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中国成立后,社会政治运动经常开展,这在当时人们的取名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例如钱红卫、孙建国、刘援朝、周跃进等。一般而言,以上四人中年龄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A.周跃进、孙建国、钱红卫、刘援朝
B.孙建国、钱红卫、刘援朝、周跃进
C.钱红卫、周跃进、刘援朝、孙建国
D.孙建国、刘援朝、周跃进、钱红卫
2、2001年12月,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标志着
A.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一个新阶段 B.“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
C.“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就 D.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3、1937年10月25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三校联合组建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开学。1938年4月2日,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西迁云南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学校更名表明国民政府( )
A.实现了东西部教育资源整合
B.对抗日战争有了新认识
C.高等教育新战略布局已完成
D.重视西南国民素养培育
4、对外开放是我国改革的一种方式,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力量源泉。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A. 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
C.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
D. 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5、我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起止时间是( )
A. 1840—1911年 B. 1840—1956年 C. 1840年—1949年 D. 1919年—1949年
6、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
(1)对外商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A.(2)(3)(4) B.(1)(2)(3) C.(1)(3)(4) D.(1)(2)(4)
7、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是
A.中国梦 B.“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C.新发展理念 D.“一带一路”
8、经济统计数据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观察下面柱状图,推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995年开始快速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带来的推动作用 B.中国加入WTO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进行
9、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进行的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
A. 消灭了地主阶级 B. 基本肃清了国内外反动势力
C. 巩固了人民政权 D. 建立了社会制度
10、十九大修改的《党章》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人统揽“四个伟大”这一重大政治论断。在这样关键的历史节点,理解和把握从《共产党宣言》到“四个伟大”之间的内在关联及其主旨,对于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肩负起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的使命担当,无疑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阅读该宣言,我们可以了解到( )
①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 ②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 ③人文主义思想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11、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
A.安史之乱
B.藩镇割据
C.宦官专权
D.唐末农民起义
12、下表是两宋时期市舶司收入。这说明两宋时期( )
时间 | 977年 | 1053年 | 1076年 |
收入 | 32万缗 | 55万缗 | 60万缗 |
A.海外贸易的发展
B.纸币的大量发行
C.地方权力的扩大
D.商标广告的出现
13、中国改革开放经历了三次思想大解放:1978年第一次思想解放冲破了个人的崇拜;1992年第二次思想解放冲破了计划经济的崇拜;1997年第三次思想解放冲破了所有制的崇拜。“第二次思想解放”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提出
B.重申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C.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战略的提出
D.邓小平南方谈话
14、北京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沧桑巨变。1949年居住在北京城的居民可能看到的是( )
A. 英法联军烧杀抢掠
B. 康、梁组织公车上书
C. 五四运动
D. 开国大典
15、新华社电文曾说:“改革开放对中国人来说,绝不是一个普通的概念,它不仅意味着历史性的关键抉择,也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改革。”改革大幕开启的标志性会议上所作的战略决策是
A.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B.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确立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D.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16、下图是我国有着300多年历史的中药老字号。1954年进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时,它走的道路是
A.建立生产合作社
B.实行公私合营
C.由国家没收管理
D.由个人独立经营
17、为“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A.邓稼先和钱学森
B.袁隆平和屠呦呦
C.王进喜和焦裕禄
D.杨利伟和翟志刚
18、习近平主席哪一年首次提出“中国梦”?
A.2012 B.2013 C.2014 D.2015
19、“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进行所谓”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既没有经济基础,也没有政治基础,它必然提不出任何建设性的纲领,而只能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中共中央的这一深刻反思主要是基于
A.三大改造存在过急、过快的问题 B.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农村生产力
C.“大跃进”急于求成,违背客观经济规律 D.“文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
2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设立了深圳等经济区。经济特区的设立( )
A.成为农村改革的开端
B.标志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C.推进了经济体制改革
D.回应了邓小平南方谈话
21、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会议的名称。
(1)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会议是________
(2)做出社会文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建的战略部署的会议是________
(3)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的会议是________
22、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_____”交接入列;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___________。
23、________年,海南岛被划为经济特区; 1990年,________开发区也建立起来了。
24、为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______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_____业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5、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1)_____年,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_____而团结奋斗。
(2)习近平在会上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_____,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6、全方位外交
(1)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___________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2)中国注重改善和发展与________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力争中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逐步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积极发展与________的关系。
(3)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________的全球治理观,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_________。
(4)中国积极拓展________,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
(5)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______、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截至2019年9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0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________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
(6)中国的_________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7、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事件是______。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成立,它的成立得益于我国实行了____________(制度)。
28、一位美国高级将领在分析一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时曾说:“我们是在错误的时间一个错误的地点,和一个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他说的这场“错误的战争”在我国被称为_______战争。
29、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___________年9月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___________,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___________道路,一切权利属于___________。
30、到___________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___________、手工业和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___________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___________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1、在学习完八下第二单元的内容后,小明同学总结了这样的一条线索:“工业起步——宪法保障——制度建立——良好开端——出现失误”。请你结合这条线索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起步”指的是哪个时期在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上取得的成就?
(2)“宪法保障”和“良好开端”分别与这一时期哪两次重要的会议有关?与“宪法保障”有关的会议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这部宪法的名称是什么?
(3)“制度建立”指的是什么制度的建立?建立的时间是什么?
32、“中国梦”的实现是建立在中国实现工业化基础之上的,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充满了艰辛、曲折,但前景光明。读《“一五”计划成就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一五”计划优先发展哪一行业?形成了以哪里为中心的东北老工业基地?
(2)写出两例“一五”计划取得的建设成就。
(3)“一五”计划完成有什么意义?
(4)我们要“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你认为如何才能在新的历史机遇下实现国家工业化?
33、谈一谈:对“大跃进”运动的看法
"大跃进"运动是指1958年至1960年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极"左"路线的运动,是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及其以后不断地错误批判1956年反冒进的基础上发动起来的,是"左"倾冒进的产物。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谈谈对“大跃进”运动的看法。
34、阅读下列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
材料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签下“生死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1)图1中农民的行为是否合法,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2)图2中1949年到1957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图3中农民“人社”的“社”指的是什么?此后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4)图4中小岗村农民的做法,体现了我国哪次会议的决策?随后农村实行了怎样的改革?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