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从第二代到第五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分别是
A. 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
B. 华国锋、邓小平、胡锦涛、习近平
C.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习近平
D. 刘少奇、邓小平、江泽民、习近平
2、有史学家认为:中国现代化的模式是西方冲击、中国回应的“冲击--反应”模式。以下内容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A.八国联军侵华——维新变法
B.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C.甲午中日战争——洋务运动
D.列强瓜分中国——义和团运动
3、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某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20世纪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是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4、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A. 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B.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C.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D. 民族区域自治
5、某班开展以“一场最深刻的社会变革(1953~1956)——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转变”为主题的课堂讨论,他们讨论的是
A.解放西藏 B.土地改革 C.三大改造 D.一五计划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是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我国向来重视农村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实施的惠农政策是( )
A.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B.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C.免除农业税
D.对农民的直接补贴
7、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说:“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就是
A. 邓小平理论
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 儒家思想
D. 科学发展观
8、“两弹一星”中的“一星”指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它是
A.天宫一号
B.嫦娥一号
C.东方红一号
D.神舟一号
9、2020年5月,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两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商国是。这两个会议的首次召开所取得的成果有( )
①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②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③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④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0、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九二共识”的核心是
A.坚持和平统一方针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加强两岸经济交流 D.加强两岸互联互通
11、2020年2月10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日本向中国捐赠抗疫口罩。在装有口罩的纸箱子上绘有中国五星红旗和日本国旗。五星红旗成为中国国旗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 B.西藏和平解放
C.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12、毛泽东曾经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种状况得以改变是在( )
A.新中国的成立
B.“一五”计划完成后
C.土地改革完成后
D.“三大改造”完成后
13、你可以读《史记》了解的历史事件有( )
①商鞅变法
②昭君出塞
③焚书坑儒
④中国同欧洲直接来往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4、“嫦娥奔月”表达了人们对于飞天的向往,飞天梦想是中国人长久以来的一个美好愿望,现在这一愿望早已实现。那么,现实版成功“奔月”的中国载人航天实践最早始于( )
A.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 B.1984年东方红二号发射成功
C.2003年“神舟五号”顺利升空 D.1999年“神舟一号”成功发射
15、下表中的数据来自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档案室里的一份档案,分析这组数据,你认为小岗村农民收入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新中国成立 B. “包产到户”的推行
C. 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 D. 袁隆平杂交水稻的推广
16、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道路决定命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找到的正确道路是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道路 B.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C.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D.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道路
17、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涌现出被誉为“铁人”的石油工人王进喜,解放军的好战士雷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他们的先进事迹共同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A.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B.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C.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D.坚持科学,崇尚民主
18、“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等先进人物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下列最能体现他们身上共有的时代精神的是
A.艰苦创业
B.国际主义、同仇敌忾抗击侵略
C.国际主义、人道主义
D.艰苦创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9、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基层民主自治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制度
20、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 )开始。
A. 经济特区
B. 农村
C. 城市
D. 军队
21、成果: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舞蹈史诗《_____》;电影《英雄儿女》等。
22、回顾历史,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既紧张又缓和,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1900年,清政府统治时期,美国直接参与侵略中国的________战争。
(2)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国民政府时期,美国与中国并肩作战,取得________战争的胜利。
(3)新中国建立后,中美出现激烈对抗,1950年到1953年爆发了________战争。
(4)七十年代,中美关系出现缓和,标志性事件是1972年________。
23、_______年,日本首相 ___________ 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4、读《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示意图》将相应代码填入答题卡图中。
A.1972年
B.1955年
25、列举题
(1)20世纪中国社会发生了三次巨变,其中诞生了三位伟大的历史人物。第一次巨变是________,结束了清王朝统治,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第二次巨变中__________,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并取得成功,使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阶段;第三次巨变中邓小平实行了___________的伟大决策,中国由此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78年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____________(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实行______________,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5)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
(6)中共十五大把________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7)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____________制度,成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8)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26、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是________。屠呦呦因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________,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7、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________制度。
28、文化事业的发展
(1)1956年,________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 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2)“双百”方针提出后,长篇小说《_____》《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都是这一时期的出色作品。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2012年,中国作家_____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
29、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伟大的领袖是________,代替行使临时宪法的文献是《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________,结束了一百多年来中国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30、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并制定了___。
31、“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一首经典歌曲《爱我中华》反映了各族人民热爱祖国,和平相处的和谐中华。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确保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事务,新中国在少数地区实行了怎样的制度?
(2)近年来极少数人企图将新疆、西藏等从祖国分裂出去,这种行为有何危害?
(3)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必须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国家既扶助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又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请分别举例说明。
32、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四次调整,请举出四次调整的内容。简析1950年和1978年进行的调整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总结你对我国调整农村生产关系的认识。
33、中共十九大吹响了全党全国人民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军的集结号。中国梦基本内涵是什么?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有梦想,有奋斗,才会有出彩的人生。作为中学生你认为如何实现中国梦?
34、新中国建立之初百废待兴,国家着手进行国民经济的重建与恢复。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共党内,周恩来是最早提出“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思想的领导人之一。1949年12月他便在一次会议上指出:“我们必须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发展工业,在工业的领导下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平。没有农业基础,工业不能前进;没有工业领导,农业就无法发展。”
——胡长明《大智周恩来》
(1)根据年代尺信息提示,分别写出 A、B 对应的历史事件、时间,简述“基础”与“主导”之间的关系。
材料二
(2)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通过颁布农业政策,努力调整农村生产关系的重大时刻,请你分析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异同点。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 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3)根据材料三,我国是在怎样的起点上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经过此番建设,我国的工业面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