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造成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我们同世界的差距拉得太大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
A. 帝国主义的封锁 B.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自然灾害的影响 D. 文化大革命
2、屠呦呦入围英国广播公司评选的“ 20世纪最伟大科学家”。这主要是因为她( )
A.挽救了疟疾患者生命 B.提高了世界粮食产量
C.研发了导弹和原子弹 D.解决了人类贫困问题
3、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有一首歌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
A.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抗美援朝取得胜利
4、1956年,一名资本家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这与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相比是多么的渺小,虽然如此,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段话所反映的是( )
A.农业合作社建立
B.人民政府调整工商业
C.手工业生产合作
D.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
5、一位世纪伟人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入中国人的心灵。下列三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是
A. 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科学发展
B. 走自己的路-初级阶段-邓小平理论
C. 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国两制
D. 初级阶段-改革开放-三个代表
6、有人喜欢收藏“1969”“1971”年发行的毛主席像章,我们可以断定这些文物是
A.抗美援朝时期的
B.三大改造时期的
C.文化大革命时期的
D.改革开放以后的
7、“一国两制”构想是中国政府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提出的一项基本国策,最初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而提出的( )
A. 台湾问题 B. 香港问题
C. 澳门问题 D. 少数民族问题
8、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是( )
A.北洋水师
B.福建水师
C.华东军区海军
D.东海舰队
9、中国现代有一制度被誉为“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主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该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0、古往今来,英雄是人们崇拜的对象。下列人物中属于抗美援朝中涌现出来的“最可爱的人”是
①黄继光
②王进喜
③邱少云
④邓稼先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11、关于1950~1952年土地改革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改革前我国农村均是维持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B.《中国土地法大纲》是这次土改的指导文件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指导土改的文件之一
D.这一时期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也进行了土改
12、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良好开端的标志是: ( )
A.中国人民共和国建立 B. 中共八大的召开
C. 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 D.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13、下表为“文革”期间部分年份工农业总产值变化的情况,这些数字表明
年份 | 1966—1967 | 1967—1968 | 1972—1973 | 1974—1975 |
比上年增长 | —9.6% | —4.2% | 9.2% | 11.9% |
①“文化大革命”初期,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②“九一三事件”前,经济开始迅速回升
③“文化大革命”虽然是政治动乱,但仍促进了经济发展
④在周恩来和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时,经济迅速回升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④
14、有一首歌唱道:“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5、下列有关“文化大革命”的内容,不正确的是
A.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到残酷迫害,是当时最大的冤案
B.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C.“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经济发展迅速
D.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
16、1971年,联合国秘书长致电中国外交部长:“10月25日举行的联合国大会第1976次会议上,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通过下述决议……”。“下述决议”应是关于
A.同意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 B.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益
C.通过北京申办奥运会的申请 D.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17、“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两个方针适用的领域分别是
A. 意识形态与科学技术
B. 文学艺术与意识形态
C. 艺术与学术领域
D. 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8、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为此我国制定了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
A.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9、据统计,1953年广东164个抽样典型户的农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相比1952年增加1.45%。其中,富农、富裕中农、中农、贫农四个阶层的人均农业收入都有大幅度提高。这得益于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0、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建设必须坚持怎样的基本路线?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四项基本原则
③改革开放
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⑤以阶级斗争为纲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⑤
21、记载玄奘西行见闻的书籍是________。
2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展开: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 ____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3、“文化大革命”时期形成了两个反革命集团,他们的核心人物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
2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________外交政策。
(2)新中国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____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3)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____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4)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_________,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在表述为_________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__________。
(6)1954年,_______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7)__________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5、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座长江大桥是______;中国在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是______。
26、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形式:国家对农业进行_______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_____,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步骤:农业合作化开始时实行______的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它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
(3)结果:______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27、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一一
(2)彻底催毁了中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一一
(3)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一一
28、读图学史:
(1)图一人物是在__________战争中涌现出的中华英雄儿女,他们发扬高度的_________、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_________”。
(2)图二人物是___________,他被称为“中国的航天之父”。他对祖国航天军事科技最主要的贡献是研制“_________”。
29、1978年12月,邓小平作了《__________,__________,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实际上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30、下图人物是________,他为祖国统一提出了_______伟大构想。
31、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距今有多少年————
32、新中国的建立和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的重大事件是什么?毛主席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了什么?现代化建设中实现“伟大的战略转变”重大会议?本次会议的重大意义有哪些?
(2)为确保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领导,江泽民就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提出了哪些思想?
(3)科学发展观是在那一次会议中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4)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提出哪一重要思想概念?
33、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曲折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中国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建成投产;1955年,新中国第一套6000千瓦火力发电机组在上海组装成功;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一汽下线;1956年,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1)材料一中成就的取得与新中国制定的哪一经济规划有关?材料一这些成就取得有何意义?
材料二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1956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2)材料二中场景发生于哪一历史事件期间?该事件完成使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三 阅读以下两幅图片
(3)材料三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探索中出现了哪些失误?
3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场景?有什么历史意义?
材料二农村广泛宣传《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农民的迫切要求。这一政策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材料三武汉长江大桥是万里长江上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大桥。1955年9月正式开工修建,1957年 10月15日通车。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使京广铁路南段与北段连成一线。
——摘编自四川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教师教学用书》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的作用。请再列举一项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交通运输业取得的成就。
材料四(知识结构示意图一一系统掌握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知识)
(4)依据以上的“知知识结构示意图”补充填写①②的历史事件。
(5)分析以上四则材料,用一段文字描述四则材料的内在关系。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