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种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既发挥了民族资本家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又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创造了从资本主义私有制向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经济过渡的新途径。该政策是
A.成立生产合作社 B.走集体化道路 C.赎买政策 D.兼并政策
2、在中共十八大上被确立的指导思想是
A.科学发展观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3、在中共十九大上指出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是
A.日益增长的物资文化需要同落后生产力的矛盾
B.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C.新发展理念
D.“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4、2019年3月备受瞩目的“两会”在北京召开,取得了诸多的成果。我国的“两会”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统称,它是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最重要的会议。新中国第—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 选举了毛泽东为国家主席
B. 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决定了实行“―五”计划
D. 使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国家
5、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历史的证明,概括来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做了两件大事:建立新中国、开创社会主义道路,这两件大事开始的标志分别是
A.开国大典和土地改革的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和改革开放的实践
C.开国大典和三大改造的完成
D.“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6、从无人飞船到载人飞船升入太空, 现代中国人变传说为现实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是( )
A. 东方红一号 B. 神舟一号 C. 神舟五号 D. 神舟六号
7、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的民主政治与法治建设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主要表现在制定了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8、原苏联总理雷日科夫在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时说:“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中国正在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这条正确的道路是
A.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照搬斯大林模式的道路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道路
9、下列几组词汇,最能准确反映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这一特殊年代的是
A.工业化 三大改造 合作化
B.“大跃进” 人民公社 公私合营
C.“文化大革命” 合作化 土地改革
D.调整 巩固 充实 提高
10、 “两弹一星”指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其中我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命名为
A. 神舟一号
B. 神舟五号
C. 神舟七号
D. “东方红一号”
11、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复习,历史学习小组对有关知识进行了如下整理,其中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共十五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B.中共十四大——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中共十六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中共十八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2、下列内容中,可以证明“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内乱”的是( )
①掀起夺取党和政府领导权的狂潮
②迫害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
③消灭地主阶级
④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⑤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13、歌曲《走进新时代》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追溯历史,中国人民拥有“命运自己主宰”的尊严始于
A.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B.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
C.人民解放战争占领南京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4、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其中被称为“铁人”的是
A.王进喜 B.焦裕禄 C.王杰 D.雷锋
15、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与此话直接相关的背景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实施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D.中共“八大”的召开
16、1927年沈莱舟创办了“恒源祥”,1948年他成为绒线大王。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后,他说,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就能收股息,这有什么不好?国家对“恒源祥”改造形式是
A.按劳分配
B.互助合作
C.公私合营
D.自主经营
17、虽然从实际情况来讲中国为了这场战争(抗美援朝)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建设。但是,中国获取的战略利益是最大的。这个“战略利益”不包括( )
A.遏制了美国势力在中国周边地区扩张,巩固了新中国的安全
B.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争取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发展环境。
C.被西方媒体认为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世界军事强国
D.战后中美关系开始得到改善
18、海峡两岸领导人自1949年以来的首次会面指的是习近平会见
A.汪道涵
B.辜振甫
C.马英九
D.连战
19、1966年发生的事件是( )
A.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B.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C.空军参加抗美援朝 D.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五大战区
20、邓小平曾经很沉痛地说: “中国六十年代同世界上有差距, 但不太大。六十年代末期到七十年代这十一二年, 我们同世界的差距拉得太大了!”造成这一局面最重要的原因是
A.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 B.自然灾害的影响
C.“文化大革命” D.人民公社化运动
21、1978年,中共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共同繁荣发展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一系列的_______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2)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国家重视少数______的保护与发展,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3)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________,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4)2006年,_______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________制度。
24、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概况:___年10月在北京召开
25、1976年10月,粉碎_______反革命集团,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
26、动乱表现:
(1)许多地方出现造反派组织________事件,学校________、________停工“闹革命”。
(2)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________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3)国家主席________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________的冤案。
27、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是________;“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________。
28、___________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29、党的十三大制定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简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指以________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指坚持________,坚持________。
30、“________”的成功,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________的方针,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31、有人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
(1)邓小平和袁隆平为解决农民“吃饭”问题分别作出了什么贡献?
(2)两位解决“吃饭”问题所采取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3)除解决农民“吃饭”问题外,两个人的上述贡献还有什么共同作用?他们能做出上述贡献,说明他们所具备的共同精神特质是什么?
32、新中国的历史是一部艰辛的探索史和奋斗史。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请举出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涌现出的两位模范人物。
(3)党的十四大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民主与法制建设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你能举出两部法律吗?
3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什么?该原则的提出有何重要意义?
34、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二十年,我国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依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政局稳固)
材料一 毛泽东在全国政协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
——摘自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材料一中我国的“建国梦想”(“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实现于何时(年月日)? “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有何历史意义?
(工业成果)
材料二
(2)材料二图片中的成就出现于哪一时期?这一时期工业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法治建设)
(3)请把下表补充完整。
法律文献 | 内容摘要 | 地位或作用 |
①
| 中国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 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 ②
|
(英雄楷模)
(4)在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中,涌现出许多各行各业的积极分子和模范、英雄人物,你能举出两人,并说说他(她)们各自的代表精神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