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口号是历史的浓缩,从口号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一个真实的历史。“打倒一切”“造反有理”“停产闹革命”这类口号出现在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社会主义建设初期
C.文革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是“和而不同”文化观念在民族政策中的体现,成为中国历代统治者的治国策略。新中国成立后实践这一理念的治国策略是
A.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大力提倡“求同存异”
3、下面是小周同学总结的北宋时期有关党项族、契丹族、女真族的共同点,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都曾建立自己的国家 B.都创建了自己的文字
C.都曾受到中原王朝的控制和压迫 D.都努力发展生产
4、原定于2020年3月份召开的全国两会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不得不推迟到5月下旬举行。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通过的重要文献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5、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关系形成的“九二共识”的核心是( )
A.经济领域密切合作
B.加强文化和教育交流
C.两岸直接“三通”
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6、回想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随着五星红旗的冉冉升起,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想一想,礼炮齐鸣28响的寓意是
A. 当时有28个民族参加了开国大典
B. 人民解放军有28个方阵经过天安门广场
C.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战28年,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
D. 有28个国家参加了新中国的开国大典
7、为“中国依靠自己的科技力量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
A.屠呦呦 B.钱学森 C.袁隆平 D.邓稼先
8、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沿海经济开发区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发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经济特区
9、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一行驱车来到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强调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改革开放不停步,续写新的篇章。习总书记之所以到这里来,是因为
A.当地山川俊美,风景秀丽宜人 B.少数民族众多,民俗文化丰富
C.属于革命老区,富有红色传统 D.率先包产到户,农民生活改善
10、台湾当局领导人蔡英文自上台后,一直否认“九二共识”,如图是台湾地区民众近日在反对她的游行中打出的标牌。“九二共识”是指
A.台湾当局放弃“三不”政策
B.海峡两岸加强友好往来的原则
C.海峡两岸实现“三通”的原则
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1、下图所示是部编八下历史教材目录(局部),它反映的是我国1953-1976这阶段的历史,请问这一阶段的阶段特征是
A.民主主义革命由失败逐步走向胜利的时期
B.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时期
D.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
12、“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这里的“它”是指
A.开国大典
B.“求同存异”方针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万隆会议
13、交通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交通建设实现惊人跨越。下列成就属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是
A.宝成铁路武汉长江大桥
B.川藏公路青藏公路
C.青藏铁路港珠澳大桥
D.兰新铁路兰青铁路
14、下图反映了1983—2007年中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情况(单位:亿美元)。其中,1990—1995年出现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全确立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邓小平南方讲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
D.和平与发展的国际形势
15、适合填写在下图所示“?”处的内容是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6、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事件是( )
A.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 B.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十三大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7、下表中所示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的原因是( )
A.进行了土地改革 B.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C.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8、联系与比较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小明同学对下列卡片中两个矛盾的相同之处进行了分析,正确的是( )
中共八大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 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
①正确认识了我国国情 ②符合中国实际 ③发展生产力 ④发展经济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9、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二十八年浴血奋战”的结束时间及标志事件是
A.1945年—重庆谈判
B.1949年—平津战役
C.1949年—渡江战役
D.1949年—新中国成立
20、新中国成立前夕,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关于这次会议说法正确的是
①会议讨论了建立联合政府、和平建国纲领等问题
②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③会议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④会议决定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⑤会议决定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②③④
D. ①④⑤
21、 中国古代先民创造了优秀的中华文明。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重要文明成果,从中可以管窥中国古代先民独特的智慧和非凡的创造力。
(1)将上述图片中所反映的历史内容,按时代顺序排列。(填写字母)
(2)上述图片可以印证古代社会的多个方面,按照示例完成下列任务。(图片可重复选择)
示例:农业发展方面,可以用图片A、图片E等印证。
任务一:经济活动方面,可以用图片____、图片F等印证。(填写字母)
任务二:请另选一个方面,并以相应的图片印证。
_____方面,可以用图片_____、图片______等印证。(填写字母)
22、1978年,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次关于_________的大讨论。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_________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2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大军事集团的斗争破坏了世界和平,世界性的大战爆发。
(1)法国、俄国和英国为了保障自身安全,签订了军事协定,形成了_______________
(2)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海战是_______________
(3)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_______________
(4)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是_______________
24、农业科学家________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20世纪70年代初________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25、新时代强军之路
(1)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____召开,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2)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____大战区,即____、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
(3)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____大军种,即陆军、海军、空军、____、战略支援部队。
(4)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____、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国防和军队的____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26、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 _________ ,_________”
27、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___________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2015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___________在新加坡会面。
28、①1950年开始的___________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②1951年_________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③1953年7月取得了____________的胜利,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
④1953年开始执行______________到1957年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
⑤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______类型的宪法。
⑥1956年_________________基本完成,我国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29、共同繁荣发展
(1)背景: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发展___________,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
(2)举措及成效:
政治上:进行了一系列的________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________社会。
经济上:国家采取许多________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文化上:国家重视________的保护与发展,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战略上: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____________,为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
重要表现:2006年,________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30、到_______年,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31、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的和平创举是什么?
32、我国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指导方针是什么?写出这一方针的含义?
33、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人民当家作主站立起来是实现国家高强和人民幸福的前提与基础。1949年的哪一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立起来?你如何理解“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立起来”的准确含义?
(2)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引领人民走上社会主义康庄大道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重要途径。1956年底哪项工作的基本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根据中共八大的工作布署,全面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后,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3)改革开放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制胜法宝和关键一招。做出改革开放重大决策的中共会议是什么?会议还做出了哪一重大决策?
34、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是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国际舞台上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材料二:尼克松任总统后,致力于中关关系的改善1970年他在国会演说时强调:“美国无视中国这个亚洲最大的国家是个错误我们寻求开放的世界,努力探索对中国贸易和人员交流的开放…从长远看,对中国孤立政策是不明智的,从根本讲也是不成功的。要看到中国的潜在力量任何外交灵敏政策都不能加以忽视和拒绝让中国继续排斥在国际社会之外,军备、安全、人口、环境问题变得复杂化和难以解决。”
材料三:“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我们永远铭记。”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50年代,国际舞台上“中国的声音”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概括尼克松主张改善中美关系的理由。
(3)材料三中的“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是指什么?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