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著名作词人蒋开儒说:无论是《春天的故事》还是《走进新时代》,都是在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潮流中,自己内心深处迸发出的最为强烈的情感呼喊。下列情景与那个时期无关的是( )
A.春播的田野上,一家人在自己的责任田里精耕细作
B.日新月异的深圳街头写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
C.工商业实现公私合营后,工商界代表向毛泽东和党中央报喜
D.美丽的海滨城市汕头,各地客商来来往往
2、“文化大革命”中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其间发生的最大一起冤案是
A.七千人大会
B.“四人帮”被隔离审查
C.九一三事件
D.刘少奇遭受污蔑和残酷迫害
3、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表达了被列强割占或租占的七个地区渴望重回母亲怀抱的感情。 其中一首写道:“ 我好比风阁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啊,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母亲! 我要回来,母亲!” 1997 年7月1日,“ 守夜的黄豹” 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黄豹” 指什么? 它的割占与哪一条约有关? ( )
A.香港,《马关条约》
B.澎湖,《马关条约》
C.香港,《南京条约》
D.澳门,《南京条约》
4、一位美军高级将领在分析一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时说:“我们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一个错误的地点,和一个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这场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战争被我们称为
A. 抗日战争
B. 解放战争
C. 抗美援朝战争
D. 护国战争
5、2019年12月20日,将是一个特殊的纪念日。二十年前的这一天,澳门人民满怀深情地唱起《七子之歌》,看着五星红旗和莲花区旗共同升起。澳门的回归后发生变化的是
A.主权归属 B.社会制度 C.经济制度 D.生活方式
6、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一国两制”
C.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7、2016年1月,台湾地区完成领导人选举,获胜的民进党主席蔡英文仍未正面回应“九二共识”这一两岸关系的共同政治基础,引发各界对未来两岸关系不确定的担忧。“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
A.调整”三不”政策
B.加强两岸经济交流
C.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D.双方领导人以适当的身份互访
8、“……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所作诗词称颂的模范人物是
A.
B.
C.
D.
9、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标志性事件是
A.北平和平解放
B.西藏和平解放
C.人民解放军进驻昆明
D.土地改革的完成
10、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
A. 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B.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C. 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 社会主义也可能有市场
11、1959-1961年,我国面临着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除自然灾害的影响外,造成此次困难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影响
B.“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的影响
C.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破坏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破坏
12、“五年计划”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下列成就是在“一五”计划中取得的是
A.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B. 大庆油田建成投产
C. 首次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 青藏铁路建成通车
13、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说中描述的“都散伙了”是指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土地改革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4、 “厦门金门门对门,三通两制促和平”,此顺口溜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
A. 大陆与港澳关系的新发展
B. 大陆与台湾关系的新发展
C. 中美关系的新发展
D. 中英关系的新发展
15、“顽强爬向火力点,冲着敌军狂喷火舌的枪口,挺起胸膛,张开双臂,扑了上去。刹时,敌军正在喷吐的火舌熄灭,正在吼叫的机枪哑然失声。口口口用年轻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道路。”“口口口”处的烈士应是
A. 邱少云
B. 黄继光
C. 王进喜
D. 彭德怀
16、“开元初,四方丰稔,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这句话直接反映出唐玄宗统治前期( )
A.经济繁荣
B.吏治清明
C.人才济济
D.生活奢侈
17、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不断优化,生活新气象不断涌现。下列对改革开放后社会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人们凭政府发放的布票、粮票购买生活用品
B.绿色食品等概念深入人心
C.人们不仅追求好吃而且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D.开私家车出去旅游的人越来越多
18、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时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 )
A.民族区域自治
B.民族平等
C.民族团结
D.各民族共同发展
19、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实践“人民来制定宪法”的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十五大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0、下列历史事件与结论的因果关联对应不正确的选项是( )
A.A B.B C.C D.D
21、一位美国高级将领在分析一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时曾说:“我们是在错误的时间一个错误的地点,和一个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他说的这场“错误的战争”在我国被称为_______战争。
22、新中国成立之初,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是《____________》,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____________》。
23、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概况:1971年10月,第________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________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2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①互相尊重_________ 和_________ 完整;②互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互不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________年,海南岛被划为经济特区; 1990年,________开发区也建立起来了。
26、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____________》,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______________》,是共和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
27、被尊称为“诗仙”的是________。
28、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 )。
29、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双方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_____________交换了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____________________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30、影响: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________,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1953年开始,我国政府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同时采取了重大经济措施,使我国逐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到1956年,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生的政权,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措施?
(2)简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3)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志是什么?
32、列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内容。
33、根据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指导思想。
(1)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3)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4)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34、建国后,党和国家一直重视农村经济建设,并在不同发展阶段取得巨大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虽然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全面展开,但农村生产力水平还很低,发展生产也遇到不少困难。1951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全国农业互助合作会议,并制定《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要求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和可能,推动农业互助与合作。到1952年底,组织起来的农户,老解放区占65%以上,新解放区占25%左右,全国还成立了4000多个农业合作社,创办了几十个高级社。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三卷》第三
材料二:1985-1995年农村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情况
| 1985年 | 1990年 | 1995年 |
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元) | 397.6 | 686.3 | 1577.7 |
农村平均每人住房(平方米) | 14.7 | 17.8 | 21.0 |
农村每百户有电视机(台) | 11.7 | 44.4 | 80.7 |
文教娱乐用品服务消费(元) | 12.45 | 31.38 | 102.39 |
——摘编自《1985-1995年国家统计年鉴》
材料三:2013年至2016年,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由9899万人减少至4335万人,年均减少1391万人。截至2016年底,自然村通电接近全覆盖,道路硬化达到77.9%,91.4%的所在自然村有卫生站。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成功使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超过70%。
——摘编自董铭胜《脱贫攻坚砥砺奋进的五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共中央确定发展农业互助合作的背景,并概括其取得成功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农村居民物质文化生活变化状况,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脱贫攻坚取得的伟大成就。
(4)综上所述,你从我国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获得哪些启示?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