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石嘴山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他们中有一位战士在身负重伤、弹药用完的情况下用胸膛堵住正在扫射的机枪口;另一位严守潜伏纪律,直至被大火吞噬。他们分别是

    A.黄继光、邱少云

    B.杨根思、邱少云

    C.罗盛教、毛岸英

    D.黄继光、罗盛教

  • 2、中国梦的最大特点是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中国梦归根到底是

    A.个人的梦

    B.社会的梦

    C.人民的梦

    D.民族的梦

  • 3、永州市某中学八年级学生小明从奶奶家里找到了几张粮票、布票、油票等购物票证,奶奶告诉他这些票证已经退出历史舞台。这些票证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是

    A.消费观念的变化

    B.购物方式的进步

    C.生活方式的改变

    D.社会经济的发展

  • 4、如图所示,最有可能发生在什么时期

    A.一五计划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三大改造时期

  • 5、它是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它指

    A.“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B.“五大发展理念”

    C.“三严三实”

    D.“两学一做”

  • 6、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是

    A.邓小平 B.江泽民 C.胡锦涛 D.习近平

  • 7、美国中华会馆主席张自豪说:“1997年有30万港人移民出外,但在这十年间,回流香港的人潮又高达30万,即是说当年外流的港人在十年当中陆续回港。”出现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在于

    A.“一国两制”政策的推出

    B.国际局势总体趋向缓和

    C.内地大力支持香港的发展

    D.香港地区保持稳定繁荣

  • 8、1978年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所说的“解放”是指( )

    A. 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

    B. 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 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D. 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 9、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下列属于这一范围的“改变”包括

    ①在农村发展乡镇企业                ②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③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④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扩大经营自主权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10、既是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也是一场攻坚战的是(   )

    A.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废除人民公社制度

    C. 调动私营企业工人的积极性 D. 国有企业改革

  • 11、丽丽同学在互联网上搜索“邓稼先”的相关资料,据此可以判定他查找的信息最有可能属于下列哪一项

    A. 中国研制原子弹的历程

    B. 中国第一颗卫星发射成功

    C. 中国第一艘导弹护卫舰下水

    D. 中国制造的第一架飞机上天

  • 12、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主题是“合作共赢,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它宣示了中跟社会一起走合作共赢道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理念。这一理念提出的背景是

    A. 中非关系面临新挑战

    B. 中非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C. 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

    D. 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大幅度提高

  • 13、歌词“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中的“MACAU”是指

    A.香港 B.澳门 C.北京 D.台湾

  • 14、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第一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性事件是(   

    A.开国大典

    B.土地改革

    C.三大改造

    D.香港回归

  • 15、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强调既是全党的共同任务,也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的重大举措是(  )

    A. 从严治党 B. 依法治国 C. 建成小康社会 D. 改革开放

  • 16、我国对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中,采用公私合营办法改造的是

    A.资本主义工商业

    B.农业

    C.国有企业

    D.个体手工业

  • 17、全国电信网络的形成是在哪一时期(   )

    A. 新中国成立后   B. 改革开放后   C. 近十年   D. 21世纪初

  • 18、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

    A.解放社会生产力

    B.增强农村和城市经济活力

    C.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 19、2012年11月29日,在国家博物馆,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时,第一次阐述了“中国梦”的概念,中国梦不包括( )

    A.国家富强

    B.民族振兴

    C.社会安定

    D.人民幸福

  • 20、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转折”体现在

    A.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B.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从“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______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______》,它规定废除 ______________ ,实行______________。到______年底,除部分少数民资地区外,全国大陆上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 2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意义: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_____,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 23、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_____”交接入列;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___________

  • 24、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____________”奋斗目标;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____________”战略布局。

  • 25、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成果:_____________被确立为中共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 26、新中国外交成就辉煌。

    (1)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_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

    (2)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________原则。

    (3)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________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 27、(1)新中国成立后,《_______》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82年新宪法成为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_______建设事业的根本大法。

    (2)下图中的农业科学家_______成功培育出了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改革开放后,为了振兴科技和发展教育,我国先后实施了“_______计划”和_______战略。

  • 28、根据以下三幅图片所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表格:

    图片

    宗教

    创始人

    创始地点

    图片一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图片二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图片三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 29、   将右边任务字母代号填入左边对应的括号内。

       两弹元勋   A、焦裕禄

       解放军好战士   B、邓稼先

       杂交水稻之父   C、王进喜

       党的好干部   D、雷锋

       油田“铁人”   E、袁隆平

  • 30、割让香港给英国的条约是( )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豪迈地说:“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1)结合材料说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到朝鲜的目的是什么?

    (2)请你举出在这次战争中涌现的两位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3)我们中学生要学习他们什么精神?

    (4)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对彭德怀这句话的理解,分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 32、新中国的建立和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的重大事件是什么?毛主席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了什么?现代化建设中实现“伟大的战略转变”重大会议?本次会议的重大意义有哪些?

    (2)为确保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领导,江泽民就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提出了哪些思想?

    (3)科学发展观是在那一次会议中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4)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提出哪一重要思想概念?

  • 33、谈一谈: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看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里,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谈谈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看法。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70年的峥嵘岁月,70年的光辉历程,新中国承载着历史的沧桑,沉淀着不同时期中国人民的深刻记忆。某历史兴趣小组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主题展开了合作探究活动,请你也加入到他们的探讨活动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巩固政权)

    材料一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从改革前后土地所有制、农民地位以及农业生产的变化,说明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取得成就)

    材料二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1953年农轻重

    比例(%)

    1957年农轻重

    比例(%)

    1953—1957年平均

    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2)从材料二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

    (继续探索)

    材料三

    (3)据材料三指出,1956年的中国经济成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探索失误)

    材料四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大跃进”形势,并且说,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天等于20年”的伟大时期。要求缩短超英赶美的时间,争取7年赶上英国,再加8年或者10年赶上美国……要掀起一个“以钢为纲”带动一切的“大跃进”。

    ——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4)根据材料四,概括“大跃进”的特点。

    (以史鉴今)

    (5)综合分析上述探究活动,指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的原则。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