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它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之后两年中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方针以及工作重点,因此被称为是新时代的‘遵义会议'。”这里的“它”指的是( )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现在不是让敌人退至淮河以南或长江以南的问题,而是第一步歼敌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于长江以北的问题。”据此判断,这一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3、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4、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了许多以身作则、吃苦在先享受在后的党的好干部,他们当中杰出的代表是
A.雷锋 B.王进喜 C.焦裕禄 D.孔繁森
5、“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中国1967年的财政总收入,比上一年下降24.9%,1968年又继续下降13.9%,1968年中国社会总产值仅相当于1966年的86%。”从这段史料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A. 政治动乱严重干扰经济建设
B. “四五”计划期间经济迅速发展
C. 1967-1968年人口急剧下降
D. 该状况直接导致八字方针出台
6、邱少云的事迹留给我们的深刻体会和感悟是
A.见义勇为
B.遵守纪律
C.助人为乐
D.拾金不昧
7、1979年以后,台湾同胞来祖国大陆探亲的人数明显增多。1987年底,台湾当局放宽居民赴大陆探亲的限制,当年就有3万名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第二年,两岸人员往来就达到40余万人次。2008年7月,台湾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这种变化
A.反映了到台湾旅游的大陆居民越来越多
B.说明海峡两岸人民的交往越来越密切
C.体现海峡两岸人民维护领土完整的决心
D.显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成功实施
8、全会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这次会议( )
A.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B.初步形成政治协商制度
C.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D.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9、1958年党中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条总路线忽视了 ( )
A. 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 B. 经济建设的主观规律
C. 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D. 人的主观能动性
10、文化就像一张名片,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就会被蒸发,或者湮灭于世界之中,20世纪末,中国人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主要得益于
A.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B.新中国成立使中国赢得民族独立
C.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改革开放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11、中国改革开放经历了三次思想大解放:1978年第一次思想解放冲破了个人的崇拜;1992年第二次思想解放冲破了计划经济的崇拜;1997年第三次思想解放冲破了所有制的崇拜。“第二次思想解放”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提出
B.重申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C.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战略的提出
D.邓小平南方谈话
12、下图是1986年某省企业的变化情况,以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工业化
B.三大改造
C.对外开放
D.国有企业的改革
13、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你认为后一个“天安门”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A. 鸦片战争
B. 戊戌变法
C. 五四运动
D. 开国大典
14、“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事关中国共产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总战略。“四个全面”战略是指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全面深化改革
③全面依法治国
④全面对外开放
⑤全面从严治党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③④⑤
15、揭开维新运动序幕的是( )
A.公车上书
B.光绪帝发布变法令
C.严复译述《天演论》
D.康有为上书光绪帝
16、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为什么又会对农村进行改革( )
A. 个体生产拉大了农民之间的差距
B. 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
C. 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很难满足国家的工业化建设
D. 人民渴望建成社会主义
17、下面是某班收集的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个资料。他们研究的历史主题是
A.恢复经济,巩固政权
B.十年内战,国共对峙
C.打倒美蒋,人民解放
D.民族耻辱,抗争探索
18、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成为全国人民学习楷模的解放军好战士是( )
A. 雷锋 B. 邱少云 C. 黄继光 D. 王进喜
19、某学者评论建国初期的某经济政策时说,它“为私人资本的消亡设计了一个‘退出通道’,它意味着产权改造的实质完成。”这一“经济政策”指的是
A. 进行三大改造
B. 打土豪、分田地
C. 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D. 80年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0、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决定的内容不包括
A. 五星红旗为新中国的国旗
B. 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C.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1、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制定于________年,________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2、与“杯酒释兵权”故事有联系的皇帝是________。
23、新中国成立,我国的国防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1)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2015年改名为________军。
(2)1967年,我国第一颗____________爆炸成功,大大提高了我国国防力量。
(3)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______”交接入列。
24、“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村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以此为基本目的,我国进行了_______。
25、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文献。
(1)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3)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报告——
(4)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6、唐朝文学中取得成就最大的文学形式________。
27、填空题:(共6小题,10分)
(1)_________说:“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2)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_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3)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_________》,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4)1992年,_________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_________
(5)2015年11月,国家主席_________同台湾方面领导人_________在_________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6)_________年,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28、1953年开始的_______标志着我国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9、“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内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并形成全面________、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_____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完善和发展___________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对各项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
(3)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____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2014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强调,_______是全党的共同任务,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5)新发展理念: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重要部署,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____、绿色、____、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6)2020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战略决策。“_________”战略布局的内涵演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30、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在会上,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_____________、人民幸福。
31、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的和平创举是什么?
32、WTO的中文名称是什么?
3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内容回答问题。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他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地现实基础。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国梦分别是谁提出来的?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3)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什么奋斗目标?
(4)实现中国梦为什么必须走中国道路?
(5)“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容是什么?
(6)中共十五大和中共十九大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
3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旧中国,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土地,他们借此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农村人口百分之九十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土地,他们受尽剥削,不得饱暖。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只用几年时间就推翻了这种旧土地制度。
(1)材料一中的“旧土地制度”指的是哪一种土地制度?人民政府“推翻了这种旧土地制度”的开始时间。
材料二: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和所依据的法律文件。
(3)材料二中刘少奇说“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土地改革有何历史伟大意义?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