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多年前,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出席的一项国际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周恩来参加的这次会议是( )
A.第26届联合国大会
B.日内瓦会议
C.万隆会议
D.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2、截至2017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7万公里,其中高铁2.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量的66.3%,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冠军”。这主要反映了
A.我国通信的不断发展
B.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我国交通的不断发展
D.我国人民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
3、抗美援朝的根本目的是
A. 保家卫国
B. 建设社会主义
C. 解放朝鲜
D. 推翻殖民主义
4、这次会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次会议是
A. 中共十六大 B. 中共十七大 C. 中共十八大 D. 中共十九大
5、回顾历史,宁波曾是通商口岸;改革开放后,宁波又是l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比较前后两次“开放”,其不同在于( )
A. 前者是丧权辱国的,后者是独立自主的
B. 前者是主动的,后者是被动的
C. 两次开放都取得了辉煌成果
D. 两次开放都增强了国力
6、为了维护我国的海洋利益,我国建成了第一艘航空母舰。它是指
A. “中华神盾舰” B. “青岛舰”
C. “山东舰” D. “辽宁舰”
7、“60多年以来,中非关系总体上经历了一个从政治支持到经济合作,再到全方位发展的历程。”材料中的“60多年以来”可以追溯至新中国领导人与非洲一些国家领导人的首次聚会是
A.亚欧首脑会议
B.朝鲜停战谈判
C.万隆会议
D.第26届联大
8、“他的--系列作品,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实融为一体,生动的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和中国独特的文化风格,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也因此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文中的“他"是
A. 陈忠实
B. 余秋雨
C. 莫言
D. 贾平凹
9、彻底废除在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是( )
A.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工业化道路的开辟
10、李克强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大对民族地区发展支持力度。少数民族的发展基于我国实行的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庋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社会保障制度
11、我国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哪次会议上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八大
1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四个全面”是指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全面实施“一带一路” 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④全面从严治党 ⑤全面深化改革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13、据有关资料显示,1953年湖北、湖南、江西三省14个乡出卖土地的农户占总农户的1.29%,比1952年增加了550%,出卖土地的数量占土地总量的0.22%,比1952年增加了506.93%。针对这一现象,我国开始了( )
A. 土地改革 B.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14、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的民主政治与法治建设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主要表现在制定了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5、2019年1月21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吉林一号”搭载的三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回顾历史,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
A.长征一号 B.东方红一号 C.嫦娥一号 D.神舟五号
16、新中国“打破封锁的努力迎来了决定性转折”,这是“中国在国际大家庭中开始正常化外交的重要象征”。材料评价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日关系正常化
D.中美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17、“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2015年“感动中国”颁奖词中“帮人类渡过一劫”的科技成果是( )
A. 原子弹 B. 计算机
C. 籼型杂交水稻 D. 青蒿素
18、如表是台湾媒体整理的大陆领事馆近期救助台湾同胞的案例,这些案例
A.反映了出国旅游的台胞人数越来越多 B.促进了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
C.说明我国政府坚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 D.显示了国家维护主权的决心
19、“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首歌谣赞颂的是
A.建立经济特区
B.香港、澳门回归
C.国有企业的改革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2002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想写进了党章,至此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包括
①马克思列宁主义②毛泽东思想③邓小平理论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⑤科学发展观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②③④⑥
B.①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
21、科学理论可以指导实践。在中共十八大上,_______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中共_______ (会议)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2、___________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__________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3、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与之相关的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________。
(2)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________。
(3)为发展我国的石油工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铁人”的是________。
(4)________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5)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4、读如图,回答问题
(1)2013年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________当选为国家主席,他在大会上深刻阐述了________的宏伟蓝图。
(2)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确立了中国共产党“________”的奋斗目标,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________;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文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________
25、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和福建的 ______ 建立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中央决定开放_____个沿海城市。后来,增设_______经济特区,设立 _______ 开发区。现在,我国的对外开放已从 _______ 地区向 _______ 发展,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一个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的对外开放格局。
26、1971年第_____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27、榜样人物是时代的先锋,学习的楷模。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的战斗英雄是________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治理灾害,病故前要求“埋在沙滩上……要看着把沙丘治好”的“党的好干部”是________。
28、_______年,在北京召开中共八大。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29、_____________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团访问大陆,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_____________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双方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了意见。
30、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过程: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______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_____的高潮。
(2)创举: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政策,实现了_____,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1、1978年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取得成功后,改革浪潮由农村涌向城市。
(1)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有什么重要意义?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和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32、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至今仍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其诞生是中国与哪两个国家共同倡导的?
(2)为了平息万隆会议的分歧与争论,我国哪位外交官、提出的什么方针推动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3)列举出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外交开创了新局面的三个历史事件。
(4)结合上述所回答的问题,谈谈的你的感悟。
3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设立了哪四个经济特区?
34、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苦的探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生的共和国仅用了半年时间就使全国物价基本稳定……农村则继续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先后共使3亿多农民无偿获得了约7亿亩土地。
材料二 这场运动的宗旨是提高产量、防止富裕农民重新冒头、争取更大程度的农业专业化,以及加速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到1956年底,约96%的农户正式成为合作社社员。
——摘自徐中约著《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三大改造高潮中发生的一些失误,虽然带来一定的损失,但毕竟是次要的,它同这场社会变革所取得的伟大历史功绩——在中国确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中国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是绝不能相提并论的。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
材料四 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
(1)材料一中“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依据政府颁布的哪一文件进行的?这一“改革”最重要的意义在何处?
(2)材料二中的“这场运动”是指哪一历史事件?“到1956年底,约96%的农户正式成为合作社社员”有何重大意义?
(3)材料三中的“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有何历史意义?
(4)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