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54年九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在这次大会上
A. 确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B. 决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C.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1993年后,大批国有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出现了一批先进典型,如武汉武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其前身是创建于1959年的中苏友好商场(后更名武汉商场),是全国闻名的十大商场之一。1986年,武商在全国同行业中率先进行股份制改造。1992年“鄂武商”(000501)在深圳上市,成为中国商业第一股,是全国最早上市的商业企业。这表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 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B.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加强国家干预经济
D. 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3、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A.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周恩来、邓小平扭转了经济的下滑
C.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D.四五运动
4、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A. “九一三事变”
B. 刘少奇被迫害致死
C. 中央文革小组
D.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5、历史学家钱穆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其中“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
A.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 B.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C.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D.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6、下面是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表(单位:万吨),其农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种类 | 1950年 | 1951年 | 1952年 |
粮食 | 13213 | 14369 | 16392 |
棉花 | 69.2 | 103.1 | 130.4 |
A. 进行了土地改革
B. 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C. 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D. 颁布实施《中国土地法大纲》
7、1949年到1956年,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的变化趋势是
A.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
B.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封建剥削制→个体小农经济→资本主义公有制
D.封建土地所有制→个体小农经济→资本主义个人私有制
8、总结、归类、提炼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时从网络上收集了以下几幅图片,符合这组图片主题的是
A.中国的国防建设 B.外交事业的发展
C.新中国的工业化历程 D.国产航母试航
9、《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的通过,对保护英雄烈士的鲜明价值导向,纪念缅怀英雄烈士功绩,弘扬传承英雄烈士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 意义。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的英雄是 ( )
A.黄继光 B.邱少云 C.杨根思 D.罗盛教
10、1953年下半年,上海市报社、出版社和剧团纷纷通过宣传画、连环画、故事书、越剧、沪剧、话剧、相声、说唱等形式,大力宣传人民当家作主的主题。这些宣传( )
A. 表明我国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 B. 体现朝鲜战争使我国国际地位提高
C. 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营造舆论氛围 D. 说明我国各级政府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
11、1978年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最先开始于
A. 政治
B. 农村
C. 城市
D. 军队
12、1979年元旦《人民日报》社论:“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十分兴奋的心情”缘于
A.一届全国人大通过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B.中共八大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决策
D.中共十五大确立党的指导思想
13、为了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 )
A. 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B. 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C. 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D. 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14、孔子曾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周恩来总理在某国际会议上提出过类似的主张。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七大 B.全国一大 C.万隆会议 D.26届联大
15、有人用“梅开三度”来形容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下列外交成就中属于“梅开三度”的是
A.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B.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C.中美建交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6、他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名著《神曲》冲击了教会的传统观念,揭露了教会的腐败,他是
A.哥伦布
B.哥白尼
C.达・芬奇
D.但丁
17、下表为某村1948年到1953年的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表中阶级结构变动的直接原因是( )
年份 | 雇农 | 贫农 | 中农 | 富农 | 地主 | 其他 |
1948 | 873 | 197 | 116 | 18 | 27 | 2 |
1953 | 3 | 74 | 355 | 0 | 0 | 7 |
A.新中国的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18、2017年中共十九大,习近平重新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是( )
A.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与落后生产力的矛盾
C. 人民大众与资本主义复辟的矛盾
D.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9、下图所示为1954年国庆节当天,游行群众抬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模型兴高采烈地通过天安门。宪法得到人民拥护是由于它:( )
A.反映了人民意志 B.消灭了剥削阶级
C.巩固了人民政权 D.颁布于政协会议
20、1982年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基本结束,300多万名干部、知识分子的冤假错案得到平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是( )
A.陶铸案
B.刘少奇案
C.61集团案
D.彭德怀案
2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________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________的率领下,奔赴朝鲜战场,开始抗美援朝。
22、请将代表以下地区的字母填在如图的相应位置。
A、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B、中国扩大开放的窗口
C、1992年开放的沿江城市重庆
D、中国最南面的民族自治区
23、发展:________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________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24、党的十三大制定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简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指以________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指坚持________,坚持________。
25、重要历史人物会推动历史的发展。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历史人物。
(1)他一生致力于实业救国,先后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企业,被称为“状元实业家”______。
(2)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派________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3)曾指挥百团大战,又领导西北野战军粉碎国民党对陕北的重点进攻的人______。
26、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 _________ ,_________”
27、请写出以下四幅图画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28、___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9、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________。
30、根据提示写出相应历史事件。
(1)标志着中国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是______。
(2)2001年,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的事件是______。
(3)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事件是______。
31、探究历史: 2011年3月全国“两会”胜利召开。其中,“两会”清晰地描绘了下一步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保持稳定的线路图。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改革开放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请你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步骤一:历史回想
(1)1950年6月,中央政府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大规模的____________运动在全国开展。
(2)1953—1956年间党领导人民取得辉煌胜利的重要史实是进行三大改造。试述其主要内容?
步骤二:历史转折
(3)改革开放的决策是哪一次会议上作出的?这次会议确立的指导思想是?会议作出了怎样的工作重心转移?此次会议还做出了什么新决策?
(4)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在农村推行什么政策?
步骤三:深度探究
小明的笔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有一个关键词注定让人们无法忘记,那就是“经济特区”。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福州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三十年多来,它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有一处错误,请在下面写出错误的地方并改正。
(5)错误: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
(6)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经济特区→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内地
步骤四:论从史出
(7)结合中国历史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及上述材料,说说中国为何改革开放?
32、在2019年,我们即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和完善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各项制度;经济、外交、军事、科技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是____年____月_____日。
(2)新中国的成立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我国的哪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历史性决策,请完成下面填空。
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_____上来,实行_____的历史性央策。
(5)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6)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7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请你谈谈对祖国发展的感受、祝愿或建议。
33、建国初期最能反映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事件。
34、英雄,或许是一个群体,或许是一个伟人,或许只是一个普通人,但他们都是无私忘我不辞艰难,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的人。铭记历史,致敬英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的人物分别是谁?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是什么?
材料二 40年前,安徽省小岗村迎来发展的“第一春”。村民严金昌与当地18位村民秘密签下了分田到户、自主生产的“生死契约”。契约说:“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缴的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改革模式后来得到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高度认可,随之获得中央政府的肯定,并被推向全国。
——摘编自《中国国土资源报》
(2)由小岗村农民的做法推广到全国的农村改革政策是什么?这种改革模式被推向全国后对农村发展有何影响?
材料三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邓小平领导的改革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邓小平留给我们最重要的政治遗产是什么?请用一句话评价邓小平
(4)通过以上探究,你从这些英雄身上感悟到了哪些优秀品质?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