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习近平主席指出:“新形势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不是过时了,而是历久弥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不是淡化了,而是历久弥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作用不是削 弱了,而是历久弥坚。”这主要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由爱好和平的社会主义中国提出
B.得到多数亚非拉国家的大力支持
C.已经被写入《联合国宪章》
D.符合世界各国和平与发展的愿望
2、学习中国现代史应形成的整体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B.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
C.中国现代史是中国人民英勇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历史
D.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
3、2017年,一位去南方打工的潍坊小伙子给家乡亲人的信中写道:“我来到的这座城市,曾是鸦片战争中被迫开放的第一批港口之一,现在则是改革开放中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国家的变化真大呀!”这个小伙子打工的城市是( )
A. 厦门 B. 广州 C. 海南 D. 上海
4、周恩来总理曾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你认为后一个“天安门”和哪一历史事件相关( )
A. 五四运动 B.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开国大典 D.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5、阅读下列表格,分析造成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收入中所占比例
经济成分年份 | 个体经济 | 私营经济 | 公私合营经济 | 集体所有制经济 |
1952年 | 71.8% | 6.9% | 0.7% | 1.5% |
1956年 | 7% | 0.1% | 7.3% | 53.4% |
A. 四个经济特区的建立
B. 土地改革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三大改造
6、“魂飞万里,盘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习近平总书记这句话称赞的“党的好干部”是( )
A. 雷锋 B. 王进喜 C. 焦裕禄 D. 邓稼先
7、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了许多先进模范人物,其中被誉为“铁人”的石油工人是( )
A.雷锋 B.焦裕禄 C.王进喜 D.邱少云
8、邓小平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这些东西”指的是:
A.汽车和飞机
B.籼型杂交水稻
C.设立经济特区
D.两弹一星
9、中国人民志愿军指挥刚组建的空军参战,他们不畏顽敌,敢与美国空军“空中拼刺刀”。到停战协议签字前,我志愿军共扩编到有12个空军师参战。这表明抗美援朝
A.促进了国防现代化发展
B.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C.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
D.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10、新中国成立前夕,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关于这次会议说法正确的是
①会议讨论了建立联合政府、和平建国纲领等问题
②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③会议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④会议决定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⑤会议决定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②③④
D. ①④⑤
11、 “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主人士被诬陷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动学术权威”等,遭到批斗迫害。这些现象充分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期间
A. 党中央出现了反革命集团
B. 没有制定法律
C. 民主与法治遭到严重践踏
D. “走资派”企图夺取政权
12、下表呈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取得的工业建设成就。其作用是
A. 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B. 实现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
C. 初步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
D. 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3、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彻底废除的标志是
A. 《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制定
B. 新中国的成立
C. 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14、从1954年开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与职能发生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在于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B.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
C.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15、隋朝因隋炀帝过度消耗国力,最后引发了隋末民变和贵族叛变,最终亡国。隋朝是一个昙花一现的朝代,隋朝对中国历史最大的贡献是( )
A. 重新统一全国 B. 开凿大运河
C. 创立科举制度 D. 出现“开皇之治”
16、原苏联某总理在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时说:“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正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这条正确的道路是( )
A.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C.照搬斯大林模式的道路
D.人民公社化道路
17、据国际在线2016年4月1日电:2016核安全峰会美国东部时间3月31日在华盛顿开幕。中国向峰会提交了《中国核安全领域进展报告》,详尽介绍了中国在国家核示范中心建设和运营、强化核材料和放射性材料管理、打击核材料非法贩运、提升核应急水平、加强涉核网络安全、建立辐射环境监测体系等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我国拥有核武器是在
A. 1964年
B. 1966年
C. 1967年
D. 1970年
18、西藏获得和平解放是在( )
A.1949年 B.1951年 C.1952年 D.1953年
19、下图历史事件得以实现的原因有
①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②“一国两制”的提出
③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
④祖国统一是民心所向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下列英雄模范人物中与其他三个不属于同一历史时期的是( )
A. 王进喜 B. 焦裕禄 C. 孔繁森 D. 雷锋
21、新时代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方略
(1)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____在新加坡会面。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2)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现实威胁是“___”势力及其分裂活动。
(3)2022年发布的《_____》白皮书,全面阐述了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指明了对台工作方向。白皮书强调,我们愿继续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4)中共二十大进一步强调,“____”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对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最有利。我们坚持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坚定支持岛内爱国统一力量,坚守民族大义,坚定反“独”促统。
22、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枪口,为战役的胜利铺平了道路,他是______;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是______案。
23、
(1)图一中的人物是____________,作出____________伟大决策。
(3)图二人物是_________,提出了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_______________基本准则,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__________方针。
(3)图三的人物是__________,主要贡献是__________,获得了______________称号。
(4)图四反映____________事件,司令员是________,胜利的标志性事件是______________
24、对台基本方针是“ _________,_________”。
25、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起来的标志是________。
26、开国大典
1.时间、地点:__________,天安门广场。
2.阅兵式:_________任检阅司令员,_____________任阅兵总指挥。
3.新中国成立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的_______,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______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7、1956年,________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8、成果: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舞蹈史诗《_____》;电影《英雄儿女》等。
29、请写出以下四幅图画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30、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的事件是______。
31、照片、地图、示意图是了解历史的好途径。看下面四幅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站在中间拿着文稿正讲话的是谁?
(2)图二,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司令员是谁?
(3)看图三找出一五计划期间,我们辽宁省取得的成就。
(4)看图四举出我国在这一时期取得的“两弹一星”科技成就。
32、写出下列描述对应人物:
(1)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药学家是:
(2)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33、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在很多领域取得了成就。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我国为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成功收回哪两个地区建立特别行政区,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积累了成功经验?
(2)中国近代以来,饱受屈辱。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我国的国防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新中国刚成立时,在有陆军的基础上,又分别建立了哪两个大的军种?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2015年更名为什么?
(3)在外交上,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成就显著,请写出两例。
(4)在文化、科技上,更是成果丰硕。我国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著名人物分别是谁?
(5)在中国现代史上,工业从无到有、国防的现代化、“两弹一星”的成功、航天工程的成就,”“863计划”“973计划”的实施等,都体现了中国的科技力量。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促进了我国社会的进步,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请问.科学技术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从我们中国各领域取得的成就看,我们应有哪些自信?(写一个)
3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材料二 在1979年4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说:“广东省委提出了一个设想,利用自身优势,先走一步,在沿海划出一些地方单独管理,设置类似海外的出口加工区和贸易合作区。”……邓小平对广东省委负责人说:“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开创一条出路来。”经济特区由国家给予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吸取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材料三 鼓舞人心的数据
时间 | 国内生产总值 | 世界排名 |
1978年 | 3642亿元 | 第15名 |
1990年 | 18668亿元 | 第10名 |
2000年 | 99215亿元 | 第6名 |
2010年 | 362181亿元 | 第2名 |
(1)材料一中的“光辉的起点”指的是党的哪一重要会议?它的召开有何伟大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经济特区的“特”体现在哪里。我国设置经济特区的目的又是什么?根据会议精神,1980年在广东哪个地区打开了第一扇‘窗’,后被称为“一夜崛起之城”?
(3)材料三表格中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你认为现在应该怎么做将来才能肩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