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延边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贞观政要》中记载:唐太宗曾对大臣们说:“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由此可见,唐太宗“励精图治”的本质是

    A.稳定社会秩序 B.维护地主阶级统治

    C.忧怜百姓 D.完善各项政策

  • 2、“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闭口不语),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针对隋亡的教训,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虚心纳谏

    B.实施和亲

    C.减省刑罚

    D.开放政策

  • 3、苏州的盛泽镇、湖北汉口镇以及河南的朱仙镇等城镇的蓬勃兴起表明明末清初

    A. 农业获得发展

    B. 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C. 人民生活富裕

    D. 海外贸.发达

  • 4、苏轼与辛弃疾作品的共同之处有

    ①都具有豪迈奔放的写作特点

    ②都是宋朝著名的词人

    ③都具有委婉细腻的写作特点

    ④都描写南宋政权的不思进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5、元世祖时,来华的外国人中最著名的是( )

    A. 利玛窦   B. 阿倍仲麻吕

    C. 哥伦布   D. 马可·波罗

  • 6、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建立该王朝的少数民族是:(     

    A.党项族

    B.女真族

    C.蒙古族

    D.突厥族

  • 7、今年在抗击新冠状病毒期间,日本向湖北高校捐赠物资的包装箱外,附上了一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寓意中日两国友好交流。与这句诗的含义密切相关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A.张骞通西域

    B.新罗留学生来华

    C.鉴真东渡

    D.文成公主和亲

  • 8、陏炀帝时创立,唐朝加以完善,后来成为中国封建时代选拔官员的重要制度是

    A. 禅让制度

    B. 世袭制度

    C. 专制制度

    D. 科举制度

  • 9、佛教最早由古代印度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大约是在

    A.秦朝末年 B.西汉末年 C.东汉末年 D.南北朝时期

  • 10、有人说,一部中国古代史就是一部古代钱币发展史。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列下列货币,正确的是

    A. ①②④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①④ D. ③②①④

  • 11、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下面对这一戏剧形式的介绍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诞生在南京

    B. 19世纪中期形成

    C. 以徽剧为基础

    D. 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

  • 12、唐玄宗在位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历史上称为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开皇之治

    D.开元盛世

  • 13、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开元盛世

    D.天宝之治

  • 14、“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描写的是宋代哪一节日的欢乐气氛

    A.元旦

    B.元宵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 15、诗人陆游说:“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丝绸之路开通

    B.生产工具改进

    C.市民阶层壮大

    D.南方经济发展

  • 16、“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炀帝此举”是指

    A. 建立隋朝 B. 开通大运河 C. 统一全国 D. 创立科举制

  • 17、以下对两宋时期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苏州、湖州是主要的稻米产区

    B. 景德镇是江南最大的瓷器制造中心

    C. 大城市中出现了娱乐商贸于一体的勾栏

    D. 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18、1644年明朝崇祯皇帝自缴,明王朝灭亡。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A.努尔哈赤统一女真

    B.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C.李自成攻入北京城

    D.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 19、北宋中期,在边疆战事中,屡战屡败,而且政府供养了大批招募的军队,但多而不精,战斗力弱,耗费巨大。有鉴于此,王安石变法实行了:(  

    A.募役法

    B.方田均税法

    C.保甲法

    D.农田水利法

  • 20、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是对中国古代部分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的描述,其中符合明清时期的是

    A. 政权并立与民族融合

    B.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写出与下列史实的叙述相符合对应的历史事件

    (1)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这次宋辽盟约称为﹣﹣________

    (2)唐太宗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为﹣﹣________

    (3)从此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的动乱﹣﹣________

    (4)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的治世,历史上称为﹣﹣________

  • 22、宋元时期陆路:陆上_______,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_______的交通要道。宋代驿站比较发达。元代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元代的陆路向西通往_______、阿拉伯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

  • 23、清朝由朝廷特许,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的机构是________

  • 24、填空题,请根据提示补全相应的历史信息 。

    (1)结束魏晋南北朝以来分裂割据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的历史人物是_________

    (2)北宋最具代表性的史学巨著是《_____________》。

    (3)金与南宋对峙的分界线是淮水至___一线。

    (4)1684年,清朝设立了________,隶属福建省。

    (5)被外国学者称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著作是《_____________》。

  • 25、隋唐时期,游牧在北方的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_____末年,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______和生活方式。

  • 26、列举唐太宗任用的人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歌曲《爱我中华》中唱到:“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请思考:

    (1)五十六个民族中的藏族主要生活在西藏地区。唐朝时汉藏两族友好交往的典型事件是____________:西藏成为中国正式的行政区是在____________(朝代)。清朝1727年设立_____________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乾隆皇帝还制定____________制度。

    (2)五十六个民族中的____________族形成于元朝。

    (3)五十六个民族中的高山族主要生活在台湾地区。该地区在中国古代史上曾被____________(国家)侵占了38年,后被民族英雄____________,在_________年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____________,隶属福建省。1885年设____________。

  • 28、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善宪法,它颁布于____________年。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我国逐渐向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路迈进。

  • 29、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文学艺术的创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 30、开封城内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中国古代文化灿烂,科技成就领先世界。请将下列人物与他们的贡献连起来。 

    毕昇________       ①编写《资治通鉴》

    司马光________     ②发明活字印刷术

    李时珍________     ③编写《本草纲目》

    徐光启________     ④编写《天工开物》

    宋应星________     ⑤编写《农政全书》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统一是历史的主流。

    请回答:

    (1)列举唐太宗实行的民族政策及“唐蕃和同为一家”的典型史实。

    (2)写出元朝对广阔疆域实行有效管辖的政治制度。

    (3)列举元清时期对台湾实行有效管理的措施。

    (4)列举清朝为加强管理西藏、巩固西北边疆采取的措施?(各举两列)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基本上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历朝制度既相互继承,又各有发展。“明君”和“盛世”、“奸佞”与“祸国”每每成为后世人们谈论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军人跋扈,是紊乱政治的根本,也是引起祸患的原因。唐玄宗后期任人唯亲,朝政腐败,地方势力集军事、行政和财权于一身,对于中央来讲,地方已尾大不掉。一场兵变使唐室不能复振。及至宋代,割除唐朝弊端,抑制武将而由文人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吕思勉《中国通史》

    (1)图1是我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分别的职能是什么?

    (2)图2反映的是哪一朝代的什么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一场兵变”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借鉴唐朝的教训,宋朝采取了什么政策?这个政策有什么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