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一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2、习近平主席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件历史性事件……”其中“改革开放”始于( )
A.土地改革的推行
B.遵义会议的召开
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三大改造的完成
3、目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以下不属于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的是( )
A.珠海
B.深圳
C.汕头
D.浦东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彭德怀的率领下,进行抗美援朝
B. 1954年,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C. 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是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
D. 一五计划的重点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5、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这格局形成的步骤是
①沿海经济开放区
②沿海开放城市
③经济特区
④内地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②①④
D.②①④③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得到长足的发展。现在人民军队包括
①陆军
②火箭军
③空军
④海军
⑤战略支援部队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7、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他按动电钮,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乐队奏起了雄壮的国歌——
A.《义勇军进行曲》 B.《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C.《黄河大合唱》 D.《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8、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是
A. 陆军
B. 火箭军
C. 空军
D. 海军
9、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属于伟大创举事件是
A. 组织农业生产合作社
B.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
C. 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
D. 建立手工业
10、1978年12月18日《人民日报》头版新闻标题是《中国对外政策取得巨大成功》,这里的“巨大成功”是指
A.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中美决定正式建交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11、美国《新闻周刊》曾刊发署名文章说:“从那以后(改革开放),我亲眼目睹了这场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快、最深远的变化。”下面能反映这种变化的一组现象是( )
A. 两弹一星——一国两制——中美建交——港珠澳大桥
B. 尼克松访华——经济特区—— 市场经济——WTO
C. 家庭联产承包——南方谈话——神舟七号——中国梦
D. 载人航天——青蒿素——重返联合国——籼型杂交水稻
1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谁提出来的(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习近平
13、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的政策是
A. 三通政策
B. 赎买政策
C. 不干涉政策
D. 政府指导政策
14、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与抗美援朝战争的共同作用是
A.消灭了地主阶级
B.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C.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D.人民政府掌握了经济命脉
15、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第一年秋天,粮食产量比去年增长6倍多,此后,粮食产量逐年提高。这是因为这种做法( )
A.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真正体现了平均分配原则
C.适应了农民生产的需要
D.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梦想
16、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袁世凯称帝
②护国战争
③二次革命
④辛亥革命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①②
C. ②④①③
D. ③④①②
17、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与会代表认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里的“工作”旨在( )
A.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实现祖国统一
C.进行土地改革 D.创建新中国
18、拿破仑曾说:“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它一旦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促使“雄狮醒来”,让“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抗美援朝战争
19、同仁堂是我国著名的中药名牌老店,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后,获得进一步发展,成为我国最著名的中药企业之一。国家在对其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实行的政策是
A.没收
B.赎买
C.租赁
D.生产合作社
20、“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对这一梦想认识正确的是
①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基本内涵
②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③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
④确立了“两个百年”奋斗目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1、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过程
初步提出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 提出实行______ |
中共十二大(1982年) | 提出“建设有____的社会主义” | |
基本形成 | 中共十三大(1987年) | 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____ |
充实发展 | 南方谈话(1992年) |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
最终确立 | 中共十四大(( )年) | 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
中共十五大(1997年) | 把_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22、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伟大的领袖是________,代替行使临时宪法的文献是《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________,结束了一百多年来中国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23、将下列图片与相关选项选择搭配起来:
①科技成就 ②党的建设 ③外交成就 ④国防建设 ⑤土地改革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24、到_______年,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25、新中国建立后,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也涌现出一批杰出人物。将下列对事件和人物的梳理补充完整。
(重大事件)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杰出人物)
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2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________》。这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_____。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________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________制度的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________建设奠定了基础。
27、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文献。
(1)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3)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报告——
(4)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8、(1)大庆石油工人代表“铁人”——________
(2)“杂交水稻之父”——________
(3)“党的好干部”——________
(4)“两弹元勋”——________
(5)“解放军好战士”——________
(6)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我国科学家——________
(7)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用身体堵住敌人机枪射口的“最可爱的人”——________
29、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________、珠海、厦门、汕头四个经济特区。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_______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30、
(1)图一中的人物是____________,作出____________伟大决策。
(3)图二人物是_________,提出了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_______________基本准则,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__________方针。
(3)图三的人物是__________,主要贡献是__________,获得了______________称号。
(4)图四反映____________事件,司令员是________,胜利的标志性事件是______________
31、抗美援朝胜利的条件有哪些?
32、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国家逐步走上了一条独立自主、经济富强、人民幸福的道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哪一事件标志着民族独立?
(2)哪一措施的实施使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作出党的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在哪次会议上?它作出什么伟大战略决策?
(4)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现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为此进行了怎样的战略布局?
33、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现在,经历69个春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迈出了一步步坚实的步伐。请回答:
(1)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的含义?
(2)新中国成立伊始,党和政府为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而实行了什么计划?列举这一计划实施取得的成就一例
(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怎样的伟大决策,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4)2017年,我党在哪次会议上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1)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文化大革命的史实说说为什么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材料二:我父亲出生在那一九七八,爷爷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
(2)材料二中“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开启了我国农村哪项制度改革?实行这一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材料三: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3)材料三中的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什么?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什么事件?有什么意义?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