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长春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下列关于元朝疆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疆域超越汉朝和唐朝

    B.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范围内

    C.南逾阴山,北越海表

    D.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 2、关于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担任

    B.文臣掌握国家的军事大权

    C.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

    D.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

  • 3、以棉布作衣料的人在南宋时逐渐多起来,这与南宋时哪一手工业部门的兴起发展有关

    A.制瓷业

    B.棉纺织业

    C.丝织业

    D.造纸业

  • 4、苏辙在《栾城集》中写道:“(辽)与朝廷和好年深,番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B.北宋与西夏和谈

    C.民族交流断绝

    D.南宋与金议和

  • 5、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

    A.武则天

    B.妇好

    C.慈禧

    D.梁红玉

  • 6、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其《马可·波罗行纪》中写到:“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这里说的“此城”是指

    A.长安

    B.东京

    C.临安

    D.大都

  • 7、“传法为重, 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上述对联高度赞扬的是

    A. 玄奘   B. 崔致远   C. 遣唐使   D. 鉴真

  • 8、“刘姥姥进大观园”“黛玉葬花”“宝玉挨打”等故事情节出自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 9、历史文物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如下图文物见证了

    A.唐蕃和同为一家的和谐 B.元朝时对外交流的盛况

    C.明朝对东北边疆的守护 D.清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 10、下列历史事件,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二月逆流”   ②开国大典   ③汪辜会谈   ④香港回归

    A.③①②④ B.①③④② C.②①③④ D.④①②③

  • 11、同学们在帮助老师整理历史资源室时,发现了一张残损的历史地图,只能依稀看车出“岭北行省”“宣政院辖地”等字迹。老师让同学们判断这是哪个朝代的疆域图,以下同学答案正确的是

    A.徐杰:西汉

    B.李红:明朝

    C.刘君:元朝

    D.陈民:清朝

  • 12、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在谈话中提出:“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这一主张

    A.蕴涵了“一国两制”的精髓

    B.首次宣布实行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C.提供了港澳回归的法律依据

    D.直接推动了“九二共识”的达成

  • 13、“有容乃大”是唐朝超越前朝的特有文化气派。以下能体现唐朝“有容乃大”的是( )

    ①开通大运河②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③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中华文化④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 14、阅读周朝分封制的规定与周天子的实力表格,从中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土地

    1000千

    150千

    100

    60

    军队

    六军

    三军

    三军

    一军

    A.分封制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进行

    B.分封制确保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

    C.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D.分封制是按照功臣功劳大小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但不具有独立性

  • 15、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的措施是:( )

    A.分化事权 B.废除宰相 C.设置通判 D.设转运使

  • 16、春秋五霸中,首先称霸的是

    A. 齐桓公

    B. 晋文公

    C. 楚庄王

    D. 越王勾践

  • 17、如图是某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取得郾城大捷

    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被以“莫须有”罪名杀害

    A.铁木真

    B.岳飞

    C.文天祥

    D.完颜阿骨打

  • 18、“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A.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 周恩来、邓小平扭转了经济的下滑

    C.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D. 毛泽东批评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

  • 19、历史事件发生在特定的时空之中。与下图对应准确的历史事件是

    A.马可•波罗来华 B.靖难之役 C.郑和下西洋 D.黄巢起义

  • 20、太宗谓侍臣曰:“守天下难易?”侍中魏征对曰:“甚难。”太宗曰:“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为难?”(太宗)又谓(太子)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反映出唐太宗的治国策略有

    ①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②任用贤才

    ③虚心纳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1616年,   统一女真,建立金国,史称后金。1636年,   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1644年, 迁都北京,逐渐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 22、人口的增长

    (1)人口增长:明朝鼎盛时全国人口达到________亿多。

    ①原因:清朝前期,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________

    ②表现:到________时,全国人口已达到1.5亿;________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2)影响:由于人口快速增长,有些地方密度加大,________矛盾逐渐突出;垦荒使很多天然________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________下降。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 23、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________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打败辽军。之后,辽与宋议和,史称“__________”。

  • 24、六次东渡,最终成功到达日本传播唐朝文化的高僧是________。贞观年间,________历尽艰辛,西行天竺学习佛法。960年,________建立北宋,以________(称为东京)为都城。

  • 25、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____________,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_______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 26、唐太宗在位期间,勤于政事,广纳贤才。任用的_________ 敢于直言;任命房玄龄和___________ 为宰相。

  • 27、康熙帝平定了蒙古贵族噶尔丹的叛乱;乾隆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之后清朝政府设置______来管辖整个新疆地区。

  • 28、为了巩固统治,朱元璋在政治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以强化皇权。在地方,朱元璋取消______,设立“三司”。在中央,废除了______ 和中书省,提升______职权,还分散兵权。

  • 29、措施:打击____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____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 30、火药发明与使用:_______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_______末年,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_______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元朝还用金属做筒,取代竹筒,发明了__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文化璀璨

    明清时期,由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特别是一些地区的商品经济发达。这一时期,文化继续发展,学术巨匠辈出,统文化呈现辉煌。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连线内容。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写出三位唐代著名的诗人。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   材料一:南宋时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宋朝在一些重要的海港(如广州)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宋代的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从西太平洋到印度洋、波斯湾。都航行着来往中国的商船……海外贸易的收入,在宋代财政上占有重要地位。

    (1)根据材料一请回答南宋时期的谚语表明了什么?结合所知识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宋代的海外贸易兴盛,请根据所学知识思考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3)因海外贸易兴盛而成为全国第一大港的泉州,当时这里出口的主要货物可能有哪些(举两个例子)从南北方经济发展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材料三:我国统一多民族大家庭的形成和发展中,汉族与各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之间的融合超了关键作用。民族融合,自扫描晋南北朝形成趋势,元朝时发展到一个高潮。探究元朝的民族融合现象显得非常重要。

    (4)阅读材料三举出一个元朝时民族融合的现象(或表现)

    (5)元朝为对辽阔的疆域,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创立了什么制度?针对台湾地区和西藏地区的管辖采取了哪些措施?

    (6)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元朝的大一统与元朝对民族融合现象之间的关系。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