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年4月12日,中央军委在南海海域隆重举行海上阅兵,展示人民海华的崭新面貌,激发了强军坚定信念。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是
A. 北海舰队
B. 东海舰队
C. 华东军区海军
D. 南海舰队
2、抓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与“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主政治建设”等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A. 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B. 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米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食物,那么进行水稻优良品种的培育,经过多次试验育成籼型杂交水稻的科学家是
A.邓稼先 B.袁隆平 C.钱学森 D.屠呦呦
4、“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上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侮我们,……如果现在我们还不能建立重工业,帝国主义是一定还 来欺侮我们的。”为此,新中国实行
A.—五计划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
D.人民公社化运动
5、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92年,决定开放内地部分省会城市、沿江沿边城市: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上史实主要说明我国
A.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B.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C.体制改革走向深入
D.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6、2019年是虎门销烟180周年。179年前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该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我国在“一五计划”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表
部门 | 工业 | 农林水利 | 交通运输 | 文化教育卫生 | 其他 |
投资比例 | 58.2% | 7.6% | 19.2% | 7.2% | 7.8% |
注: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约为1∶7.9,由此可见我国
A. 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
B. 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C. 优先发展重工业
D. 已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8、改革开放实施后,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这主要得益于( )
A.国有企业的改革
B.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C.经济特区的建立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9、下列1954年毛泽东同志的“代表当选证书”。与该“代表证”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开国大典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C.中共八大的召开 D.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0、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正式确立的标志是
A.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B.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C. 土地改革运动的基本完成
D.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1、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以下了解中国现代史材料可信度最高的是
A.有关新中国成立的电影 B.土地改革的著作
C.香港回归历史照片 D.三大改造亲历者日记
12、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下列关于改革发展中的教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1986年颁布了《义务教育法》
B. 2000年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C. 20世纪90年代党和政府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
D. 高等学校在现代化建设中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重要方面军
1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展土地改革运动的原因是 ( )
A.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B.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D.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
14、下图是题目为《回来吧,就缺你了!》的漫画。画中的“母亲”怀抱中有两个“孩子”,正等待另一个“孩子”回来。你认为被等待的“孩子”应是
A. 西藏
B. 香港
C. 台湾
D. 澳门
15、1966年7月1日,在北京成立的是( )
A. 华东军区海军 B. 海军领导机关成立
C. 空军司令部成立 D. 第二炮兵
16、一五计划的内容不包括
A.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B. 优先发展轻工业
C. 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 D. 相应的培养建设人才
17、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下列不属于其内容的是( )
A.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B.筹建和成立亚投行
C.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D.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
18、新中国首次完整地提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
A.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 B. 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时
C. 1955年亚非会议期间 D. 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19、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形成了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应是
A.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0、新中国成立后,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文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1、请根据提示信息列举出相对应的人物
(1)党的好干部,领导兰考人民治沙的县委书记——
(2)解放军好战士,全国人民学习的楷模——
(3)大庆石油工人“铁人”——
(4)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22、 将右边任务字母代号填入左边对应的括号内。
两弹元勋 A、焦裕禄
解放军好战士 B、邓稼先
杂交水稻之父 C、王进喜
党的好干部 D、雷锋
油田“铁人” E、袁隆平
23、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事件。
(1)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一一
(2)“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一一
(3)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一一
(4)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一一
25、被尊称为“诗仙”的是________。
26、五四运动是中国_________革命的开端。
27、 中国古代先民创造了优秀的中华文明。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重要文明成果,从中可以管窥中国古代先民独特的智慧和非凡的创造力。
(1)将上述图片中所反映的历史内容,按时代顺序排列。(填写字母)
(2)上述图片可以印证古代社会的多个方面,按照示例完成下列任务。(图片可重复选择)
示例:农业发展方面,可以用图片A、图片E等印证。
任务一:经济活动方面,可以用图片____、图片F等印证。(填写字母)
任务二:请另选一个方面,并以相应的图片印证。
_____方面,可以用图片_____、图片______等印证。(填写字母)
28、在抗美援朝的一次战斗中,________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以________为代表的艰苦创业精神,被誉为“铁人”精神。
29、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一次关于世界三大宗教的图片展览活动。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一组图片,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对应的图片解说。
30、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过程
初步提出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 提出实行______ |
中共十二大(1982年) | 提出“建设有____的社会主义” | |
基本形成 | 中共十三大(1987年) | 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____ |
充实发展 | 南方谈话(1992年) |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
最终确立 | 中共十四大(( )年) | 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
中共十五大(1997年) | 把_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31、做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这次会议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什么上来?实行什么的历史性决策?
32、20世纪50——70年代,我国通过“一化三改”创造性的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转变,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前进道路上,不仅出现过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还出现了全局性的长时间的社会动乱。二十多年的艰辛探索,为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一化三改”中三大改造是指哪三大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我国开始进入什么阶段?
(2)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什么?这是我国第一部什么类型的法律。
(3)20世纪50年代,我国曾出现过哪两次急躁冒进的严重错误?
(4)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铁人”、解放军好战士、党的好干部等英雄模范,其中解放军好战士和党的好干部分别是指谁?
33、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史实。
(1)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是:
(2)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3)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是:
(4)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34、 材料一: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许多地区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成良田。
材料二:(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员苦干两年,生产发展了,产量一年比一年提高,社员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生活也一年比一年改善,组织起来的优越性显示出来了。
材料三: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内容分析回答问题。
请仔细思考,回答问题: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 | 人口 | 粮食产量 | 人均口粮 | 人均分配收入 | 还贷款 | 交售粮食 |
1976年 | 19户110多人 | 35000斤 | 230斤 | 32元 | ------ | ------ |
1979年 | 20户115人 | 132300斤 | 800斤 | 200多元 | 800元 | 30000斤 |
(1)材料一中提到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时期?如果农民不组织起来会有哪些弊端?
(3)材料三反映了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农民收入发生怎样的变化?主要原因是什么?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