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下列关于图片所包含的历史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A.回归完成了祖国统一大业
B.洗雪了中华民族的耻辱
C.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D.结束了外国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占领
2、歌曲《春天的故事》中有“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句歌词指的是( )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
3、2018年2月1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太原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下列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不一致的是( )
A.2016年太原成为全国首个实现纯电动出租车的城市
B.太原告别燃煤散烧并建成“禁煤区”
C.太原充分利用煤炭资源发展经济
D.太原打造地铁绿色施工样板工程,将地铁施工对环境所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4、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中国梦”就是
A.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 建成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C.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 实现共产主义
5、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个体生产拉大了农民之间的差距
B.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
C.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D.人民群众渴望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6、在学习完中共“十三大”后,有位同学整理此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时出现了错误。请指出下列有错误的一项( )
A. 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 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C.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 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7、2020年4月21日,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2019)》蓝皮书。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习近平总书记以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从全局高度为粵港澳大湾区发展擘画蓝图。由港澳和珠三角区域组成的充满活力的“9+2”城市群,将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这主要得益于( )
A.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B.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C.“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D.“一国两制”红利的放大
8、下面这幅图片,是土地改革时,农民正在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把土地分给农民自己。下列叙述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这次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B.改革中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C.地主也可以分到一份土地,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D.这次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
9、2020年春节期间,暴发了新冠肺炎重大疫情,对此全国五十六个民族众志成城,彰显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民族问题,邓小平指出“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的制度……我们认为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这个制度是指( )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10、据统计,到2009年底,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90.97﹪,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县数占全国数的99.5﹪.这一成就取决于哪一法律的颁布(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1、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公布的土地改革法令是
A.1950年的《中国土地法》
B.1950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1951年的《中国土地改革法》
D.1949年的《中国土地法大纲》
1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
A.周恩来
B.朱德
C.刘少奇
D.毛泽东
13、黄炎培在他的诗歌《天安门歌》中写道:“国民改为人民,中间用意深深,民众站立起来,堂堂地做个人。”那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应该是( )
A.解放战争的胜利
B.新中国的成立
C.西藏和平解放
D.土地改革完成
14、“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苦劳动和艰苦努力。” 为此,中国共产党确立的奋斗目标是( )
A.公有制为主体
B.“实现共产主义”
C.两个一百年
D.新发展理念
15、为了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经历15年艰难曲折谈判历程后,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间是
A.1947年
B.1986年
C.1995年
D.2001年
16、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 实施“三步走”战略
C. 践行科学发展观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7、标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使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国家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西藏的和平解放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8、在土地改革中,党和政府之所以把土地分给农民,其根本原因是( )
A.农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有功于革命,分土地事实上是“按功行赏”
B.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C.地主土地太多,无法耕种
D.农民无地或少地,生活困苦
19、对联具有记载历史的功能,是时代的见证。“宣传民主维新,倡西学,发展资本主义;批判专制守旧,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此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20、2019年4月3日,中韩双方在韩国仁川国际机场举行了第六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仪式。下列属于抗美援朝英雄人物的有
①雷锋
②黄继光
③邱少云
④蒋道平
A. 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21、_____年,党中央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总路线。紧接着,党中央又发动了 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 运动。教训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_______的危险。
23、典型——万隆会议:
(1)召开:________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________召开的亚非会议。
(2)地位:这是________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3)结果: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________提出“________”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4)意义: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________。
2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____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5、到_______年,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26、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____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27、科学发展观内容:
胡锦涛提出了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观。
28、“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本内容是全面建成_____________、全面_______改革、全面___________、全面_____________。
29、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是________。屠呦呦因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________,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30、根据提示写出相应历史事件。
(1)标志着中国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是______。
(2)2001年,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的事件是______。
(3)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事件是______。
31、情境一: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分析:为了改变毛泽东所说的状况,党中央在1953年制定并实施了什么规划?其重要任务是什么?
32、 思想引领历史,先进的、进步的思想为历史的发展指明前进的方向,推动着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创造了一个有一个的先进思想理论,武装人们的思想。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开创的中国革命道路是什么?
(2)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哪一次会议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有哪些?
(4)你是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
33、谈一谈:对“两弹一星”的看法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谈谈对“两弹一星”的看法。
34、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毛泽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史诗。
材料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材料二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摘自《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请回答:
(1)材料一的诗词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金沙水拍云崖暖是什么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2)材料二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指解放战争时期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什么?
(3)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