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中国成立时,“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一落后局面的改变开始于
A.“一五”计划时期
B.“大跃进”运动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2、下列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先进人物的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A.雷锋--“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B.王进喜--“两弹元勋”
C.邓稼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焦裕禄--“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
3、关于家庭联产承包制和三大改造中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相同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改变了所有制形式 B.都发挥了集体经济的重要作用
C.都为农民致富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D.都是党对农村生产关系的正确调整
4、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这两个“奋斗目标”指的是
①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
②全面建成小康生活
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④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1966年中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几十年中,陆续装备了中程、远程、洲际导弹核武器和多种型号的导弹。这说明( )
①我们终于实现了国防现代化
②科技力量大大促进了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
③20世纪60年代我国确立的科技强军战略初见成效
④我们能够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中发挥更大作用
A.①②④ B.②④ C.②③ D.②③④
6、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实现了和平过渡的创举是
A.成立生产合作社 B.实行赎买政策
C.建立人民公社 D.实行“一国两制”
7、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
A.解放思想,改革开放 B.决胜小康,开创未来
C.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D.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8、1953年,河南安阳县某社社长对当地农民说:“我是共产党员,家里再困难,三天不吃饭,也要坚持领导大家把社办下去,绝不向困难低头。”这里的“社”指的是
A.农业生产合作社
B.人民公社
C.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乡镇企业
9、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但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第一次系统地被提出是在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10、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推进,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为五大军种。其中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执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打击任务的部队是
A. 陆军
B. 海军
C. 火箭军
D. 战略支援部队
11、这次会议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关键历史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其“转折”体现在
A. 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B. 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
C. 从“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 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
12、下是小史整理的学习要点。该内容反映的是
A.科技强军的国防成就
B.人民海军的建设成果
C.导弹部队的巨大进步
D.人民空军的跨越发展
13、如图是中国1957年-1965年国家经济增长走势图,导致这种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A.“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B.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C.“大跃进”运动,国民经济调整
D.家庭承包责任制,对外开放
14、一位资本家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的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材料叙述的是( )
A.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 土地改革运动
C. 第一个五年计划 D. 经济体制改革
15、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其中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在( )
A.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
C.全面改革开放100周年时
D.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100周年时
16、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区是
A.内蒙古自治区
B.广西壮族自治区
C.宁夏回族自治区
D.西藏自治区
17、用“春天"来形容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是十分恰当的,枯木时见,但万物复苏,各行各业充满生机。下列情景与那个年代无关的是
A.河南:户农民年前向生产队承包了五亩早田,种植的小麦获得了丰收
B.日新月异的深圳:“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振奋人心
C.浦东新区:“东方明珠”耸立在黄浦江岸,高楼四起,跨国公司的招牌特别引人注月
D.浙江的宁波和温州出现大量的外资企业,遍布各行各业
18、新中国成立后,涌现出大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杰出人物,人民分别给予了他们许多光荣的称号,下列人物共同体现的,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的时代精神是( )
雷锋 王进喜 邓稼先 焦裕禄
A.善于改革,勇于创新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反腐倡廉,崇尚节俭
D.艰苦创业,乐于奉献
19、经过数百次实验,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的中国药学家是( )
A.钱学森 B.邓稼先 C.袁隆平 D.屠呦呦
20、春联能反映历史的变迁,下列春联能反映三大改造的是( )
A.斧头开辟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 B.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
21、“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国家主席________被迫害致死,成为“文革”中最大的冤案。1976年,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采取断然措施,粉碎了________,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22、“凡是____________,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_____________,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就是“__________”,它的推行引起了普遍不满。
23、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射口;____________严守潜伏纪律,直至被大火吞噬。
24、习近平指出,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________成立100年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________成立100年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5、_________年,中国首次成功地举办了亚运会;__________年,中国将举办奥运会。
26、对台基本方针是“ _________,_________”。
27、每一幅图片都在述说着一段历史,请根据相关信息,将其与历史融合、与实践连接,相信呈现在你眼前的一定是一个完整的历史故事。根据下面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是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制造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出厂时的欢庆场面。这一成就出现在________期间,当时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________。期间兴建、施工了一万多个项目,其中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________基地形成了。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________迈进。
(2)图二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这次运动到________年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化为________的任务,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________的基本制度。
(3)图三漫画是________时的壁画,在这一时期,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还出现了诸如________的失误,给国家造成了严重的困难。全面调整国民经济,并取得明显成效。
28、武昌起义爆发于________年。
29、模范人物:大庆石油工人“铁人”________、党的好干部________、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30、(1)1954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会议是 。
(2)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
(3)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的奋斗目标是 。
(4)2012年中共十八大上,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是 。
(5)中共十九大被确立为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 。
31、写出下列描述对应人物:
(1)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药学家是:
(2)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图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的领导人是谁?他向全世界庄严宣告的大事是什么?
(2)请你为材料一图片取个最恰当的名字。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将数千年来的封建压迫,100年来的帝国主义侵略,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一起被中国人民葬入坟墓。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过去了,从此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民族复兴的新时代。
(3)根据材料二,指出“新时代”的“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4)根据上述材料,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请列举甲所说的这场战争中的一位英雄。乙见证的“那历史性的一刻”是指什么? 丁所说的“西藏人民的喜事”是指什么?
(2)请按照历史事件结束的时间先后把甲、乙、丙、丁排序。并归纳它们的共同作用。
34、 材料论述题
新民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最终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从刚开始的照搬苏联模式,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曾发生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严重失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逐渐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最终取得巨大成就。
古今中外的历史都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能够亦步亦趋走别人的道路来实现自己的发展振兴,也没有一种一成不变的道路可以引导所有民族实现发展振兴。一切成功发展振兴的民族,都是找到了适合自己实际的道路的民族。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中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率先在哪里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