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世纪50年代后期,毛泽东提出的“双百”方针促进了文化领域的繁荣。这个“方针”指的是( )
①百花齐放 ②863计划 ③科教兴国 ④百家争鸣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2、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烙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下列口号、标语,按提出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②“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③“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A.④①②③
B.②④①③
C.③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成就图》,中国科技研究在改革开放前注重国防建设,改革开放后注重国计民生。对这两个时期的科技成就的相似之处判断正确的是()
改革开放前 | 改革开放后 |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1983年银河1号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
1967年首颗氢弹试验成功 | 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
1970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 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
①都促进了国家现代化的建设
②都提高了人民物质生活水平
③都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④都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4、在改革开放中,经过三次思想解放,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 和“所有制崇拜”,其中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事件是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5、2020年6月25日是第30个全国土地日,今年的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土地改革后在农村实行的土地制度是( )
A.地主土地所有制 B.农民土地所有制
C.国家土地所有制 D.集体土地所有制
6、1992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举行对话,达成海峡两岸“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
A. 经济领域密切合作
B.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 两岸直接三通
D. 加强文化和教育交流
7、与其他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开放区相比,深圳等经济特区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其“独特”之处在于
A. 推进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B. 促进了我国经济现代化建设
C. 发挥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D. 推动了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8、在一本名为《回归路》的书籍中,记录着20世界80年代中国政府为实现中国统一大业所作出的努力,其中应包括( )
①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②中葡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③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④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9、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他是“东风第一枝”。这篇文章针对的主要是
A.“浮夸风”现象
B.“共产风”现象
C.“两个凡是”的方针
D.“以阶级斗争为纲”
10、盐城某中学准备举办一场“一五计划”成果图片展,下列哪一图片不适合采用
A.
B.
C.
D.
11、“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段材料与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相关会议是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九大 D.中共十五大
12、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文艺工作方针是。
A.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B. 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C.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D.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3、“为了援助朝鲜人民解放战争,反对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们的进攻,借以保卫朝鲜人民、中国人民及东方各国人民的利益,着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迅即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同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这支军队被誉为
A. “威武之师”
B. “最可爱的人”
C. “和平卫士”
D. “钢铁长城”
14、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是在
A.1949年
B.1954年
C.1956年
D.1957年
15、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这三次巨变是指()
①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
②国民大革命;
③抗日战争的胜利;
④新中国的成立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⑤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 135 B. 145 C. 134 D. 235
16、“五十年代看阳光,七十年代看墙上(钟表),八十年代看手上(手表),九十年代看腰上(手机)”的现象主要反映了( )
A. 时间观念增强 B. 生活水平提高
C. 通讯手段进步 D. 消费观念变化
17、小李在检索某历史人物时,输入了“千里跃进大别山”“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等关键词,他要查找的是
A.孙中山
B.毛泽东
C.周恩来
D.邓小平
18、1950年—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全国粮食产量由1950年的1.32亿吨增长为1.63亿吨,人均粮食由1950年的239.4公斤增长为285.27公斤,这则材料说明了( )
A.土地改革促进了国家工业化建设
B.土地改革巩固了新政权
C.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D.土地改革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9、在全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中居于“龙头地位”的是( )
A.沿海开放城市 B.沿海经济开放区
C.内地开放城市 D.经济特区
20、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原则。下面不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
B.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
C.香港、澳门回到祖国怀抱——标志着祖国统一彻底完成
D.“两弹一星”的成功——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1、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是_____________。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___。
22、1929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________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________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2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______、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________。
24、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关于________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1992年初,邓小平________,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25、________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26、陆、海、空军的建设
(1)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______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建立了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
(2)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____完成了多次科学试验和对外出访任务。接着,海军又陆续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____。
(3)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也逐步扩大。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交接入列。
(4)人民空军是在____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20世纪50年代初面临____战争的考验。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官兵不畏强敌,敢打敢拼,取得了辉煌战绩。
(5)人民空军建立早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后来逐步走上____道路。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____型歼击机。后来,我国又制造了各种型号的歼击机轰炸机和强击机。
(6)____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钢铁卫士。
27、杂交水稻:
(1)概况: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 _______成功培育出_____,被称为“________”。
(2)影响:
①国内: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_________,作出了巨大贡献。
②国际: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对解决________问题也有重要贡献。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中国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增产效果十分明显。
28、方针:“百花齐放”“______”。
29、_________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建立,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___________年中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30、①年,在中国共产党的第②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③。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④,对建设有⑤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
31、2019年将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一路走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
(1)新中国成立后的六七十年代,我国取得的国防科技成果有哪些?
(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一“基本国情”开始于什么事件?
(3)中共十九大决定把哪一思想写入党章,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4)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这一辉煌的成就得益于中国哪一项重要举措?
(5)我国正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请你为此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32、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对我国的“三农”问题格外重视,建国后,为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我国在不同时期对农村的土地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1951年的土地改革中,我国颁布了什么法律文件?
(2)我国的三大改造完成于那一年?是对那三方面的改造?
(3)建国以来历史上最具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指哪一次会议?召开于哪一年?此后农村实行的土地政策是什么?
3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哪五项原则?
34、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原则。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材料一所述内容出自哪一文献?此文献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了什么作用?
(2)材料二所述内容出自哪一文献?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此事件的意义。
(3)材料三中文献的性质及此文献规定的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分别是什么?简述颁布此文献的大会的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认识。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