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北海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四位同学对“抗日战争”进行探究性学习,得出以下四个观点,其中错误的是(  )

    A.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

    B.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C.美国向日本投放两颗原子弹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D.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 2、中华民族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实现了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要了解这一段历史,必须查询的资料是

    A. 抗日战争

    B. 土地改革

    C. 抗美援朝

    D. 三大改造

  • 3、实现中国梦是当今中华儿女的崇高追求。习总书记阐述的中国梦指的是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彻底消除贫困人口

    C.解决14亿中国人的温饱问题

    D.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

  • 4、1967年全国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了1.1%;1968年又比1967年下降8.2%;1969年1970年增速30%以上,1976年又下降31%.由此可见,“文革”期间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A.持续下降

    B.持续增长

    C.大起大落

    D.科学发展

  • 5、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思想界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其根本目的是

    A. 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 纠正“文革”的“左”倾错误

    C. 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D.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

  • 6、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于

    A. 1949年

    B. 1954年

    C. 1982年

    D. 2018年

  • 7、下图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呈现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中国加入该组织的时间是

    A.2001

    B.2002

    C.2003

    D.2004

  • 8、1956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发生在这一年的有( )

    ①第一届全国人大胜利召开 ②“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③中共“八大”胜利召开 ④“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 9、李克强总理强调:“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实际上是创新的竞争。”创新既有技术的创新,又有制度的创新。下列选项能够体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在制度方面的创新的是

    ①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②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的赎买政策

    ③“一国两制”构想

    ④设立经济特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 10、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素材,一手史料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迹、遗物等。如果我们要研究邓稼先为两弹研制作出的贡献。以下可以作为一手史料的是

    A.邓稼先遗留手稿和日记 B.电影作品《邓稼先》

    C.《中外科学家故事——邓稼先》 D.某同学课堂笔记提纲

  • 11、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     

    A.选举了毛泽东为国家主席

    B.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

    C.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D.决定发动“大跃进”运动

  • 12、为了更好的开展“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主题教育活动,某地准备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观看一部电影,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是(     

    A.

    B.

    C.

    D.

  • 13、悼念周恩来,反对“四人帮”的强大抗议运动是

    A.四五运动 B.五四运动 C.“一月风暴” D.“二月逆流”

  • 14、“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的,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它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把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这主要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

    B.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C.有利于促进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

    D.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国家安全

  • 15、和平交往与暴力冲突是古代各个文明间交往的主要方式,下列历史事件中哪一项属于和平交流

    A. 布匿战争

    B. 马可.波罗来华

    C. 希波战争

    D. 亚历山大东征

  • 16、国外学者认为,这是对多民族国家民族政策模式的发展创新,是独特的“中国经验”。这里的“中国经验”指的是

    A.民主共和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特别行政区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17、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开始于(  )

    A. 新中国的成立 B. 一五计划的完成

    C. 三大改造的完成 D. 大跃进运动之后

  • 18、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3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阶级成分

    1950年

    1953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A.抗美援朝的胜利 B.“一五”计划的完成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 19、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先后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洗雪了百年国耻。在此之前,香港、澳门分别被哪两个国家侵占

    A.英国、葡萄牙 B.英国、法国 C.西班牙、葡萄牙 D.法国、葡萄牙

  • 20、对下表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时间

    成就

    1967年6月

    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1970年4月

    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73年

    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A.文革时期,虽然国民经济遭到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重要的科技成就

    B.这是“文化大革命”带来的成果

    C.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广大科技工作者艰辛的付出

    D.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会取得更大成果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________”建设,筹建和成立________,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 22、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大庆石油工人“铁人”_______、党的好干部_______、解放军好战士_______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 23、1956年, ______ (会议)以后,中国开始全面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1992年, ______ (会议),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24、他是国家领导人,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 25、(1)________年台湾成立了 ___________________年祖国大陆成立了_____________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2)1992年,两会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成共识。(“九二共识”)

    (3)1993年海协会会长 ________ 和海基会董事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行会谈,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达成共识。

  • 26、1955年,万隆会议,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外交方针是___________

  • 27、1947年,根据党中央________的基本方针,内蒙古自治区成立。1951年,________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 2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意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____制度。

  • 29、新中国成立初期的__________________,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 30、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座长江大桥是______;中国在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是______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学习了《中国历史》第四册,你最敬佩的历史人物有那些?你敬佩的理由是什么?

  • 32、(1)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请你谈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请你说说“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具体内容。

  • 33、

    1)上图中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有何意义?

    2)西藏自治区是哪年成立的?请你说出我国另四个省级自治区的名称。

    3)你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西藏自治区经济建设中最伟大的工程是什么?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逐步提升,外交事业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的完整。

    材料二:“即使没有苏联的威胁,我们也有必要在世界上两个最强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建立起新的友谊桥梁,原因之一是,这种友好关系将会给双方带来明显的经济和文化利益;原因之二在于原子时代这一严峻的现实……但无论完美还是中国,都再也承受不起意识形态所付的昂贵代价了”

    ——尼克松

    (1)新中国采取怎样的外交政策?

    (2)根据材料二尼克松认为改善中美关系的理由有哪几点?(不得照搬原文)

    (3)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哪一年?中美关系今非昔比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