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是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表,其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的原因是
种类 | 1950年 | 1951年 | 1952年 |
粮食 | 13213万吨 | 14369万吨 | 16392万吨 |
棉花 | 69.2万吨 | 103.1万吨 | 130.4万吨 |
A.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B.实行包产到户
C.开展了土地改革 D.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2、“国之利器”、被西方视作“神秘之师”,为我国担负核反击任务的军种是( )
A.陆军
B.海军
C.空军
D.火箭军
3、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发射成功,这是中国第6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我国第一位完成太空行走的航行员是:( )
A. 杨利伟 B. 瞿志刚 C. 景海鹏 D. 聂胜海
4、厦门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最早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拥有“联合国人居奖”、“国际花园城市”等许多特殊荣誉。在近代史上,该地最早被开放为通商口岸是根据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5、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任命的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的是()
A. 朱德 B. 陈毅 C. 宋庆龄 D. 周恩来
6、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全国有1.5亿人参加宪法草案修改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大会根据这些意见,对宪法草案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宪法学者们先后两次召开全国性的学术讨论会,就1954年宪法的历史特点、基本内容及其实践等重要问题作了探讨。这充分说明了第一部宪法
A.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 B.表达了党的意志
C.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颁布的 D.表达了人民的意志
7、2019年春节期间,小明在老家听一位老大爷讲述63年前的历史,并整理记录了以下内容,其中老人讲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全国开始了“大跃进”的高潮
B.政府很重视重工业建设
C.国家正在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D.当时很多地方都在进行三大改造
8、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某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此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B.雅尔塔会议
C.万隆会议
D.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9、国有企业改革首先从什么开始
A.改革经营模式 B.扩大企业自主权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推进企业改组联合
1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载:“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中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一个大强国,被人不安地看作是一个令人畏惧的好斗的国家,而不是一个授以贪婪的目光、即将被瓜分的弱国。”这里的“改变”不包括( )
①采取了渐进、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
②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成为各民族团结友爱合作的大家庭
③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恢复自由市场秩序
A. ①③ B. ①②④ C. ③④ D. ②④
11、“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推进教育现代化与人才强国、人力资源强国建设”。谈到此事,孙老师说:“近几十年来文盲、半文盲在我国总人口中的比例不断下降”。主要原因是
A.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
B.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确立
C.网络的普及
D.《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
12、20世纪80年代,我国设立的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是( )
A.上海 B.珠海 C.海南 D.深圳
13、下图中1979年至2019年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
B.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D.我国推行全方位外交
14、《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
A.政权问题
B.男女平等问题
C.土地问题
D.社会财富分配问题
15、“巨额赔款为前所未有,给广大民众带来沉重的负担。严禁民众任何形式的反帝活动,为列强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活动提供了‘合法’依据。”材料所述应是
A.《 南京条约 》
B.《 辛丑条约)
C.《 马关条约 》
D.《北京条约》
16、“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7年生产钢535万吨,原煤1.3亿吨,粮食1.95亿吨。社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 3%,工农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 1%,农业为4.5%,工业为18%。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49 年的30%上升到1957年的56.7%。”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公私合营的完成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经济特区的建立
17、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
A.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标志着各族人民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C.促进了西部大开民的进行 D.积累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宝贵经验
18、高考的内容有时会反映出政治的方向。1977年的某市高考作文题目是《在抓纲治国的日子里》,但这个“纲”在1978年底被果断停止使用。题目中的“抓纲”是指
A.以农村包围城市 B.恢复全国高考
C.以阶级斗争为纲 D.以经济建设为纲
19、20世纪7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衣着是单调的“灰蓝黑”。20世纪90年代,人们的服饰变得丰富多彩,展示个性。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A. 思想观念不断解放
B. 西方文化影响深远
C. 服装行业迅猛发展
D. 服装品味逐渐提升
20、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
A. 采取妥协退让的外交政策
B. 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 采取明哲保身的外交方针
D. 采取“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21、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1)_________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_______”的方针。
(2)“________”方针的提出,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22、1964年的某一天,《人民日报》以“看西北荒漠,万里人罕见。蘑菇云突起,举世皆惊!”为题报道了一则新闻。该新闻报道的内容是( )
2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提出:1992年,中共_______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实施: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______,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3)意义: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_______结合起来,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24、导弹部队的发展
(1)____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导弹部队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____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装备了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等。
(2)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____。
25、到 _______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的___________ 变为____________ 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 __________ 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 _____________ 阶段。改造中的创举_________________
26、动乱表现:
(1)许多地方出现造反派组织________事件,学校________、________停工“闹革命”。
(2)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________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3)国家主席________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________的冤案。
27、在中共十六大上,“_____________”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中共十八大上,“__________________”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8、“凡是____________,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_____________,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就是“__________”,它的推行引起了普遍不满。
29、2001年12月,中国加入_________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30、史料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载体,直观地描绘了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
材料四 要推动教育合作,扩大互派留学生规模,提升合作办学水平。要发挥智库作用,建设好智库联盟和合作网络。在文化、体育、卫生领域,要创新合作模式,推动务实项目。要用好历史文化遗产,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旅游产品和遗迹保护。
——习近平“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
材料五 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017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了解我国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应选择的材料是:________。
(2)了解我国20世纪50年代外交成就应选择的材料是:________。
(3)了解我国民族政策应选择的材料是:________。
(4)了解我国对外开放应选择的材料是:________。
(5)了解新时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应选择的材料是:________。
(6)以上所有材料中不属于第一手资料的是:________。
31、1978是共和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时刻,这个国家和她的人民站在命运的拐点,此后,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让我们回顾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经历,体会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1978年是我国命运的拐点,拐点自一次重要的会议开始,请问是哪次会议?这次大会作出的伟大历史性决策是什么?这次全会对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作出了怎样的转移?实际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2)被外国人称为“一夜崛起之城”的是哪一个经济特区?
(3)邓小平理论现在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请问是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
(4)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
(5)1978年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中国在国际上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说明了什么?(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32、情境二: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抗美援朝战争工作报告上写道:“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分析:抗美援朝的目的是什么?其胜利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33、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
34、实行对外开放的决策后,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起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邓小平
(1)依据材料归纳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对外开放是哪次会议上作出的决策?
(2)经济特区最早在哪些省份设立?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是?
(3)我国逐渐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4)说说经济特区在对外开放中的作用。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