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是在某场战争中牺牲的现江苏省赣州市龙南县籍部分革命烈士名录
陈观松(1924-1952) 赖监桥(1933-1953) 李佛林(1929-1953)
刘宴群(1927-1950) 徐承钦(1928-1951) 邱慈荣(1923-1952)
廖 武(1931-1953) 蔡以仁(1918-1950) 刘房添(1919-1951)
据此分析,这场战争最有可能是
A. 北伐战争 B. 抗日战争 C. 解放战争 D. 抗美援朝
2、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中国改革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主要内容是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全面深化改革
③全面依法治国
④全面发展市场经济
⑤全面推进改革开放
⑥全面从严治党
A.①②③⑥
B.①②⑤⑥
C.①②③④
D.②④⑤⑥
3、1956年,中共八大确立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决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序幕下列各项不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的重要工程或科技成就的是
A. 修建了兰新铁路
B. 大庆油田建成
C. 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建成
D. 大亚湾水电站开始发电
4、改革开放前,中国城乡居民的衣着主要是单调的“灰蓝黑”。进入21世纪,人们的服饰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日益多元化、个性化。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 思想观念不断解放 B. 西方文化影响深远 C. 服饰品味逐渐提升 D. 服装产业迅猛发展
5、我国的过渡时期指的是( )
A.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共产主义的过渡 B.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的过渡
C. 从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 D. 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过渡
6、在与金军的交战中,北宋的军队常常是不战而败。金军渡黄河时,宋军全都望风而逃,没有受到任何抵抗。金军将领慨叹道:“南朝可谓无人矣,若有一二千人守河,吾辈岂能渡哉!”这反映出北宋失败灭亡的原因之一是( )
A.军事无能
B.政治腐败
C.经济衰败
D.武器落后
7、“深耕细作产量高,一颗玉米穿云霄。彩云拴着玉米腰,吓得月亮弯弯腰。”这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某地的一首民谣。如果将其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 )
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
C.农业科技取得突出进步
D.“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失误”
8、由下表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表可知
A.新中国工业基础薄弱 B.印度钢产量低于中国
C.美英的经济实力相当 D.中国重工业发展迅速
9、第一次将“四个全面”定位于党中央的战布局的是
A.习近平
B.江泽民
C.胡锦涛
D.邓小平
10、毛泽东拿起五星红旗的式样指着说:“我们这个图案,表现我们革命人民大团结”。这一情景发生的历史背景是( )
A.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B. 1924年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C.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 D. 1949年新中国诞生前
11、这座城市既是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第一批设立的经济特区,它是
A.厦门 B.珠海 C.深圳 D.汕头
12、我国政府编制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目的是( )
A.打退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
B.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C.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D.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13、下列哪一事件促使唐朝由盛转衰:
A. 安史之乱 B. 藩镇割据 C. 黄巢起义 D. 五代更迭
14、中共八大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A.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B.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C.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高潮
D.发动全面文化大革命
15、新中国成立后, 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是
A.越南 B.南斯拉夫 C.苏联 D.朝鲜
16、1966~1976年十年间,在中国大地上发生过一场浩劫,历史上称之为“文化大革命”,表述正确的一项
A. 开始的标志是毛泽东发表《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
B. 结束的标志是毛泽东的逝世
C. 它是在文化领域里的一场革命
D. 我们必须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
17、“会议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缅怀。”这里的表述提到了“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 )
A.时间
B.背景
C.方式
D.目的
18、福建省最早最外开放经济特区是
A. 厦门
B. 汕头
C. 深圳
D. 珠海
19、1958年,严重损害农民利益,影响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的错误决定是
A. 进行整风运动 B. 开展“批林批孔”运动
C. 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开展反“右倾”斗争
20、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一次农村社会调查,就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40%以上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新中国的建立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21、“文革”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_______,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22、开国大典
(1)时间、意义: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标志着____成立。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____、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____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____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3、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引导分散的个体农民参加___________,走___________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4、_________年,中国首次成功地举办了亚运会;__________年,中国将举办奥运会。
25、农业科学家________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20世纪70年代初________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26、“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意义: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_____,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27、______的提出,为解决港澳台问题,推动祖国统一指明了方向;______制度有效地维护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28、“_________”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29、1951年,________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1953年_________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0、1956年至1966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里,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例如大庆石油工人“铁人”____________、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的好战士雷锋。
31、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全国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请回答: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
(2)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改革开放后,我国找到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创立者是谁?这一理论在哪一次会议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提出哪一思想也被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请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32、为了纪念改革开放,同学们回顾历史,总结成就,展望未来,对“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进行探索。
(1)回顾历史同学们认为:中华民族一百多年艰苦卓绝和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是1949年的“中国新生”和1978年的“伟大转折”,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请你说出开启这两个阶段的历史事件。
(2)总结成就
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复兴之路》解说词
你知道书写“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的是谁吗?20世纪的最后20年,他领导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之路进行过哪些探索?(至少回答两点)
(3)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请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在新的历史时期,你肩负着怎样的历史使命?
33、“六十余载磨一砺,瑕疵岂能掩美瑜:摸石过河登彼岸,扬帆入海导新航。”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风风雨雨走过了60多年。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崭新的篇章。请问:新中国的成立,对世界产生什么重要影响?
(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又一次历史性巨变。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3)20世纪60、70年代,我国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建设中出现了什么重大失误?
(4)哪一历史事件解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5)香港的回归是,中华民族百年的盛事,也是哪一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
34、识图题
(1)图1反映了我国哪项基本政治制度?
(2)图2特别行政区成立于哪一年?特别行政区“特别”在哪里?
(3)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西藏自治区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有何相同点。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