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辽阳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转变”“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等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A.“一五”计划完成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D.中共八大召开

  • 2、下列各项中,能说明新中国社会性质的是(  )

    ①《共同纲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性质的规定

    ②西藏和平解放

    ③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

    ④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 3、1958年某报报道“一亩地产五万斤以至几十万斤红薯,一亩地产一两万斤玉米、谷子,当地的干部群众讲起来很平常,一点也不神秘。”出现此类报道的原因是

    A.中共八大的召开

    B.“大跃进”运动开展

    C.八字方针的提出

    D.“文化大革命”开始

  • 4、小明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准备整理中国近代被迫开放和改革开放的史料,他应该查找哪一城市的资料(     

    A.厦门

    B.深圳

    C.珠海

    D.南昌

  • 5、“中国要搞现代化,绝不能搞自由化,绝不能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针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邓小平强调必须坚持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两个凡是”的思想

    C.社会主义制度

    D.四项基本原则

  • 6、据新华网报道,习近平这样点赞英雄模范:伟大出自平凡!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模范人物中,石油战线的“铁人”是

    A.雷锋

    B.王进喜

    C.焦裕禄

    D.邓稼先

  • 7、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实现公私合营

    B.建立经济特区

    C.进行国企改革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8、新华社报道,1956年举行的比较重要的全国性的学术会议有50多次,多于过去的任何一年。科学工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和报告共有2000篇以上,也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年。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B.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C. 中共八大正确决策 D. “双百”方针贯彻执行

  • 9、“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标志是( )

    A.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为刘少奇同志冤案平反,恢复他的名誉

    C.恢复高考制度,为大批知识青年敞开大学之门

    D.《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通过

  • 10、下图是小魏同学整理的相关史实,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1995年1月,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新情况,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A. 祖国统一

    B. 外交成就

    C. 军队建设

    D. 民族团结

  • 11、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在哪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 )

    A. 工业   B. 农业   C. 交通运输业   D. 商业

  • 12、下列叙述中,不符合人民空军发展历程的是

    A. 1949年11月正式建军

    B. 至今装备的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

    C. 担负保护祖国领空的重任

    D. 已发展为多兵种组成的高技术兵种

  • 13、“经济特区成功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外资企业不单为中国政府提供大量税收,还为中国引入先进生产管理技术……”材料论述了经济特区(  )

    A.建立的原因 B.建立的目的 C.发挥的作用 D.发展的过程

  • 14、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文艺工作方针是。

    A.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B. 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C.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D.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15、建国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之间的显著区别(  )

    A. 是否消灭了地主阶级 B. 农民是否得到了土地

    C. 是否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D. 生产资料所有制和性质是否发生了变化

  • 16、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上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世纪》的报告。邓小平理论解决了

    A. 中国如何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

    B. 如何在中国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问题

    C.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系列基本问题

    D. 如何正确判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问题

  • 17、建国之初,经济落后,百废待兴,国家依然做出研制“两弹一星”的决策。这一决策主要是基于

    A.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 B.增强新中国的国防力量

    C.良好的国民经济条件 D.和平共处五项外交原则

  • 18、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前提是(     

    A.有一定的少数民族人口

    B.当地无其他少数民族

    C.坚持西部大开发战略

    D.坚持在国家统一领导下

  • 19、下图是某同学整理的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知识卡片。其中有误的

    背景: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过程:中朝军民并肩作战,把侵略军赶回“三八线”附近

    意义:中国洗雪了百年国耻,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A.背景

    B.目的

    C.过程

    D.意义

  • 20、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在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和最晚建立的是( )

    A. 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B. 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C.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D. 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_______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 22、动乱表现:

    (1)许多地方出现造反派组织________事件,学校________________停工“闹革命”。

    (2)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________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3)国家主席________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________的冤案。

  • 23、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事件。

    (1)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一一

    (2)“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一一

    (3)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一一

    (4)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一一

  • 24、____________年,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____________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

  • 25、全方位外交:举措

    (1)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中国积极拓展________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

    (3)中国广泛参与________、社会领域的活动。

    (4)多次举办各种国际会议。

  • 26、 _______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 27、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联合国成立于______年,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中国是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当时由______代表中国。

    (2)1971年10月,第_____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国民党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3)_________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 28、共同繁荣发展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一系列的_______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2)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国家重视少数______的保护与发展,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3)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________,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4)2006年,_______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 29、以下人物都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非凡的贡献,堪称“中国脊梁”。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将下列人物的序号填入相应的横线上。

    ①雷铎  ②邱少云  ③焦裕禄  ④袁隆平  ⑤王进喜  ⑥黄继光

    (1)为保证潜伏战友的安全,烈火焚烧不动摇____________;

    (2)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眼,为战友开辟前进道路____________;

    (3)大庆石油工人“铁人”____________;

    (4)党的好干部____________;

    (5)解放军好战士____________;

    (6)“杂交水稻之父”____________。

  • 30、外交成就

     类别

          

     原则

    1953年,周恩来首次_________

     方针

    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________”方针。

     胜利

    1971年.中国恢复在________的合法席位。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中国梦”的实现是建立在中国实现工业化基础之上的,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充满了艰辛、曲折,但前景光明。读《“一五”计划成就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一五”计划优先发展哪一行业?形成了以哪里为中心的东北老工业基地?

    (2)写出两例“一五”计划取得的建设成就。

    (3)“一五”计划完成有什么意义?

    (4)我们要“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你认为如何才能在新的历史机遇下实现国家工业化?

  • 32、关于我国的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和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我国在20世纪末开始实行的大规模开发西部的战略是指什么?为推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20世纪末,国家还实施了哪一重大行动?

    (2)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分别是在哪一年?

    (3)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海军的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请写出已正式交付海军的两艘航空母舰的名字。

    (4)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外交开创了新局面,请列举3件外交上的大事。

    (5)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来,我国的电信产业快速发展。如今,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几位?

  • 33、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们日益富裕。

    请回答:

    (1)我国最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村子是?

    (2)在中央支持下1983年哪种土地制度在全国普遍实行?

    (3)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4)我国最早设立了哪四个经济特区?

    (5)今天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根据下面提示填空

    经济特区——   ——沿海经济开放区——  

    (6)上海哪已经成为国际化的经济和金融中心?

    (7)谈谈你对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看法

    (8)2001年12月我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绩是加入什么组织?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部编八年级历史教材

    (1)材料一反映新中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我们能“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的政治前提是什么?第一个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是谁?

    材料二  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2)依据材料二概括和平共处五原则对推动国际关系发展所起的作用。

    材料三  1954年4月,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出色的外交才能和政治家风度,为新中国赢得很高的国际声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1955年,在亚非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

    (3)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是新中国参加的两次重要国际会议。请结合材料三谈谈其政治意义。

    材料四  以下三张图片依次是中国代表在联合国(1971年)毛泽东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1972年)和邓小平会见美国总统卡特(1979年)。

    (4)结合材料四概括说明我国上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