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习近平指出,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到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抗日战争胜利
C.改革开放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多次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调整。与右图相关的事件完成后,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说法哪一项不正确( )
A.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B.消灭了地主阶级
C.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D.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3、蔡英文上台后,对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九二共识”的表述比较模糊,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和认同其核心意涵。“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是( )
A. 两岸关系是一中一台 B. 两岸人民都认同一个中国原则
C.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即中华民国 D.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4、歌曲和口号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 下列建国后的歌曲和口号, 按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②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③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④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A.②③①④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②③④①
5、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文件是
A.《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D.《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6、某网站正在征集“中华人民共和国足迹”专栏的解说词,具体要求如下:以简练的语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每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以回顾历史,启示后人。下列关于“1978年的足迹”的解说词正确的是
A. 思想解放,大幕开启
B. 黑白颠倒,是非不分
C. 十年动乱,经济停滞
D. 举国欢庆,翻身作主
7、“一国两制”实施的根本前提是
A. 和平统一方式
B.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 平等谈判原则
D. 实现经济互助
8、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一化三改”。其有利条件是国家
①政治稳定
②经济恢复
③人心振奋
④法制健全
A. ①③④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③④
9、20世纪七八十年代,普通老百姓通过写信或发电报联系远方的亲朋好友;20世纪90年代,一些寻常百姓家安装了固定电话;21世纪,手机开始流行,到现在人手一部,可视频通话、可上网……这反映了( )
A.科技改变生活方式
B.国家大力发展电信事业
C.人们思想观念转变
D.科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10、“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已为实践所证明,它拉大了我国经济、科学、文化、教育同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文化大革命”结束于
A.19世纪60年代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
11、“一铲能铲千层岭,一担能挑两座山,一炮能翻万丈崖,一钻能通九道湾。两只巨手提江河,霎时挂在高山尖。”这首民谣创作的时代背景应是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高潮
C.“大跃进”运动
12、观察下列表格,引起我国各种经济成分比例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 国营经济 | 合作社经济 | 公私合营经济 | 个体经济 | 资本主义经济 |
1953 | 10.8% | 11.6% | 2.7% | 71.2% | 5.9% |
1956 | 32.2% | 53.4% | 7.3% | 7.1% | 0 |
A.“一五计划”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土地改革的完成
13、“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翩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该诗歌中的“喜事”是指
A.新中国成立 B.香港、澳门回归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D.中国改革开放
14、照片能够形象地再现历史场景。对下图历史场景解读正确的是
A.出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B.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
C.使“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变成了现实
D.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15、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 )
A.内蒙古自治区
B.西藏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
16、在中国近现代史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出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战斗英雄。下列属于抗美援朝时期的战斗英雄是
①刘道一 ②徐锡麟 ③赵登禹 ④佟麟阁 ⑤邱少云 ⑥黄继光
A.①② B.③④ C.⑤⑥ D.③⑥
17、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最为深远的意义是
A. 提高了中国威望
B. 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
C.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D. 结束十年“文革”
18、1992年,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这里的“共识”是指
A.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 制定和平统方案
C.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D. 提出一国两制方针
19、下边的文献出自( )
A.遵义会议
B.七届二中全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0、自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十年,可以说是在跌宕起伏的曲折过程中前进的,特别是社会政治运动的不断开展,甚至在当时人们为新生婴儿所取的名字中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如张卫红、李援朝、陈建国、王跃进等。如果从确实反映历史印记的角度,以上四人的年龄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应该是
A.李援朝、陈建国、张卫红、王跃进
B.陈建国、李援朝、张卫红、王跃进
C.陈建国、李援朝、王跃进、张卫红
D.李援朝、陈建国、王跃进、张卫红、
21、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保家卫国,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20世纪70年代末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4)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
22、新中国建立后,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也涌现出一批杰出人物。将下列对事件和人物的梳理补充完整。
(重大事件)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杰出人物)
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23、以下人物都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非凡的贡献,堪称“中国脊梁”。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将下列人物的序号填入相应的横线上。
①雷铎 ②邱少云 ③焦裕禄 ④袁隆平 ⑤王进喜 ⑥黄继光
(1)为保证潜伏战友的安全,烈火焚烧不动摇____________;
(2)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眼,为战友开辟前进道路____________;
(3)大庆石油工人“铁人”____________;
(4)党的好干部____________;
(5)解放军好战士____________;
(6)“杂交水稻之父”____________。
24、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___________进行平反,要求纠正_________的错误。
25、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新中国国旗一一
(2)新中国采取的纪年方法一一
(3)1954年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的制度一-
(4)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一一
2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
(1)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具有____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____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3)决定改北平为____,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____为代国歌;以____为国旗;采用____纪年。
(4)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____。
27、“文化大革命”是由________错误发动,被________、________两个反革命集团所利用和操纵,使中国陷于“________”长达十年之久,给整个民族造成了严重灾难。
28、中国近代史开始的标志是___________,近代化开始的标志是___________。
29、我国虽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有一些失误,但也取得了重大成就,涌现了许多模范人物,下图中的模范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日常生活的变化
(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____________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2)改革开放前,人们买衣服要凭_____,不仅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吃的方面,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_____问题。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也很简单。
(3)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_____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_____”,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4)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_____也不断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_____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3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是什么?
32、下面一组图片反映了我国取得的成就,请你写一段文字加以概括地介绍。
介绍:________
33、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是历史的遗留问题,请回答:
(1)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分别是哪一年?
(2)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前分别处于哪个国家统治之下?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提了什么样的伟大构想?
(4)“二战后,台湾回归中国”,这次回归是摆脱了哪个国家的殖民统治?这个国家是在依据什么不平等条约割占台湾的?
(5)请你以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为例,说明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34、好的歌曲往往记载时代的气息,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是催人奋进的长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材料二: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会…,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
——电视剧《鸽子哨》的主题歌曲
材料三:山绿起来人富起来,面朝大海中国春暖花开。一个梦用五千年文明承载,美丽中国世世代代…
—— 《美丽中国》
(1)材料一中让中国人民“站起来”开始于什么事件?“站起来”的中国人民社会地位发生了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2)材料三中的“北京开了一周的大会”,该会做出了怎样的重要决策?
(3)“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开启了我国农村的哪项改革?农村的改革有什么样的作用?党对农村政策调整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4)美丽中国,实现中国美丽梦,谈谈你的建议。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