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内容的是
A.全面改革开放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深化改革
2、选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完成的项目
A.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B. 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C.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 大庆油田建成
3、我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是在
A. 1984年
B. 1987年
C. 1997年
D. 1999年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为了加强与世界各国经济的交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2001年中国加入了:( )
A.亚太经合组织 B.世界贸易组织 C.欧盟 D.华沙条约组织
5、《人民日报》社论:“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的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这反映了党和国家要( )
A.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B.发动“文化大革命”
C.对城市国有企业进行改革
D.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春天的故事》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指的是
A. 实行国有企业改革
B. 第一个五年计划
C. 三大改造
D. 在沿海建立经济特区
7、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特点
A.经营承包责任制
B.企业经济利益与经营成果联系
C.企业经营权集中在政府手中
D.企业经营好,职工收入就多
8、德国的一位法学家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最为平和、最为持久”说明罗马法
A.成为欧洲法学的渊源 B.巩固了皇帝的独尊地位
C.维持了罗马帝国统一 D.维护了庄园的公共秩序
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常开展大规模的社会政治运动,这在当时人们的名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如果按照出生日期的先后来排列以下四个人的名字,正确的是
A. 钱红卫、刘援朝、周跃进、王建国
B. 钱红卫、王建国、刘援朝、周跃进
C. 王建国、刘援朝、周跃进、钱红卫
D. 王建国、钱红卫、周跃进、刘援朝
10、下列选项中,前后联系正确的一组是
A.新中国的成立﹣﹣﹣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B.中共十三大﹣﹣﹣确立邓小平理论地位
C.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正式建交
D.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11、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的是
A. 解放战争的胜利 B. 新中国的成立
C. 土地改革的完成 D. 抗美援朝的胜利
12、“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流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歌词中盛赞的这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
A.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B.建立经济特区
C.南方讲话使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
D.实施改革开放
13、1954年9月,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一致通过( )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4、1953-1956年我国农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农业合作化运动
15、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最为深远的意义是( )
A. 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B. 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
C. 提高了中国的威望 D.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16、每年的12月4日是全国法制宣传日,我国的临时宪法和第一部宪法分别颁布于什么时间
A. 1949年1954年
B. 1949年1952年
C. 1954年1982年
D. 1949年1984年
17、“解放”一词在不同时期含义不同,如1949年新中国诞生,解放了全国人民;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则是中国人民另一种意义上的解放。后一种“解放”侧重于
A.国家主权的独立
B.人民思想的解放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建立新的经济基础
18、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借鉴苏联经验,开始实施“一五”计划,一场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全面展开。“一五”计划的重点是发展
A. 重工业
B. 交通运输业
C. 轻工业
D. 农业
19、今年是我国开始兴办经济特区40周年。当年经济特区的特别之处在于
①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 ②实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
③实行特殊的政治制度 ④允许外国企业进行投资活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从这首歌谣中我们看到( )
①分田到户,把土地所有权给农民后的高兴心情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得农民拥护
③责任制兼顾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村发展乡镇企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②③
21、载人航天成就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蒿素发明者___________杂交水稻发明者___________
22、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前提:“________”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2)谈判:(1)中英谈判:1984年12月,中英正式签署___________,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____________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中葡谈判:1987年4月,中葡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___________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3)回归:
香港回归: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举行香港交接仪式。江泽民主席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________正式成立。
澳门回归:1999年12月19日午夜至20日凌晨,中葡两国政府举行________交接仪式,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4)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________,在完成________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23、割让香港给英国的条约是( )。
24、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影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________,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________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25、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内容:提出的奋斗目标是,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___。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____、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6、共同繁荣发展
(1)背景: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发展___________,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
(2)举措及成效:
政治上:进行了一系列的________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________社会。
经济上:国家采取许多________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文化上:国家重视________的保护与发展,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战略上: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____________,为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
重要表现:2006年,________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7、新时代强军之路
(1)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____召开,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2)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____大战区,即____、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
(3)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____大军种,即陆军、海军、空军、____、战略支援部队。
(4)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____、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国防和军队的____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28、1958年总路线提出后全国掀起_____的高潮和_____运动。
29、拨乱反正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________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1980年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_____的种种罪名,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2)1981年,中共__________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30、20世纪60年代在兰考治理“三害”的“党的好干部”是____________;20世纪90年代被当地藏民称为“活菩萨”的援藏干部是____________。
31、新中国的建立和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的重大事件是什么?毛主席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了什么?现代化建设中实现“伟大的战略转变”重大会议?本次会议的重大意义有哪些?
(2)为确保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领导,江泽民就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提出了哪些思想?
(3)科学发展观是在那一次会议中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4)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提出哪一重要思想概念?
32、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对我国的“三农”问题格外重视,建国后,为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我国在不同时期对农村的土地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1951年的土地改革中,我国颁布了什么法律文件?
(2)我国的三大改造完成于那一年?是对那三方面的改造?
(3)建国以来历史上最具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指哪一次会议?召开于哪一年?此后农村实行的土地政策是什么?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民英雄纪念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回答:
(1)“三年以来”指什么时期以来?
(2)“三十年以来”指什么事件以来?它标志着什么?
(3)“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什么事件?标志着什么?从那时起,中国人民的内外敌人是谁?
(4)今天,我们青少年应当怎样纪念革命先烈?怎样继承革命事业?
34、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的最后20年(指上世纪1980年代后),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引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1)这一“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指什么事件?这一伟大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做出来的?这次会议有什么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2)你知道书写“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的总设计师是谁吗?
材料二:1992年,新中国第二代领导核心亲临改革开放前沿,观察社会现实,思考中国未来,就如一首歌中唱到的“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3)材料中提到“1992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什么事件?为什么说这“又是一个春天”?
(4)在袓国统一方面,这位老人创造性的提出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己经在哪两个地区得到了成功的实践?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