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50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的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毛泽东认为我们应该( )
A.土地革命 B.抗美援朝
C.三大改造 D.实行一五计划
2、“一桥架长江南北畅通,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这句诗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三大改造
D.抗美援朝
3、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威廉·凯林、彼得.拉特克利夫和格雷格·塞门扎,以表彰3位科学家开创性的发现——他们解释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氧气适应过程的机制。其实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生理学或医学领域就曾取得领先地位。( )
A.依靠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B.经过数百次试验发现治疗疟疾的青蒿素
C.利用杂交技术制成杂交水稻 D.经过科学试验研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
4、1949年9月,工商界代表唐巽泽说:“我们此次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而且能够讲它要讲的话……”“这个划时代的会议”指的是( )
A.遵义会议
B.中共一大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
D.中共七大
5、1950年9月30日周恩来在《为巩固和发展人民的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指出:“人民自己成了中国土地上的主人,而反动派在中国的统治就从此永远不可挽回地被推翻了。”该报告内容阐述了
A.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C. 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
D.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意义
6、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下列事件中既巩固了政权,又促进了经济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创造了条件的是( )
A.西藏和平解放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7、1993年初,美国哈佛大学裴宜理教授在《中国1992》一文中指出:“1989年北京风波后,如果有人对中国领导人对改革开放的态度有所怀疑,这种怀疑在1992年烟消云散了。”“怀疑烟消云散”是因为( )
A.南方谈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确立了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融入世界
D.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8、近几年反腐倡廉的力度很大。如跨越时空隧道,请问今天的纪检书记在秦朝时相当于什么官职?
A. 丞相 B. 太尉 C. 御史大夫 D. 伊犁将军
9、彭德怀在《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中指出:“它(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这段话应当发表在哪一年( )
A. 1945年 B. 1951年 C. 1952年 D. 1953年
10、“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反映了我国科技方面的伟大成就。其中“两弹"是指
A.氢弹导弹
B.导弹中子弹
C.核弹原子弹
D.核弹导弹
11、40年来,珠海从一个默默无闻、经济落后的边陲小县发展为珠江口西岸的核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并在改革开放中发挥了改革“试验田”和对外开放重要的“窗口”作用。珠海的发展成就得益于被中央设立为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经济开放区
D.特别行政区
12、学习历史,需要分清哪些是史实(历史事实),哪些是观点(对历史事实的看法),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A. 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于1984年全面展开
B. 邓小平于1992年到南方视察并发表讲话
C. 农村乡镇企业有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为农村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D. 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2015年,该部队更名为火箭军
13、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写道:“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作者称赞的是( )
A. 中国工农红军 B. 中国人民解放军 C. 中国人民志愿军 D.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掌握时间发生了这样的变化: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手机)。这反映了
A. 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B.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 我国轻工业发展很快
D. 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15、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主要原因在于
A.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近代海军
B.洋务运动创办了近代工业
C.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D.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制度
16、下图宣传画所示内容体现的历史事件是( )
A.建国初期土地改革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7、下列举措中,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的是( )
A.实行改革开放 B.设立经济特区
C.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8、新冠爆发后,我国政府做出了国民治疗新冠肺炎的医疗费用由国家承担的决定,这表明
①政府注重民生 ②脱贫任务完成 ③综合国力的增强 ④法制体系健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9、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的是( )
A.重工业
B.手工业
C.轻工业
D.农业
20、“厦门金门门对门,三通两制促和平。”此顺口溜反映的是
A.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B.内地和香港关系的新发展
C.中央政府与西藏关系的新发展
D.内地和澳门关系的新发展
21、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__________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的道路,自己英勇牺牲。__________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潜伏纪律,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22、新时代强军之路格局:形成_____________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23、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______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______,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______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4、请写出与下列荣誉称号相对应的人物名称。
(1)大庆石油工人“铁人”——
(2)杂交水稻之父——
(3)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4)两弹元勋——
(5)解放军好战士——
(6)党的好干部——
25、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_____”。
26、______________为第一位获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她获得的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27、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_________的地方实行______________,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
28、到___________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___________、手工业和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___________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___________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9、中国梦宏伟蓝图
(1)首次提出中国梦:2012年,习近平提出:“实现__________,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实现途径:2013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当选为国家主席,他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________、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质是________,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3)两个“百年目标”: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__________”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_____。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O年时,建成_____,实现_____。
30、说说我国在科技文化中的几点成就
1964年10月16日 | 我国第一颗①爆炸成功 |
1970年 | 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②一号,成为世界上第③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
20世纪70年代 | 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④”。 |
20世纪70年代初 | 屠呦呦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⑤,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
31、第一届政协会议决定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豪迈地说:“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1)抗美援朝开始于哪年哪月?
(2)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是谁
(3)写出在战争中涌现出的典型的两个英雄人物是谁?
(4)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获得了什么称号?
(5)请你结合中国近现代历史和对材料的理解,分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33、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伟大转折】
(1)哪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这次会议作出了什么历史性决策?
【对外开放】
(2)邓小平曾为深圳经济特区题词,深圳是哪一年被设立为经济特区的?
【指导思想】
(3)哪次会议决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统一大业】
(4)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哪两个地区回归祖国是这一构想的成功实践?
(5)上述内容给我们哪些启示?(至少写出两点)
34、关注“三农”,回答问题
近年来,中央连续出台了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回眸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农村的政策先后作出过重大调整,在历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
(1)建国初期,我国在农村开展了土地改革的运动,该运动主要在什么地区进行?颁布的法令是什么?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什么?
(3)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1956-1966)出现过一次严重失误,这次失误指什么事件?
(4)1978年,在我国什么地方率先出现搞“包产到户”的典型?随后在全国农村逐步实行了什么制度?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