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中山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并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       

    A.《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钦定宪法大纲》

  • 2、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即导弹部队)更名为“火箭军”,并成为我国人民军队的第四个军种,“第二炮兵”成立于

    A. 20世纪60年代

    B. 20世纪70年代

    C. 20世纪80年代

    D. 20世纪90年代

  • 3、中国能源、原材料和机械工业长期落后,以至于在国际交往中受制于人,在被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严密封锁的环境下,农业、轻工业也难以发展。当时百废待兴,但用于五年建设的财力有限,如果平均使用,可能一事无成……,为了应付战争的威胁,也需要建设强大的国防力量。由此可见,“一五计划”

    A.导致了中国轻重工业比例的严重失调

    B.依据世界形势和基本国情而制定

    C.重点是发展国防力量

    D.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 4、表格为《1952—1956年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化》,据表格信息可知

    A.私有经济已不存在 B.工业化目标已基本实现

    C.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D.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

  • 5、如下图漫画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遭受多国侵略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6、下表为原巢湖地区1950-1952农村人均耕地面积变化情况对比表(单位:亩)。表中农村人均耕地面积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年份

    贫雇农

    中农

    富农

    地主

    1950年

    0.64

    1.54

    3.74

    21.67

    1952年

    1.5

    2

    2.76

    1.33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人会的召开

    D.社会主义改造的实现

  • 7、新中国成立后,许多反映革命年代和现实生活,题材新颖、风格各异的文学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得益于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与实施

    B.毛泽东等领导人的提倡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推动

    D.革命斗争的需要

  • 8、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直接为下列哪次会议的召 开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C. 中共十三大   D. 中共十四大

  • 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A.1949

    B.1947

    C.1984

    D.1997

  • 10、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 11、新中国成立时,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和富农,占有50%以上的耕地;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为改变这种极不合理的现象,我国开展了

    A.剿匪斗争 B.土地改革 C.镇压反革命运动 D.农业合作化运动

  • 12、近代中国政局动荡,下列对近代中国政权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清政府②南京国民政府③南京临时政府④北洋政府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①③④

    D.③②①④

  • 13、某电影中有一个场景:孩子找出父亲的铁皮包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铁。大炼钢铁、多快好省这种场景应发生于

    A. “文革”时期

    B. “一五”计划时期

    C. 新中国成立时期

    D. “大跃进”时期

  • 14、2018年,袁隆平挂帅的“海水稻”项目取得重大突破。他曾取得的重大成就有

    A.成功引进占城稻

    B.制定“863”计划

    C.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D.提出“973”计划”

  • 15、20世纪80年代,我国设立的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是(   )

    A.上海 B.珠海 C.海南 D.深圳

  • 16、以下三幅图片主要体现我国

    A. 维护世界和平

    B. 推进军事改革

    C. 重视科技强军

    D. 加大军费开支

  • 17、有人说中国民主革命是“从南京到南京”,也有人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北京到北京”.这两句话中的后一个“南京”和后一个“北京”分别所指的历史事件,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开国大典

    B.《南京条约》的签订、五四运动

    C.鸦片战争、平津战役

    D.解放军攻占南京、新中国的成立

  • 18、今年(2012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4周年,以下选项对中日关系的判断有误的是

    A. 这表明,今年是中日正式建交34周年

    B. 中国反对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表明中日双方在某些问题上的认识依然存在分歧

    C. 现在,发展中日友好合作关系,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

    D. 中日关系中还有一些有待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应该慎重处理,不使这些问题影响两国关系发展大局

  • 19、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劳动合同制在各类企业中广泛推行。我国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法建立劳动关系,应该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在订立劳动合同过程中,劳动双方必须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这说明这一时期企业改革的方向为(       

    A.扩大企业自主权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实行股份制改革

    D.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 20、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_________、厦门4个经济特区。

  • 22、外交成就

     类别

          

     原则

    1953年,周恩来首次_________

     方针

    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________”方针。

     胜利

    1971年.中国恢复在________的合法席位。

     

  • 23、2001年,在经过长达15年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后,中国成为_____组织的成员。____被称为“两弹元勋”。袁隆平被誉为_____

  • 24、用:

    (1)人均可支配收入、纯收入低。

    (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____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 25、导弹部队的发展

    (1)____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导弹部队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____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装备了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等。

    (2)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____

  • 26、习近平强调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______、人民幸福。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第二个目标是:到______ 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27、“文化大革命”是由________错误发动,被________________两个反革命集团所利用和操纵,使中国陷于“________”长达十年之久,给整个民族造成了严重灾难。

     

  • 28、1971年9月,标志着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1976年9月,中共中央采取果断措施将“________________”隔离审查,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 2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________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八大上确立_______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 30、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1)扩大:(1)1984年,进一步开放________个沿海城市。

    (2)1985年,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________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3)1988年,_____________经济特区建立。

    (4)1990年,上海________开发区也建立起来。

    (5)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向________推进,相继开放了一些沿江城市、陆地边境城市、________________等内地省会自治区首府。

    (6)结果:中国形成“经济特区—________—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____________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从新中国建立到1957年,我国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请回答:

    (1)从1953年起,社会主义改造迅速展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   。走集体化道路。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   的高潮。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转变为社会主义   的任务。

    (2)列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建设的四项成就。

    (3)请用史实说明这一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或法制建设的成就。(举两例即可.)

  • 32、在学习完八下第二单元的内容后,小明同学总结了这样的一条线索:“工业起步——宪法保障——制度建立——良好开端——出现失误”。请你结合这条线索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起步”指的是哪个时期在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上取得的成就?

    (2)“宪法保障”和“良好开端”分别与这一时期哪两次重要的会议有关?与“宪法保障”有关的会议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这部宪法的名称是什么?

    (3)“制度建立”指的是什么制度的建立?建立的时间是什么?

  • 33、举例我国的五个经济特区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   外交风云,中国智慧。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外交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外交大事

    1953年   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①,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1955年   周恩来在万降会议上提出②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1971年   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1972年   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1979年   中美正式建交

     

    (1)根据所学知识,补充材料一中①②所缺的知识内容

    (2)从材料中表格内容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直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材料二:

    (3)材料二中的图1、图2分别反映了哪些历史大事?从图1到图2,你认为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中国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4)从外交的角度来看,材料三中中国成功举办了一系列国际活动说明了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