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香港·澳门的回归,是中华民族百年盛世,其回归与下列哪一项基本国策的实施有关
A.依法治国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
2、野菜和粗粮如今成为了餐桌上的健康食品,对于这种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B. 人们在忆苦思甜
C. 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D. 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3、1964年10月17日《参考消息》登载的一篇文章引用了一位美国官方人士的话:“赫鲁晓夫下台了,中国炸弹上台了,毛泽东一帆风顺.毛一定会说这是东风的确压倒了西风的证明.”这里所说的“中国炸弹上台了”指的是
A. 中国的“大跃进”运动搞得轰轰烈烈
B.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
C. 中国开始了全国性的“文化大革命”
D. 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4、下图是某同学在期末复习时,绘制的知识结构示意图。其中,“?”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A.科技强军战略的实施
B.永葆人民军队的本色
C.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
D.多军兵种的建立和发展
5、1949年9月,中国共产党、各民族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等各方面代表600余人集会于北平,共商成立新中国问题的大政方针。这里的“集会”指的是
A. 中共七大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 遵义会议
D.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6、一个国家为了实现其对外政策,通过领导人访问,参加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参加政府性国际会议等方法,处理其国际关系。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外交政策是
A.金元外交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大棒外交
7、2013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次会议上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和基本内涵。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不包括
A.国家富强
B.民族振兴
C.社会安定
D.人民幸福
8、“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一形象说法源自
A.农业合作社 B.农业集体化 C.人民公社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9、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反映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主题的变化。以下中国各大报刊出现的高频率词汇中最有可能属于2012~2019年的是
A.解放思想改革开放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个代表
C.阶级斗争全面内战 D.中国梦两个一百年
10、2020年是西藏和平解放69周年,党和国家非常重视西藏地区的建设,下列哪项是在“一五”计划期间完成的
A.西藏和平解放 B.派孔繁森等干部支援西藏建设
C.建成青藏铁路 D.建成青藏、川藏、新藏公路
11、识读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图中,对外开放的“窗口”应在
A.①
B.②
C.③
D.④
12、下图是创作于1950年的漫画。它可以说明
A.西藏的和平解放
B.抗美援朝的背景
C.土地改革的作用
D.“大跃进”的目标
13、《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面临着两种形势的史实是( )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14、2019年3月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而70年前的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 》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义勇军进行曲》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5、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改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取这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业兴高采烈地接受这种改变,是史无前例的,这种“和平方式”是( )
A.没收
B.合资
C.收购
D.赎买
16、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肯定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1956-1966年)中取得的成就,但同时指出这一时期也遭到过严重挫折。下列哪些事件属于这一时期的严重挫折( )
①1958年总路线
②大跃进运动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7、为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我国加强与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举措是( )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以下选项最符合“转折”一说的是
A.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B. 将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 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D. 平反了“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
19、建国之初,为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中国政府作出的战略决策是( )
A.提出“双百”方针
B.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C.制定“863”计划
D.发展“两弹一星”
20、“跳槽”、“打破铁饭碗”、“人才招聘会”、“上岗资格制度”等流行语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A.人民生活的提高
B.医保制度的建立
C.就业制度的变化
D.综合国力的提升
2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加快以____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内容:城市改革全面展开,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对________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_______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中心环节: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_________。
(4)意义:大大调动了____、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22、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1)A.我国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城市
B.我国在长江建立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的城市
(2)仔细观图,说说一五计划中的重点是什么?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如图
材料三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都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毛泽东《中国人民志愿军应当和必须入朝参战》
材料四 1976年1月周恩来逝世后,全国各地群众纷纷举行悼念活动。清明节前后,上百万群众来到天安门广场,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献花篮、送花圈,贴传单,作诗词,悼念周恩来,声讨“四人帮”。4月5日,活动遭到“四人帮”的镇压。这就是“四五运动”。这场运动为后来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
——统编版八下历史教材
材料五 1961年,党中央做出加速国防科研和工业发展的战略决策。经各方努力,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显示出中国掌握了先进的火箭技术和制造大型火箭的技能,体现了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为人类的幸福和进步进行宇宙开发。
——杨照德《“东方红一号”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诞生内幕》
(1)了解抗美援朝战争应选择的材料是:____________
(2)了解新中国成立应选择的材料是:____________
(3)了解新中国航空航天成就应选择的材料是:____________
(4)了解文化大革命应选择的材料是:____________
(5)了解一五计划应选择的材料是:____________
(6)材料一属于哪种史料:____________
A.一手史料 B.二手史料
24、__________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__________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5、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背景:在________等国家的操纵下,联合国长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排斥在外,仍由________集团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2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①背景: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对“_________”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1977年2月7 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和《解放军报》发表社论,公开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的方针。这一方针后来被称为“_________”,它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
②时间和性质: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_______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③意义: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______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①时间、地点:____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②内容:这次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_______、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________上来,实行_______的历史性决策。
③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______,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______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_______。
27、下图事件是_____;你最深的感受是_____
28、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________业,手工业以及________业的社会主义改造,________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29、建国初期,我国人民艰苦创业,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代表,比如被誉为“铁人”的石油战线上的________,国防科技战线上的“两弹元勋”________。“县委书记的榜样”________。
30、我国虽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有一些失误,但也取得了重大成就,涌现了许多模范人物,下图中的模范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几代中国人艰辛与坎坷,却从未停止。依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开启改革开放的历程是哪次会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2)哪个城市是对外开放的窗口?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起了什么作用?
(3)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什么?在哪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4)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应该为实现中国梦做些什么?
32、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上来,实行的历史性决策,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请根据历史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这次全会是指哪次会议?召开的时间是哪年?
(2)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是指什么?实行的历史性决策是什么?
(3)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谁?
(4)这次会议召开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33、歌曲能反映时代主题,请根据以下两段歌词回答相关问题
a、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华好儿女,立志团结紧。。。。。。
——<<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
b、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1)第一段歌词反映的是什么战争?这场战争的结果如何?
(2)请举出这次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写出两个即可),你认为他们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3)新中国为了维护政权采取了许多措施,请写出其中的两项措施
(4)第二段歌词中提到的改革开放政策是谁提出来的,我国的改革首先从城市还是农村开始这种制度叫什么?取得了怎样的结果?
(5)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请写出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34、 回顾中国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的形成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材料一: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中国,创造性地采取了渐进、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同时向苏联学习进行了工业化建设,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一个大强国,而不是一个被投以贪婪的目光、即将被瓜分的弱国。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新中国如何“创造性地采取了渐进、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又是如何“向苏联学习进行了工业化建设”的?
[实现伟大转折]
材料二: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摘自《邓小平文选》
(2)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的主要思想主张。在此思想主张指导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怎样的思想路线?
[改革开放的深化]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面临严重的困境。第一,在指导思想上面临着重提“以阶级斗争为纲”,冲击和动摇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危险。第二,苏联解体、东欧巨变后,党内和一部分干部群众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认识不清,甚至出现了姓“资”姓“社”的争论。
——陈炎兵何五星《中国为何如此成功》中信出版社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是如何解决材料三中“两大困境”的?
[新时代新思想]
材料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质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要理论论断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4)据材料四回答,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什么新的理论论断?总结感悟。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三代领导人在确立党的指导思想方面都遵循了怎样的原则?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