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土地改革意义叙述不正确的是
A.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B.实现了土地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
C.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D.农业生产获得发展,为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是( )
A.北洋水师
B.福建水师
C.华东军区海军
D.东海舰队
3、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的内容包括( )
①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②发展才是硬道理 ③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④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4、邓小平开创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毛泽东开创的井冈山革命道路,两者最重要的相同点是
A. 坚持走群众路线
B. 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
C. 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D. 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
5、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文昌航天发射场的一声巨响,大地震动,烈焰飞腾,天舟一号--我国第一艘货运飞船,终于露出了庐山真面目。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时间是( )
A.1964年 B.1970年 C.1979年 D.1981年
6、1978年12月的《人民日报)社论指出,“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規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这表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A.特区建设
B.经济建设
C.政治建设
D.思想建设
7、“50年代看阳光,70年代看墙上(钟表),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手机)”。这些现象主要反映了
A.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B.时间观念的增强
C.通讯手段的进步 D.消费观念的变化
8、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下列选项中,搭配错误的是( )
A.“两弹一星”——邓稼先、钱学森 B.神舟七号——杨利伟
C.籼型杂交水稻——袁隆平 D.青蒿素——屠呦呦
9、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次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八大 D.中共十九大
10、疫情期间,我们可以线上办公、上课,这说明我们充分应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技术是( )
A.内燃机技术
B.航天技术
C.生物工程技术
D.计算机网络技术
11、下表中安徽凤阳县农业生产实现三年三大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1980年粮食产量 | 5.02亿千克 |
1981年粮食产量 | 6.70亿千克 |
1982年粮食产量 | 7.15亿千克 |
A.新中国土地改革的完成
B.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人民公社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2、万神庙是古罗马精湛建筑技术的典范。下面图片展现了它最突出的建筑特色是
A.玻璃装饰
B.榫卯(sǔn mǎo)结构
C.宏伟穹顶
D.塔尖高耸
13、我国于2013年6月11日成功发射神舟十号飞船,将三名宇航员送入太空。我国历史上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是( )
A.天宫一号 B.神舟一号 C.神舟五号 D.神舟六号
14、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下列属于该时期“声音”的是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②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③中美关系正常化 ④中日建交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15、2008年12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中国青少年友好交流年”活动。30多年前中日两国外交出现转折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田中角荣访华 B.安倍晋三访华
C.尼克松访华 D.福田康夫访华
16、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
A. 袁隆平
B. 华罗庚
C. 钱学森
D. 邓稼先
17、2019年3月3日,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国有企业优化重组、提质增效取得新进展。”我国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在管理体制上要( )
A.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B.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
C.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D.逐步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8、张和解出生于1951年9月,他父母给他取名最有可能与什么事件有关( )。
A.和平解放北平
B.和平解放西藏
C.抗美援朝
D.解放南京
19、假如你是一位记者,采访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你的采访报道中不应该出现的是
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C.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20、中共中央为在“文化大革命”中含冤逝世的刘少奇平反并为其举行追悼会,这一事件最有可能发生在
A.文化大革命后期 B.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期
C.中共七大期间 D.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21、__________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__________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2、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以后,奉行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_______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开始时间和法律依据、内容: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_》。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________。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3)完成: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____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24、经济特区的代表,“一夜崛起之城”指的是________
25、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 _________ ,_________”
26、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______________》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________________》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7、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________;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________。
28、读《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示意图》将相应代码填入答题卡图中。
A.宁波
B.福州
C.温州
29、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铁人“________”其艰苦创业精神被称为“铁人”精神,“县委书记的榜样”是________。
30、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_______________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指导方针是解放思想、开动脑筋、_______________、团结一致向前看。
31、探究题。中美两国是当今世界两大强国,它们的关系直接影响世界格局,请我们一起探究中美关系。
【任务一】梳理知识
(1)建国初期美国对中国采取怎样的外交政策?请举一例说明。
(2)乒乓外交被称为“小球转动大球”,小球指乒乓球,“大球”指什么?
(3)1972年中美之间有何大事发生?中美之间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任务二】解决问题
(4)建国后,美国对华态度有何变化?
(5)产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任务三】
(6)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32、列举建国后三项重大科技成就?
33、土地改革进行的目的及影响是什么?
34、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藏真正步入现代文明始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自治区成立、改革开放等重要发展阶段,西藏不仅建立起全新的社会制度,而且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15年《西藏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白皮书
(1)西藏步人现代文明的历程,得益于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什么基本政治制度和政策?
材料二 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翩跹接踵来:
(2)材料中的“喜事”指哪两件大事?“紫荆”“白莲”盛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台湾当局新領导人蔡英文2016年5月20日发表“就职演说”,在两岸性质这一根本问题上态度模糊,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和认同其核心意涵,没有提出确保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具体办法,……其政策论述的实质是降低两岸的连结与依存度,保持所谓的台湾“主体性”,两岸关系的未来依旧无法拨云见日。
(3)材料三中“九二共识”的核心是什么?当前我国政府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