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至今一直沿用的县,省级行政机构,最早推行分别是在
A. 秦朝,元朝
B. 战国,唐朝
C. 战国,元朝
D. 秦朝,宋朝
2、秦统一全国后,虽然也曾有过分裂局面,但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和主流。中国历史上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统一全国的朝代是
A.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3、油条不仅是我国百姓喜爱的食品,它还蕴涵若丰富的历史内容。油条最早出现于杭州,俗称油炸“桧"。这一叫法与哪一英雄人物有关
A.卫青
B.岳飞
C.于谦
D.文天祥
4、“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陈桥兵变”与谁有关
A.唐太宗
B.隋炀帝
C.明太祖
D.宋太祖
5、南宋时人口多达百万的大都市有
A. 明州 B. 泉州 C. 苏州 D. 杭州
6、成书于唐朝前期的《大唐西域记》,主要记载了
A.日本派遣使节到访中国的活动
B.新罗留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过程
C.鉴真大师六次东渡日本的事迹
D.玄奘西游取经游历中的所见所闻
7、清朝前期为了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推广种植的高产作物是( )
A. 玉米、甘薯 B. 玉米、水稻
C. 小麦、水稻 D. 棉花、茶叶
8、成吉思汗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下列属于他的历史功绩 的是
A.建立北宋
B.统一蒙古
C.建立元朝
D.闭关锁国
9、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的南北起止点分别是( )
A.余杭、洛阳
B.洛阳、涿郡
C.涿郡、余杭
D.余杭、涿郡
10、唐代诗人社甫在《忆昔》诗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廉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该诗称颂的“封建盛世”是
A. 文景之治
B. 贞观之治
C. 开元盛世
D. 康乾盛世
11、日本文字分“平假名”和“片假名”。日文的创制与下面哪一类人的社会实践有直接关系
A.通过科举考试的士
B.丝绸之路上的商人
C.遣唐使
D.吐蕃族求亲使者
12、公元589年,隋朝灭掉最后一个割据政权,统一南北。隋朝最后灭掉的这个政权是
A.陈朝 B.后唐 C.后周 D.南汉
13、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是元朝在中央设
A.枢密院 B.澎湖巡检司 C.北庭都元帅府 D.宣政院
14、下列搭配完全正确的是( )
A.李时珍﹣﹣《齐民要术》 B.宋应星﹣﹣《本草纲目》
C.徐光启﹣﹣《农政全书》 D.贾思勰﹣﹣《天工开物》
15、元灭亡南宋,完成了全国统一的时间是( )
A. 1227年 B. 1234年 C. 1271年 D. 1279年
16、明太祖为了监视官民。设立了由他直接指挥的特务机构( )
A.都指挥使 B.锦衣卫 C.东厂 D.大都督府
17、在我国封建社会,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一理想的途径是( )
A.农业生产
B.文化交流
C.科举制度
D.贸易往来
18、元朝时,把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及以西的这片地区叫做“腹里”,由朝廷的中书省直接管理,这片地区包括
①山东
②山西
③河北
④河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曾提出过“均田免粮”口号的农民起义是( )
A.秦末农民起义 B.隋末农民起义 C.黄巢起义 D.李自成起义
20、以下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表述正确的是
A.唐朝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B.两宋时期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
C.北宋时期的毕昇发明雕版印刷术
D.古代四大发明都出现在宋元时期
21、雅克萨之战
(1)雅克萨之战:17世纪中期,____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筑城堡,作为扩大侵略的据点。1685年和1686年,____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
(2)《尼布楚条约》:
①时间:___年
②签订双方:中俄
③地位:第一个___条约
④意义: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____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22、由隋朝工匠李春设计修建,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是________。
23、从_____________年起,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其改革的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24、12世纪初期(1115年),________起兵抗辽,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金)。
25、宋朝的_____政策,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的发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26、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的抗金英雄是________。
27、昆曲代表作______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清代小说______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
28、发达的中外交通
(1)古代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宋代驿站比较发达,元朝统治区域辽阔,为了加强同各地的联系,修建了覆盖全国的____,建立了四通八达的____。元代的陆路向西通往波斯、阿拉伯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使东西方的使臣、商人往来非常方便。
(2)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的规律。当时,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宋代的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____时期。宋代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代时达到140多个。
29、( )1.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北宋。
错误: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
( )2.瓦舍、勾栏是唐代市民的娱乐场所。
错误: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
( )3.明太祖时设锦衣卫监视官民。
错误: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
( )4.1553年,西班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
错误: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
( )5.昆曲是中国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
错误: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
30、隋唐时期,游牧在北方的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_____末年,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______和生活方式。
31、将下列历史现象(事件)与相关人物连接起来。
32、根据下面的提示,写出与之相应的历史事件。
(1)标志着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引起全国上下不满的方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是_________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材料二 乾隆给英王的敕谕说:“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假(借助)外夷(外国)货物以通有无。”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图中,你可以归纳出关于唐朝对外交往的什么信息?这说明唐朝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2)材料二①反映了清朝统治者怎样的思想?②为此,清朝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③实行此政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以上两种政策导致的结果各是什么?
(4)这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有什么启示?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