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同仁堂是我国中药名牌老店,创办于1669年。1954年,同仁堂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带头进行公私合营,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扬。公私合营属于三大改造中的
A.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国营企业和乡镇企业的体制改革 D.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如两幅图片呈现的是某一重要会议的现场,这说明此次会议
A.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
B.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充分的准备
C.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首歌谣赞扬了
A.新中国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社
C.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国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有学者认为19世纪中期发生在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也是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在这次运动中,先后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这两个文件的相同之处是
A.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严重脱离中国的社会现实
C.反映了农民阶级的理想追求
D.受到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
5、2019年4月21日是第四个“中国航天日”,“情系航天筑梦太空”走进航天城参观研讨活动,在北京航天城隆重举行。49年前的这一天,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A. 东方红1号 B. 神舟一号 C. 神舟五号 D. 神舟六号
6、2019年1月3日10点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南极艾肯环盆地实现人类首次软着陆。嫦娥四号经历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最终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测及巡视探测,中国在空间技术上最早的突破是
A.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升空 B.成功发射第一枚导弹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7、“我们根本否定‘文革’,但应该说‘文革’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这是邓小平对文革的点评。文革最深刻的教训是
A.不能急于求成 B.应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C.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 D.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8、1972年访问中国的日本首相是
A. 尼克松
B. 普京
C. 田中角荣
D. 安倍晋三
9、下列哪一运动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
A. 大跃进
B. 人民公社化
C. 反右运动
D. 文化大革命
10、台湾当局领导人蔡英文在2016年5月20日的就职演说中依然回避“九二共识”,无意与大陆方面确认两岸共同的政治基础,两岸关系的未来仍旧无法拨云见日。下面对台湾问题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②祖国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③双方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统一
④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二十年前,澳门顺利回到祖国怀抱,洗雪了多年来中华民族的耻辱,澳门从此摆脱了_____的殖民统治。
A.英国
B.西班牙
C.法国
D.葡萄牙
12、黄炎培在诗歌《天安门歌》中写道“国民改为人民,中间用意深深。民众站立起来,堂堂地做个人……”这首诗歌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3、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A.1952年宪法
B.1953年宪法
C.1954年宪法
D.1955年宪法
14、1953年,毛泽东指出“个体农民,增产有限,必须发展互助合作”。据此,我国加快了
A.土地改革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工业化建设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5、“1984年广东的出口额超过1000亿元,比1978年增长238%。”“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 经济特区的建立
C. 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D. 国有企业改革的启动
16、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伟大意义在于( )
A.实现了我党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B.形成广泛而深刻的思想解放潮流
C.彻底纠正了“左”的错误路线
D.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17、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是
A.朱德 B.林彪 C.叶挺 D.彭德怀
18、1949年,“人民”开始成为最为流行的政治词汇。从“人民解放军”“人民银行”,到使用“人民币”,乃至每天走过的“人民路”“人民广场”等。“人民”一词频繁地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表明我国( )
A.完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B.地主阶级已经不复存在
C.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D.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
19、截止1952年5月,全国人民共捐款55650亿元(旧人民币),可买飞机3710架。 由此可见,抗美援朝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是( )
A.中国共产党的英明决策
B.抗美援朝的正义性
C.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
D.中朝军民的英勇作战
20、今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1、______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______、珠海、______、______4个经济特区。
2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评价: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________。
(2)后果:加上当时________严重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23、“走近创业年代的英雄”。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创业的年代,写出下列英雄的名字:
(1)被誉为“铁人”的石油工人是___________。
(2)“两弹元勋”是___________。
(3)“人民的好干部”是___________。
(4)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战士是___________。
24、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意义: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 _________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_____________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25、______________在抗日战争中发动百团大战,在抗美援朝中,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迫使联合国军撤退至北纬38度线以南,稳定了朝鲜半岛的局势,极大地提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威望,维护了亚洲及世界的和平。
26、______________是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一次实验中,受到核辐射,身患直肠癌,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62岁。
27、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是在_______会上制定的.
28、请写出与下列荣誉称号相对应的人物名称。
(1)大庆石油工人“铁人”——
(2)杂交水稻之父——
(3)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4)两弹元勋——
(5)解放军好战士——
(6)党的好干部——
2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____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30、“文化大革命”时期形成了两个反革命集团,他们的核心人物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
31、八年级某班举办了中国共产党史知识竞答活动。以下是部分试题,请运用所学知识,提供正确答案。
(1)新中国成立的时间(写出年月日)和标志分别是什么?
(2)西藏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中国成立后和平解放,请写出西藏和平解放于哪一年?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3)为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我国于1953年实施了什么计划?这一计划期间,在东北建成重工业基地,列举有关成就。(举两例)
(4)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的民主建设也加紧进行,1954年一届人大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请写出这部宪法的历史地位以及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5)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对此你有何感言?
32、
(1)上图中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有何意义?
(2)西藏自治区是哪年成立的?请你说出我国另四个省级自治区的名称。
(3)你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西藏自治区经济建设中最伟大的工程是什么?
33、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改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取这种和平方式,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全国工商业兴高采烈地接受这种改变,是史无前例的。这种“和平方式”具体指的是什么?这场运动的完成对中国有何影响?
(2)在20世纪的最后20多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煥发了蓬勃的创造力,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这场“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以什么历史事件为开端的?在这场社会变革后,指导中国人民“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中形成的创新理论是什么?
(3)习近平主席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指出:“科技兴则民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新中国科技工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下努力奋进,不断创新,在多个领域取得的一系列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创新成果…
请你分别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农业领域和载人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
(4)综上所述请你谈谈坚持创新对国家发展有何作用?
34、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探究历史。
材料一 《复兴之路》解说词: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得到确立和坚持。
(1)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方面的创新制度。
材料二 1978年—2008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
(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变化的特点是什么?形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3)我国政府为实现国家统一,创造性地提出了什么构想?这一构想的涵义是什么?
材料四 某学习小组为撰写历史小论文搜集了如下资料:
① | 1980年,兴办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 |
② | 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③ | 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
④ | 2001年,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
⑤ | 2007年,我国人均禽蛋和禽肉消费量在过去10年里分别增长了51%和60% |
⑥ | 2014年,全球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 |
⑦ | 2015年,中国出境旅游达1.17亿人次 |
⑧ | 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
(4)以上资料围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可以提炼出多个主题。阅读材料,完成表格。
材料五 新中国主要的外交活动图片
(5)材料五中,改革开放后取得的外交成就有哪些?(填写序号)与改革开放前相比,这一时期的外交,在交往内容、方式上有什么发展变化?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