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松原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是

    A.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

    B.将地方财政权收归中央

    C.用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D.在地方上设节度使,掌握经济和军事大权

  • 2、“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被唐太宗比喻为“一面镜子”的是

    A.房玄龄

    B.魏征

    C.长孙无忌

    D.杜如晦

  • 3、下图是明朝前期某一远航活动的路线图。这里所说的“远航活动”是指

     

    A. 张骞出使西域

    B. 遣唐使来华

    C. 玄奘西游天竺

    D. 郑和下西洋

  • 4、清朝前期,为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管辖,清政府设置了

    A. 西域都护

    B. 宣政院

    C. 北庭都护府

    D. 伊犁将军

  • 5、19世纪中期,以微剧、汉调为基础,融合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而形成的一个新剧种是

    A.豫剧 B.越剧 C.京剧 D.杂剧

  • 6、秦朝和元朝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分别是

    A. 科举制和行省制

    B. 科举制和中央集权制

    C. 郡县制和行省制

    D. 郡县制和丞相制

  • 7、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清政府向中国商人发海外渡航证明书,(如图)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中国商人经济安全

    B.加强外航海船管理

    C.严格限制中外贸易往来

    D.打击海上走私活动

  • 8、“开元初,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直接反映了唐玄宗统治前期( )

    A.经济繁荣 B.科举发展 C.民族融合 D.政治清明

  • 9、下表为百度百科中某一历史人物的个人简介。结合简历判断,此人应该是废诏,改国号为周,人称其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A. 杨坚

    B. 李世民

    C. 武则天

    D. 赵匡胤

  • 10、“吸引我的是它的绚丽,它来自一个新的天地。从未见过如此优美的艺术,多么诱人,精致超俗。来自中华,它的故土(景德镇)。”这是18世纪初期法国流传的一首诗歌,它盛赞的是中国的

    A.瓷器

    B.丝绸

    C.铁器

    D.青铜器

  • 11、安史之乱后,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这反映了安史之乱( )

    A. 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B. 使唐朝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C. 使边疆将领的权力日益加强 D. 使唐朝中央权力日益衰微

  • 12、该诗句反映的史实是有弟皆分散,无家何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____杜甫

    A. 秦朝暴政

    B. 赤壁之战

    C. 贞观之治

    D. 安史之乱

  • 13、北宋王安石作诗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反映的是古代哪一传统节日的景象

    A.春节

    B.元宵

    C.中秋

    D.重阳

  • 14、准确掌握史实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以下是小明同学对部分史实的概括表述,其中不准确的是

    A.唐代农民发明使用的筒车是一种效率较高的灌溉工具

    B.北宋建立后陆续消灭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C.明朝改革科举考试,要求考生答卷必须撰写“八股文”

    D.1636年,努尔哈赤改国号为清,建立清朝政权

  • 15、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这一变化,相对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其特点是新中国的( )

    A.经济基础发生历史性变化 B.政治体制发生巨大变化

    C.外交政策发生巨大转折 D.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突出

  • 16、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做出了不少的创造发明,其中唐朝时期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

    A.耧车

    B.翻车

    C.筒车

    D.水排

  • 17、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其中,分管全国军事事务的是

    A.太尉

    B.禁军

    C.枢密院

    D.御史台

  • 18、南宋诗人林升在《题临安邸》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儿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诗中“把杭州作汴州”的是(     

    A.南下灭宋的女真人

    B.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北宋统治者

    C.被金和北宋共同夹击的辽国人

    D.苟且偷安的南宋统治者

  • 19、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下面对如图所示水利工程中字母处的标识,正确的是(     

    A.A--涿郡

    B.B--长安

    C.C--扬州

    D.D--钱塘江

  • 20、“一卷长画传千古,一代巨匠美名留”,表达了人们对张择端及其作品《清明上河图》的赞誉。《清明上河图》产生的历史背景是

    A. 社会动乱,战争频繁 B. 城市发展,商业繁荣

    C. 中外交流日益增多 D. 民族融合不断加强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明成祖在位期间,郑和前后其次下西洋,最远到达____________________

  • 22、中国古代称日本为倭国。___________,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

  • 23、元朝设置_____,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清朝设置_____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 24、根据提示列出相应的历史人物或相应的内容

    (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________

    (2)统一蒙古族的首领________

    (3)建立元朝的人是________

    (4)被誉为“诗仙”的人是________

    (5)被誉为“诗圣”的人是________

    (6)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统一王朝________

    (7)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为著名瓷都的是________

    (8)元朝实行的政治制度是________

    (9)北宋实行________的政策。

    (10)元朝时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________

  • 25、战国初年,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_______”;唐朝灭亡后,北方先后出现后梁等五个政权,南方先后出现吴等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汉,史称“_______”。

  • 26、宋朝设在港口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 27、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1)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实行____制度。

    (2)元朝在澎湖列岛设置了____,负责管理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3)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_____,由____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朝廷还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任命官员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充分和有效的管理。从此,中央政府对____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4)元朝设置____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 28、两宋时,原产于越南的 ______ 由福建推广到江淮一带, ______ 成为著名的瓷都。

  • 29、“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一生最伟大的成就是建立元朝.错误: ,改正: .12.统一蒙古的是 ,1271年定国号为元的是

  • 30、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形成了由农村集市、____、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

    隋炀帝   统一蒙古

    铁木真   陈桥兵变

    宋太祖   始设进士

    元世祖   开元之治

    宋高宗   建元灭宋

    唐玄宗   宋金和议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根据下面的提示,写出与之相应的历史事件。

    (1)标志着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引起全国上下不满的方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是_________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表

     

    南方

     

    北方

     

    朝代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二   语曰:“苏湖熟(丰收),天下足。”

    材料   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1)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

    (2)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你认为古代南方经济发展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