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强调“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这是什么会议( )
A.亚非会议
B.万隆会议
C.日内瓦会议
D.雅尔塔会议
2、导致下表中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抗美援朝
3、小李在检索某历史人物时,输入了“千里跃进大别山”“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等关键词,他要查找的是
A.孙中山
B.毛泽东
C.周恩来
D.邓小平
4、下列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图指出从③到④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实施1953至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
B.全面起“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D.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5、“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哪位领导人说的
A. 毛泽东
B. 邓小平
C. 江泽民
D. 胡锦涛
6、2019年1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神圣使命,排列下列相关活动的先后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连战“和平之旅”②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③九二共识④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A.④③①② B.③④②① C.①②③④ D.③②①④
7、下列关于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形成的格局,正确的表述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
C.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沿海经济开放区——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8、每周一的早晨,我们都要举行升国旗仪式。把五星红旗定为新中国国旗的会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C.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D.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9、西藏以其雄伟壮观、神奇瑰丽的自然风光闻名。它地域辽阔,地貌壮观、资源丰富。自古以来,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以下关于西藏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唐朝时文成公主入吐蕃,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②康熙帝册封佛教首领达赖喇嘛
③雍正帝设置驻藏大臣
④建国后,我国在西藏建立省级自治区。
A. ① B. ①②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0、某“农家乐”制作的野菜、粗粮受到前来游玩游客的追捧,对这种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 中国人已解决吃饭问题
B. “农家乐”经济发展水平低
C. 人们讲究粗细搭配,注重绿色食品
D. 人们饮食喜欢猎奇
11、归纳和整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请问下列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B. 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C. 中共“十六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中共“十五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2、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为改变这种局面,我国开始实施( )
A.土地改革. B.第一个五年计划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
13、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农村实行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现代企业制
C.人民公社 D.合作社
14、2020年3月10日,习近平同志在武汉就“武汉战疫”指出,武汉用自己的行动展现了中国力量。在新中国建立后,可以证明武汉的历史地位的是
A.建立第一个自由贸易区 B.建造第一座长江大桥
C.研制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D.塑造长江三峡水电站
15、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强调:“立足新的实际,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善于以新的经验指导新的实践。”下列能够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创新精神的是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赎买”政策
③“一国两制”构想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
D. ③④
16、实现好、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历来是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辽宁省宽甸县农民在给毛泽东主席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农民“这个梦想”实现的途径是
A.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C.参加“大跃进”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7、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权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蒸蒸日上。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实行了彻底的民主改革
B.新型民族关系的确立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D.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18、九年义务教育属于
A. 高等教育
B. 中等教育
C. 小学教育
D. 基础教育
19、1950年6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这是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是中国人民对残余的封建制度所发动的一场最猛烈的政治战争,将在实际上结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材料中所说的这件大事应该是:
A.土地改革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D.和平解放西藏
20、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集中力量发展的是?
A. 重工业 B. 农业
C. 交通运输业 D. 轻工业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_______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开始时间和法律依据、内容: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_》。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________。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3)完成: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____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22、农业合作化开始时实行的_______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它经历了由___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三个阶段。
23、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铁人“________”其艰苦创业精神被称为“铁人”精神,“县委书记的榜样”是________。
2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造性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和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新成果。
25、1947年,《________》的颁布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和物力保障;1954年颁布的《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6、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技文化工作中实行“双百”方针,具体指“________”。
27、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____________》,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1984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颁布实施。
28、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1)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_____位。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公路运输也获得较快发展。
(2)到2021年底中国高速公路里程已达16.9万千米,位居世界第_____。现在全国各大城市和一些中等城市、旅游胜地都有航线,并与世界许多国家的大城市设有直通航线,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3)城市道路建设也发展迅速很多城市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改善城市交通状况。铁路、公路、民用航空、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已形成综合_____。
(4)随着交通设施的改善和_____的提高,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还有方便快捷的地铁,私家汽车也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长途旅行时,人们可以选择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等多种交通工具。
(5)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不断增加对电信事业的投资,逐渐形成全国_____。改革开放后,电信产业快速发展。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_____,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
(6)中国的_____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中国网民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_____。
29、他是国家领导人,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30、1929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________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________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31、读图回答问题。
(1)哪次会议为图1的伟大事件做了准备?会议的成功召开有什么作用?
(2)新中国是什么时间成立的?概括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3)图2和什么事件有关?志愿军入朝作战目的是什么?
(4)概括新中国建立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3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哪五项原则?
33、制度创新推动社会进步,技术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道路选择为社会发展指引方向。
(1)制度创新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举措。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有何重大意义?为了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请问“一国两制”提出的依据是什么?
(2)科技创新成为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右图人物的什么成就,解决了我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道路向世人展示了完全不同于西方预判的发展路径,为人类文明探索发展道路提供了中国经验”,在此道路引领下,我国在对内经济体制改革中取得的重大成果是什么?
(4)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些伟大精神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其中抗美援朝精神有哪些内涵?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什么?
34、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藏自治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28日设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目,以纪念50年前在西藏进行的民主改革,民主改革是西藏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通过民主改革,西藏各族人民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同全国人民一道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奋进,
材料二: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平等一员.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各族儿女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心心相印,一定会更加幸福安康、兴旺发达。
材料三:“七子之歌” 将中国带入无限悲伤,为之泪浸前襟,如今祖国以宽广胸怀将其拥抱而归。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分别成立了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材料四: 2015年3月, 习近平主席给海峡两岸关系定调,强调“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坚持共同政治基础”“坚定不移为两岸同胞谋福祉”和“坚定不移携手实现民族复兴。”
(1)材料一中“西藏百万农奴解放”是通过何种方式实现的?有什么重大意义? (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2)材料二中“党的民族政策”指什么?该政策的实施有何意义?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3)材料三中“香港、澳门回归”得益于哪一伟大构想?
(4)材料四中习主席这些大政方针实现的前提是什么?
(5)纵观中国历史,结合当前形势,谈谈你对祖国统一大业的认识?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