”拉大了我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D.1966—1968年我国经济状况下滑可能和“文化大革命”有关
5、在位期间,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的皇帝是
A.武则天 B.隋文帝 C.隋炀帝 D.唐太宗
6、从唐末五代,经宋元至清朝,先后诞生了六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元、后金和清。其中,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疆域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少数民族有( )
①契丹族 ②满洲 ③党项族 ④蒙古族
A.②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
7、“它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它”指的是
A.鉴真东渡日本
B.玄奘西行天竺
C.马可•波罗来华
D.郑和下西洋
8、建立西夏政权的是哪一个少数民族
A. 契丹
B. 匈奴
C. 鲜卑
D. 党项
9、《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这部书的作者是( )
A.鉴真 B.吴道子 C.玄奘 D.魏征
10、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各行各业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杰出的人物。下列人物与成就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B.杨利伟——实现了太空行走
C.洗星海——《义勇军进行曲》 D.王进喜——解放军的好战士
11、历史上很多少数民族首领都对民族交融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夫西夏声明文物,诚不能与宋相匹,然观其制国书、厘官制、定新律、兴汉学、立养贤务……彬彬乎质有其文,固未尝不可与辽金比烈!”从材料中可判断该民族首领属于
A.吐蕃
B.党项族
C.维吾尔族
D.蒙古族
12、《昙花王朝一—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一书,详细介绍了隋朝宛若昙花绽放般短暂的辉煌。该书中不应出现的内容是
A.开元盛世
B.科举制的创设
C.统一全国
D.大运河的开凿
13、唐朝灭亡以后,我国历史进入了下列哪一时期( )
A.春秋战国
B.魏晋南北朝
C.三国
D.五代十国
14、宋朝时,社会流传“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的谚语,可见对军人的轻蔑。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科举制度的实行 B.杯酒释兵权 C.废除丞相 D.重文轻武的政策
15、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
①辽---契丹族
②夏---元昊
③完颜阿骨打—党项族
④北宋---赵构
⑤金---耶律阿保机
A.①②③
B.②③③
C.①②
D.④⑤
16、“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这首诗追述了唐朝与哪国的文化交往( )
A. 新罗 B. 印度 C. 日本 D. 越南
17、中国文学艺术逐渐从少数文人士大夫开始向大众普及,从吟诵的诗、吟唱的词,到贩夫走卒哼唱的曲,再到妇孺皆宜的小说,其传播范围越来越广。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唐诗——“三吏”“三别”——白居易
B.宋词——《如梦令·寻寻觅觅》——苏轼
C.明清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徐霞客
D.元曲——《窦娥冤》——关汉卿
18、在复习宋朝的历史时,某同学有着如下笔记。其中符合史实的有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19、描写唐明皇李隆基和杨贵妃的故事,成为昆曲传世之作的是
A.《石头记》 B.《窦娥冤》 C.《牡丹亭》 D.《长生殿》
20、明朝时期,苏州出现了“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的现象。这种现象最早出现的行业是( )
A. 制瓷业 B. 造船业 C. 纺织业 D. 冶铸业
21、我国古代历代统治者都注重对边疆地区的治理。元世祖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设立__________。1727年,清政府在西藏设__________并确立中央册封达赖和班禅制度,加强了中央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22、元末明初,描写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小说是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23、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皇帝。
(1)开凿大运河
(2)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3)中国历史唯一女皇
(4)灭南宋,完成全国统一
24、唐朝的陶瓷器享誉海外,尤以________最具有代表性;宋朝时由越南传入的________稻,成熟早,抗旱力强,得以推广。
25、公元1616年,_____(人物)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政权国号大金。公元1635年,_____(人物)改族名为满洲。
26、下图是某个朝代修建的万里长城示意图。请认真看图,然后指出:朝代是_______,东起___________,西至__________________。
27、______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炀帝为了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征调百万多人,开凿_____。
28、康熙时,设立_____,选择亲信文臣入值,协助皇帝拟谕旨,发布政令,加强皇权;雍正时期,______的设立,君主专制到达顶峰。
29、明朝的建立
1368年,____称帝,建立明朝,定都____,他就是明太祖。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30、措施:(1)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___;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经常调换将领,定期换防。(2)政治上:①在中央,采取____的办法,削弱相权;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②在地方,派____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并频繁调动,三年一换;在各州府设置____,以分知州的权力。(3)经济上: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后来又在地方设置____,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影响:宋朝把_____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____大大加强。
知识点2 重文轻武的政策
31、
隋炀帝 统一蒙古
铁木真 陈桥兵变
宋太祖 始设进士
元世祖 开元之治
宋高宗 建元灭宋
唐玄宗 宋金和议
32、建筑是时代的体现。依据提示列举相应的内容。
(1)中日唐朝友好关系的见证,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的建筑是________。
(2)《马可·波罗行纪》描述了元朝繁华景象的城市是________。
(3)明朝北京城的核心是宫城即________。
33、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不竭动力的源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创新)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制度分别出现于哪朝?综合上述三幅图片,你认为中国古代中央和地方权力有什么演变规律?
材料二 宋朝初,宋太祖吸取了唐朝中期以来的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的历史教训,选用文官到地方任知府、知州等职,代替节度使管理地方政事,用以压制武将的权力。同时,文官可以担任统兵的将帅,武将却往往只是副帅,受文官的监督和管束,因此,宋代文官的地位和待遇都高于武将。
——摘编自岳麓版书社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
(2)材料二中,宋太祖吸取“唐朝中期以来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的历史教训”采取了什么政策?该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教育创新)
材料三 科举入仕是1300年间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就像当代知识分子多数参加过高考一样,科举时代读书人从未参加过科举考试的只是少数……科举制与现代的文官制度无论是在考试内容上,还是在实施环境上,都有根本的差异,但两者采用公开考试、公平竞争的精神却是相同的。
——摘自《中国科举文化》
(3)“科举入仕”是哪朝确立的?据材料指出科举制与现代“文官制度”异同点?
(科技创新)
材料四 ……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化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引起无数的变化。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材料中在“文化上”“战争上”“航海上”改变世界面貌的发明分别指什么?请就“文化上”的发明说一下它是如何“改变世界面貌”的?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